每年買衣服不超過100元,日用品基本不花錢;
交通費全靠領券,工資90%都能存下來;
大學沒畢業就買下人生首套房,32歲就攢下南京2套房……
這並不是小說中的故事情節,而是豆瓣知名的女“扣”神王神愛的真實人生。
按她自己的話說,“扣”已經刻進了她的骨髓。
儘管王神愛知道,“摳門”並不能讓她發家致富,但在她的內心深處,存錢已成為她的一種行為方式,一種對抗生活的底氣。
而這一切,來自她那極度缺乏愛和安全感的童年。
在王神愛很小的時候,媽媽給錢永遠是扔在地上要她撿,然後告訴她:
“錢是特別特別難掙的,每一分錢都不應該被浪費掉。”
印象中,爸媽每次吵架,媽媽回孃家,爸爸就會把她丟到同事或領導家。
她在領導家,吃飯只敢吃麵前的菜,白天不敢上廁所,只好硬憋著,憋到半夜偷偷去。
為了討好別人,她在飯桌上,模仿爸媽吵架的場景,來逗領導開心。
小時候的王神愛,住在平房小院裡另外搭的一間小屋子中,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覺得自己生活在紙盒子裡,風一吹就倒了。
也許是窮怕了,也許是太沒有安全感了,她早早就養成拼命存錢的習慣。
大學還未畢業的她,利用勤工儉學的收入,以及從小學開始攢下來的錢,在附近小城買下人生中的第一套房。
在節目《和陌生人說話——扣神正傳》中,王神愛坦言:
房子就是她的安全感,有了房子就有了退路。
而那些存下來的錢,就是她的救生艇,意味著她可以不用再像小時候那樣,小心翼翼討別人歡心。
童年的顛沛,愛的缺失,何處是家的恐懼,這樣的生活無疑是不幸的。
但她卻用存下來的每一分錢,來對抗這份記憶,來扼住命運的咽喉。
正如她在影片結尾,說得那樣:
“生活想要摧毀我,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是啊,有了存款,我們自然就有了對抗命運的底氣,也有了好好生活的勇氣。
就像電影《寄生蟲》中的那句臺詞:“錢就是熨斗,能把一切褶皺熨平了。”
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你的存款就是你的底氣,是你抵禦風險和掌控生活的能力。
因為,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那你現在錢帶夠了嗎?這邊要用一大筆錢。”
“估計還有900。”
“900元肯定是不夠的。”
“我15號發工資。”
“你發工資的錢全用來看病,是嗎?”
“我還沒發,還沒拿到,15號發。”
…
這是紀錄片《急診室的故事》中的一幕場景,看得人心酸無比。
28歲的肖斌是一家超市的理貨員,平時與父親相依為命,每個月工資2000多,勉勉強強可以過日子。
但在父親被送進急診室的那一刻,他平靜的生活全部被打破了。
65歲的父親疑似心梗,而且還有一大堆其他問題,比如高血壓、高血糖,情況十分危急。
醫院開了一系列檢查專案清單,包括拍CT、抽血化驗、後期檢查等。
但在繳費時,肖斌卻犯了難。
因為,父親生病住醫院的1300元,全部是他借來的。
而現在,他全身上下只剩幾百塊,根本不夠父親在醫院的開銷。
一方面是父親的病情不能確定,一方面自己身上的錢數來數去只有幾張。
這兩大難題就像懸在頭上的兩把劍,讓年輕的肖斌倍受煎熬。
他想打電話再跟朋友借,可兜兜轉轉說了半天,還是提不出借錢兩個字。
聽過一句扎心的話:
“確診對富人來說,意味著與病魔抗爭,對真正的窮人來說,卻意味著直接判了死刑。”
存錢到底有多重要?缺一次錢,你就懂了。
紀錄片的最後,肖斌的父親還是沒能挺過來,離開了人世。
只是出去借個錢,父親就走了,肖斌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他一遍遍地問醫生:會不會是假死,會不會心臟驟停後突然復甦……
可是,我們都知道,這只是電視劇中的情節,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大家都說,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缺錢開始的。
因為有錢,我們就有了選擇,有了對抗疾病的能力,有了好好生活的底氣。
可是沒錢,我們在面對疾病與風險時,就只剩下崩潰,無奈,心酸與苦澀。
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沒錢的苦,我們吃一次就夠了。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什麼時候突然意識到自己該存錢了?”
其中有個匿名網友的回答是這樣的:
前幾年,他正在公司上班,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
電話的另一頭,父親用很低的語氣,問他在忙什麼。
他說在上班,然後問是不是有什麼事兒?
但父親支支吾吾了半天,就是不肯說出來。他急了,問到底出了什麼事?
父親這才說出實情,說自己在工地上傷了眼,現在正在醫院準備去手術,錢不夠,還差3萬塊錢。
當時的他,聽到這些心裡五味雜陳,想了想存下來的錢,也就只有2萬。
但他不能說沒有,於是跟父親說你等我10分鐘,我給你轉過去。
掛完電話後,他急忙找同事借,找領導借,厚著臉皮借了一圈後,終於湊齊了3萬,給父親轉了過去。
雖然這件事已經告一段落,父親也已健康出院。
但每次想到當時借錢時的場景,他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儘可能地存錢。
是啊,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人只有在缺錢的時候,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生活到底有多無奈,疾病到底有多無情,而世界到底有多殘忍。
如果你有存款,當親人突然重病,躺在ICU需要拿錢換命的時候,你不會束手無策,只能聽天由命;
如果你有存款,當失業的時候,你不會為了孩子的學費,每月的房貸、車貸,而憂心忡忡;
如果你有存款,當需要完成人生大事,準備娶妻生子的時候,你不會再伸手向年邁的父母要錢……
以前,總覺得生活這麼累,總該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吧,於是毫無顧忌地刷著信用卡,去嗨,去吃大餐,去瘋狂網購。
可吃過沒錢的苦後,才明白;
存錢,才是好好生活的底氣,是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
富蘭克林講過一句話,很值得思考。
他說:“兩個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為什麼呢?因為會求人。”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努力存錢的原因所在。
就是不想因為沒錢,而輕易地向生活妥協和低頭。
三個建議,送給想存錢的每一個你們:
1. 給自己定一個清晰可實現的目標。
比如兩年存夠10萬,這樣每年就需要存5萬,而每個月就需要存4000左右。
把目標量化,這樣你就可以清晰地知道,你每年,每個月,甚至每天需要存多少。當然,我們制定的目標,一定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是能夠最終實現的。
2. 存錢的同時,要開源。
可以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爭取升職加薪;也可以尋找副業,做一到兩份兼職,讓自己每個月的收入上升,能存下來的錢也會相應增加。
3. 存錢的同時,要節流。
提倡極簡生活,明確自己的慾望和需求,不買不需要的物品。簡言之,只買自己經常會用到的東西,如果一件東西,你一個月都不會用一次,那就別花錢買。
最後,還是想說,在這個人世間生活,我們不用很有錢,但真的不能很缺錢。
同樣的,我們也不要假裝不愛錢,因為生活總有讓你哭的時候。
文末點亮【在看】,你今天存下的每一筆錢,都是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而努力。
人的一生,你想擁有多少的美好,就需要多少的未雨綢繆。
共勉。
作者 | 嘉莉妹妹,一生不捨愛與自由。
圖片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