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選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乾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逐步開放,“養娃的空間”已然成為成年人熱議話題之一。
有人買下十幾平米的學區房,絞盡腦汁地佈置成緊湊、實用又美觀的小家。
但也有人住進一二百平米的大House,讓全家人都在寬敞、明亮的空間裡痛快宅、放肆玩。
這對杭州85後父母就是如此,身為獨立護膚品品牌創始人,他們早已透過財務自由,實現了房屋自由。
他們帶著正在讀小學的大兒子,和剛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兒,住在一套位於西湖區的200㎡大平層中,周邊風景極美,站在陽臺上,就能看到俊美秀麗的遠山。
總是有人說,有娃家庭之所以亂,是因為房子面積太小,各種雜物總是無處歸置,如果房子空間夠大,就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可事實上,孩子的破壞力總是無窮的,就算是住別墅、豪宅,只要孩子還處於低齡期,家裡就難免因為他們的玩具、繪本、日用品等物品的不斷增加和使用,而顯得雜亂無章。
所以說啊,再大的房子,只要有了孩子,就要在裝修過程中,死磕各種收納和設計細節。
而這對杭州85後父母,就深諳有娃家庭需要大量居住智慧的道理:雖然房子面積夠大,但還是要處理好公共空間的關係,以及各種雜物的收納問題。
房子的原戶型是五室兩廳的佈局,室內隔牆林立,導致南北通風和採光並不理想,與他們預期的“通透感”差距很大。
除此之外,精裝交付的房子,地板、牆紙都很一般,一點兒都不符合夫妻倆的審美需求。
於是,結合他們的審美喜好和居住需求,設計師首先進行了戶型分析,發現以下問題:
1、房子被劃分出5個房間,面積分配不均,且全家人只有4房需求;
2、原始戶型公共區域和私密領域的配比,和他們的需求相悖,不能滿足想要給孩子更多活動空間,和親子互動空間的願望。
原始戶型結構圖
對此,設計師對原戶型進行空間拆分,並移動了部分牆體、重建了部分結構:
1、4個房間+2個衛生間的配置,符合全家人的功能需求;
2、透過改變主臥和次臥2之間的動線佈局,減少過道的空間浪費;
3、封閉式廚房改為開放,打通餐廳與廚房,形成一體化佈局。
拆分+平移+重構圖
接著,將整個空間再次分解、最佳化動線,統籌安排公共區域的收納佈局:
1、玄關、書房、茶水間分別加入儲物櫃;
2、打通原書房和次臥3,改成客廳,原客廳位置變成書房,並拆除隔牆,變成一體化公共區域;
3、利用原戶型過道,置換出一個小孩房的公共步入式衣帽間,收納兩個孩子的玩具和衣物;
4、因為主衛面積大,為了提升利用率,做了雙動線處理:主臥⇌主衛⇌小孩房,大大縮短了起夜照顧小孩的動線;
5、考慮到孩子們的行為偏好,全屋規劃了多個通道,並進行拓寬處理,方便他們在家裡就可以肆意奔跑玩耍。而分散式的多通道設計,也讓空間中的各個過道不會獨立出來,提高全屋採光和通風。
統籌公區收納+功能置放圖
從戶型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本進門沒有玄關,室內一覽無餘,不僅缺乏儲物空間,視覺效果也十分尷尬。
改造後,在入戶門正對面增設一面斜牆,凹出獨立玄關,不會出現一進門就看到全屋的情況。
增設玄關前後
利用進門左手邊牆面做掛衣區和層板置物區,方便進出門時懸掛外套和包包,大鞋櫃放置在室外電梯間,保證室內衛生。
正對著的斜牆上以精緻的掛畫作裝飾,下方是換鞋凳和大棵綠植,形成自然、清新的入戶端景,每天一推開門,就能帶來歸家的好心情。
而牆體進行斜面處理後,通往公共區域的門洞變得更加寬敞,從而讓整個空間也更顯大氣,靠近書房的位置做了隱藏式嵌入衣櫃,補充儲物。
原書房與次臥3被打通成一個整體後,變成了一個明亮開闊的大開間,為了滿足帶娃玩耍、活動的需求,這裡在改造後,設定成了客廳。
而原客廳的位置,則改成了現在的書房,並敲掉隔牆、做半開放式設計,以白色斜面半玻璃門做隔斷,滿足不同的使用場景:工作、讀書時閉合,平時完全開啟,釋放空間與採光。
木地板直接通鋪至書房內部,沒有任何銜接,過渡得十分自然,整體感超強。
考慮到夫妻倆有居家辦公的習慣,又不想壓縮孩子們的活動區域,便只在裡面擺放了一張書桌和一個書櫃,牆面安裝擱板補充收納精緻擺設,留出足夠寬敞的活動空間,沒有絲毫侷促感。
因為家裡的常住人口只有四個,便拆除了次臥3,並將客廳規劃在採光更好的南面。
由於沒有隔牆遮擋,不僅客廳開敞極了,就連原本昏暗的過道,都充滿了陽光。
沙發擺放在最右側,與兩張單人座椅呈合圍式佈局,中間不設傳統茶几,直接鋪一張幾何圖案地毯,方便父母帶著孩子們在這裡玩耍活動,不留安全隱患。
沙發背後是一盞綠色落地燈、一個原木書櫃以及一小面鋪貼著做舊方磚的背景牆,無論是材質、色彩還是簡潔的款式,都能與沙發相呼應,自然質樸又不失精緻。
緊鄰沙發的是一個白色置物架,可以收納一些常用的零碎物品,方便拿取和移動。
父母有看節目的需求,又不想孩子經常看電視,設計師便弱化了電視牆的存在,將電視機嵌入在牆體內。
一個木質假壁爐擺放在電視機下方,裡面還堆了一些木材,質樸又溫暖。
電視牆右側設定了整排收納櫃,展示與儲物相結合,收納家庭雜物也更加靈活。
下方櫃體做成壁掛式,留出足夠的高度,方便日常打掃地面。內部還預留了掃地機器人的充電位,輔助幹活、減輕家務負擔。
公區空間整合後,沙發背後裸露出幾根不能砸掉的承重柱,既然柱體不可避免,設計師便大膽地將它們的存在感放大,使其成為美化裝飾、過渡空間的存在。
部分承重柱用實木護牆板包裹,呼應著質樸、自然的整體風格。
除此之外,還將其中一根柱體利用仿古方磚進行加深處理,並賦予它儲物功能,變成精緻的小茶水間,靠近沙發,動線也很便捷。
客廳和書房連線了一個約10㎡的休閒陽臺,透過雙動線的處理,將三個空間串聯在一起。
由於陽臺面積較大,且沒有晾衣需求,這裡乾脆佈置成了喝茶、養花的休閒小花園,光照充足,特別適合培育各種植物。
陽臺窗戶外側是小區的水系景觀,因為樓層較高,視線也沒有任何遮擋,室內室外鬱鬱蔥蔥的景象連線在一起,清新極了。
陽臺內部鋪設色彩清新、低飽和度的小花磚,搭配復古吊燈、綠植和白色窗簾,為一家人營造出自然、田園的休閒氛圍。
一張白色雙人座椅、一把綠色單人座椅和一張圓桌擺放其中,天氣好的時候,這裡能夠隨時變身為吃早飯和下午茶的場所。
廚房和餐廳位於進門右手邊,在原始戶型中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區域,基於200㎡的整體面積來說,它們的使用空間太小。
改造後,縮小部分客衛面積借給餐廚,並砸掉隔牆,設定成開放式一體化餐廚區,面積拓展至30㎡,採光也翻了倍,更顯明亮通透。
透過客衛牆體的改造,平移了過道空間,使餐廳左右兩側的牆體不再擁擠,透過增加視覺延伸性放大空間。
餐桌左側還增設了一個餐邊櫃,補充儲物。
廚房開啟後,工作動線也得以最佳化,洗-切-炒的下廚順序一氣呵成。
整合灶的加入,讓廚房內部更加美觀利落。
上方安裝原木吊櫃,並留出一小部分開放式儲物區,用來收納常用的食物,拿取方便。
灶臺左側牆面安裝掛杆,懸掛鍋鏟,右側擺放儲物架,收納油鹽醬醋,各種零散小物不用堆積在臺面上,更顯整潔。
灶臺對面是烤箱、電飯煲、燒水壺等小廚電收納區,提前安裝四個插座,方便日常使用。
牆面安裝復古黃銅壁燈補充照明,搭配木隔板+黃銅五金的置物架,讓純白的背景更顯精緻。
主臥門洞被拉高、拓寬後,安裝實木雙開門,十分大氣。
公共區域區域性牆面選用了原木質感的護牆板,主臥色調便用了深一點的混油白色護牆,沉穩、靜謐的睡眠氛圍,從進門的那一刻便體現出來了。
因此,相較於公共空間的純白色調與輕盈的傢俱,主臥色彩更深,傢俱款式也更加復古。
衣帽間設定在房間外,內部除了一張巨大的雙人床、床頭櫃和梳妝檯外,沒有設定其它家居,裝飾也很簡單,寬敞又大氣。
雙人床右側是通往主衛的門洞,主衛多開了一個口,與其中一間兒童房相連,雙動線的設計,更方便夫妻倆起夜照顧年幼的孩子。
主衛面積非常寬敞,所以內部不僅做了乾溼分離,還專門增加了一些收納強悍的活動櫃體,滿足夫妻倆對於化妝品、護膚品的收納需求。
另外,由於它還連線了兒童房,為了呼應整體基調,在色彩搭配上,便延續了公共空間清新、自然的色調。
淋浴間地面稍稍抬高,透過不同的高度和地磚、牆磚顏色,強調出不同的使用功能。
考慮到小女兒年幼,還不能和父母分房睡,所以只准備了大兒子的房間,未來女兒長大了,再將另外一個房間重新佈置即可。
看過很多有娃家庭裝修攻略,而這個200㎡的大House,可以算得上是別緻又智慧的。
一眼看過去,並沒有什麼整面牆的通高儲物櫃,卻又好像在每個區域都有可以收納的空間,整個房間也能夠保持整潔、高效的居住狀態。
或許,這就是大房子的魅力吧,它有足夠大的空間,可以包容我們的靈光一閃、獨特品位,甚至是小小的任性。
最後,祝大家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住上喜歡的大房子~
圖片與素材由墨菲空間研究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