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到了一個新詞叫“季節性憂鬱症”,起因是一女性朋友前些日子脾氣格外暴躁,我打趣說,是不是更年期綜合徵提前了,她鄙視道:知道“季節性憂鬱症”不?
我:納尼?
她: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就是“季節性憂鬱症”的病症之一。
我:。。。。。,你這是季節性文青病犯了。
自從宋玉《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悲秋就成為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化情節,與“傷春”並舉。
秋天萬物凋零,落葉翻飛,詩人們很容易觸動情思:落葉離開樹枝,容易聯想到背井離鄉,漂泊羈旅之苦,這是一悲,唐朝孔紹安“早秋見落葉,飄零似客心”,是也。萬物凋零,好景消逝,於是就有感嘆歲月不饒人的感慨,這是二悲,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是也。綜上兩悲,又會產生人生坎坷,年華虛擲,卻一事無成的慨嘆,這樣就會產生悲秋的情緒,這是三悲,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是也。如果又恰逢家國不幸,命運窮途,那更是悲天憫地,這是四悲,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是也。
清朝趙翼這句“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二悲三悲兼而有之,哀而不傷,最有餘韻。
《野步》
(清)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遊。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賞析:
趙翼(1727—1814)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試探花,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詩與袁枚齊名,並稱“袁趙”,袁枚、趙翼與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
趙翼說:
料峭的寒意,催促著人換上棉衣;
拄著杖,來到郊外的原野,遊玩散心。
秋風啊,你真不是東西,
吹紅了楓葉,也吹白了我的頭髮。
四季更替,萬物枯榮,秋天樹葉變紅凋零,都是自然規矩,跟秋風無關,趙翼自然明白這個道理。然而趙翼卻說“最是秋風管閒事”,把秋天萬物凋零的遷怒給秋風,秋風人格化,彷彿秋風才是萬物凋零的罪魁禍首,從詩法來說,是“無理而有趣”,別有情趣。
“紅他楓葉白人頭”,說秋風吹紅了楓葉已經是無理了,還說是秋風吹白了自己的頭,這就更無理取鬧,秋風何其冤?詩人用“楓葉紅”來比興自己“頭髮白”,楓葉枯榮一歲,我也年華老去一年,正是同樣的悲傷。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故做嗔怒,實嘆歲月不饒人,悲楓葉凋零,亦是悲自己風燭殘年,戲謔的語氣背後,卻是無盡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