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埃及的首都,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但她絲毫沒有埃及風味,因為它是由征服者穆斯林(於968年)所興建;等到法國人來後,浪漫的法國精神取代了陰沉的阿拉伯風味,將此地變成了沙漠中的巴黎。因此它一點也不“埃及”。那真正的埃及古都在哪裡呢?下面就由筆者為大家盤點一下古埃及歷史上的首都。
第一首都——孟菲斯
古埃及人以名為“米尼”(希臘語為“米尼斯”)的國王作為他們歷史的正式開始,他們認為是這位國王統一上埃及和下埃及。他奠都於孟斐斯,並制定法律,廣行教化。它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河口占據了一個重要的戰略位置,這是一系列重要活動的基地。
埃及人有他們自成體系的宗教,各地區所信仰的神祗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孟非斯的保護神是卜塔,他同時也是工匠們的保護神。他的神廟Hut-ka-Ptah(意為“卜塔靈魂的所在”)是城市中最為傑出的建築物之一。曼涅託將這座神廟的名稱翻譯成希臘文Aί γυ πτoς(Ai-gy-ptos),這個詞被認為是現代埃及在英文中的名字(Egypt)的詞源。
城市裡有許多的工坊,工廠,以及倉庫,人們在此將商品和食物運往整個王國。在巔峰時期,孟菲斯是商業,貿易和宗教中心。
孟菲斯的歷史和古埃及歷史息息相關。它最終的衰落被認為是後來建造的亞歷山大港在經濟上超過它的重要性的結果。
權杖之城——底比斯
底比斯是上埃及古城,古埃及名稱為瓦塞特,意為權杖之城。瀕臨尼羅河,位於今埃及中部,即今天的盧克索附近。作為皇室居地和宗教膜拜的宗教中心,它從公元前22世紀中期到公元前18世紀曾繁榮一時。它的建築遺蹟包括許多輝煌的廟宇和帝王谷附近的法老陵墓。
在古王國時期,底比斯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型商道中心。它作為通往西奈半島和彭特的水路及通往努比亞的陸路的樞紐。但正因為這個優勢,第十一王朝法老曼圖霍特普二世決定把首都定在底比斯,並在底比斯為阿蒙神大興土木,興建很多神廟,底比斯從此成為古埃及的聖地。
根據歷史年表,底比斯可以算是埃及的九朝古都。自十一王朝第一位國王塞赫塔尼-安特夫(Sehertani Antef,前2120-前2118年)決定遷都至此並開始建設,以後在此建都的王朝有:十二王朝(前1991)、十三王朝(前1785)、十六王朝(前1622)、十八王朝(前1580)、十九王朝(前1314)、二十王朝(前1200)、二十一王朝(前1085)、和二十五王朝(前716)。
在新王國時期,底比斯再次作為埃及首都和宗教中心。在東底比斯,法老為阿蒙神和他們自己建立很多壯觀的神廟和宮殿。與此同時,法老亦在西底比斯建設了一系列華麗的陵墓。
“阿頓神的視線”——埃赫塔頓
約公元前1350年,阿蒙霍特普四世出人意料地登上王位,開始一系列激進且無秩序的改革,威脅到新王國的穩定。他改名阿肯納頓(字面意思為“阿頓的僕人”或“阿頓光輝的靈魂”),將以前不起眼的太陽神阿頓捧為最高的神,禁止對其他神的崇拜,打擊僧侶集團的權勢,還將首都遷往新城埃赫塔頓(意為阿頓的視線,即今天的阿馬爾那)。
他對外國事務置若罔聞,全神貫注於他的新型宗教和藝術風格。在他死後,對阿頓的崇拜很快被禁止,首都遷回底比斯。後來的法老圖坦卡門、伊特努特·阿伊、霍朗赫布迅速抹去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所有記載,這段短暫的時期被稱為阿馬爾那時代。
後記
公元前1000紀以後,埃及先後被利比亞、亞述、波斯、希臘等外族統治,逐漸失去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公元前30年,屋大維在亞克興戰役中打敗馬克·安東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後,埃及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埃及文化逐漸被人遺忘,後期雖隨也不乏亞歷山大港和開羅這樣的大城市,但它們已經不在具有埃及特色,古埃及文化漸漸塵封於沙漠之中,靜靜等待著後來人將它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