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
對於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
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2000年
國務院正式批覆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確定將這一天定為中國記者節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團團帶大家瞭解一位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攝影記者
劉德源
1925年
劉德源出生于山東黃縣
在1946年
任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影師
他曾經參加遼瀋戰役
和平津戰役的拍攝
後來隨四野從拍攝《解放華北》
一直到《解放海南島》
1950年6月
朝鮮戰爭爆發
戰場形勢的突變
使中國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1950年10月初
中共中央作出決策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幾乎同時
北京電影製片廠迅速組織了
第一批抗美援朝攝影隊
其中就有劉德源
圖為劉德源的證書現藏於中國電影博物館
劉德源回憶
“隊伍於10月24日離開北京
先在瀋陽按當時進朝要求
換上朝鮮人民軍軍裝
11月3日夜
經集安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滿浦”
圖為劉德源在朝鮮戰場穿著的人民軍軍服現藏於中國電影博物館
過了鴨綠江
劉德源所在的攝影隊
拍下了朝鮮村鎮的慘狀
到處是被炸燬的房屋
老人和孩子無家可歸
流浪在田間路旁
進入朝鮮後
劉德源帶領兩名助理
蘇中義、孫樹相
跟隨第113師的前衛團
第337團日夜行軍
他們除了和戰士們一樣全副武裝外
還得攜帶著沉重的攝影器材
幾乎每個攝影隊員
都有二十多公斤的負擔
對前線的戰士們來講
拍電影是件新奇的事
更是件光榮的事
劉德源(時任志願軍隨軍攝影師):“幾乎是在每一個戰士的心裡,都是這樣,他都能夠期盼有一天他自己在朝鮮的表現,在戰場的表現,能夠使家人、能夠使全國人民看到。”
攝影隊入朝後
首先拍攝的戰役是
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
第二次戰役
敵機在頭頂盤旋轟炸
炮彈在身邊炸響
戰士在身邊倒下
……
戰場上
劉德源等人同一線作戰部隊戰士一樣
在槍林彈雨中無畏前進
在距離死亡最近的地方
記錄下最真實的影像
劉德源與同事先後拍攝完成了
紀錄片《抗美援朝(第一部)》
《抗美援朝(第二部)》
等多部紀錄片
其中《抗美援朝(第一部)》
榮獲優秀影片一等獎
劉德源也獲得一等獎獎章
戰場上
劉德源和他的兩位助手
蘇中義、孫樹相
不僅出色地完成了紀錄片拍攝的任務
還曾一起活捉過
3名“聯合國軍”的俘虜
1950年
第二次戰役臨近尾聲的一天
劉德源三人在向其他陣地轉移途中
遭遇到了3名美國士兵
面對荷槍實彈的敵人
劉德源他們沒有退卻
迅速向美國士兵開槍
雖然美國士兵也開火進行了還擊
但是在經過一陣激烈的對射之後
敵人的火力被壓下去
2人被擊傷
最終3名美國兵舉手交槍
3名美國士兵
被中國紀錄片攝影師生擒活捉的事情
迅速在志願軍和新聞工作者中傳開
1951年1月7日
《人民日報》
以《攝影師活捉美國兵》為題
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報道
1951年4月22日
第五次戰役打響
這次戰役粉碎了敵人的攻勢
打破了敵人的空中封鎖
而就在紀錄片拍攝即將結束時
劉德源遇到了一次意外車禍
圖為劉德源負傷時的幹部供應證和病歷現藏於中國電影博物館
他回憶說:
“那時因為去拍攝
美國機群再次轟炸平壤
因車故障從該市牡丹峰頂翻到山下
使腿骨和手指都被軋斷”
得知劉德源負傷的訊息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電影局
專門寄去一封慰問信
圖為劉德源收到的慰問信現藏於中國電影博物館
令劉德源感到遺憾的是
他未能工作到最後
便回國了
離開了戰場
除了劉德源外
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
先後有一百多位攝影、編輯
錄音、照明、司機
參加攝影隊的工作
攝影隊人員
一直跟隨部隊打過三八線
直至漢城解放
他們始終與戰士們同甘苦共命運
拍攝了大量素材
期間也有人在戰場不幸犧牲
為抗美援朝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今天
中國電影博物館裡
擺放著這樣一組攝影工作者的雕像
這組雕像下
無聲地記錄著“記錄者”的足跡
讓我們向英勇頑強的
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向當年參與拍攝及製作的
攝影工作者們致敬
向為抗美援朝戰爭做出貢獻的
中國人民致敬!
來源: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