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秋日下的黃河,泛起粼粼波光,晚風吹拂,就像一位母親靜謐地沉睡著。
秋天的黃河,泛起點點波光。畢笑天 攝
以前的黃河可不是這幅模樣。據史載,2500多年間,黃河決口氾濫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
1952年10月,毛澤東親臨開封視察黃河。他站在黃河大堤頂上向北眺望,聽說這裡黃河水面比開封城地面高三四米,洪水時更高。毛主席囑咐道:“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我們都能睡個好覺。”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他提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時光荏苒,在黨的帶領下,華夏兒女治水患、謀發展。居住在黃河水畔的華夏兒女該如何發展?走向幸福,就是我們的宣言。
(一)幸福桐,美化了環境
在開封市黑崗口黃河觀景臺,聳立著一棵泡桐樹。當地群眾親切地稱它為“幸福桐”。
陽光晃得讓人有些睜不開眼睛,“幸福桐”撐起了一方樹蔭,供遊人遮陽。樹前,書冊模樣的大理石上,刻著兩個鮮紅的大字:“福桐”。
這棵泡桐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福桐”。畢笑天攝
這棵“幸福桐”已經在這裡默默矗立了50多年,見證著治理黃河的歷史。據記載,治理黃河以來,這裡的人民已7次戰勝1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包括1958年2.23萬立方米/每秒的超標準洪水和1982年1.57萬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
過去的黑崗口,北靠黃河,南鄰黑池,當時豬圈羊群隨處見,飯店隨意排髒水,垃圾遍地,蚊蟲亂飛,母親河跟著遭罪;修建之後,這裡的黃河生態廊道成為“網紅”打卡地。“這裡的景色非常美,鳥語花香,環境改善得非常好。”鄭州遊客單女士說。
黑崗口生態修復綠化景觀工程鳥瞰。賈金鵬 攝
時間退回到58年前,焦裕祿經過反覆調研後找到了治沙良方,他在蘭考種下的,同樣也是泡桐樹。
“這種樹能在沙窩生長,長得又快,五六年就能長成大樹。成林之後,旱天能散發水分,澇天又能吸收水分,可以林糧間作,以林保糧。”焦書記說。
那時的蘭考,內澇、風沙、鹽鹼,成為壓在蘭考群眾心中的“三害”,埋葬了無數逃荒者在此安家的希望。
在焦裕祿的帶領下,蘭考百姓種泡桐,治風沙,謀發展。如今的蘭考,黃沙變成了沃野,窪窩變成了良田,翻騰的洪水安靜了,種滿泡桐的沙丘,已是春華秋實的果園。目前,蘭考縣已成為全國糧食主要生產基地,全國小麥、棉花、油料生產百強縣。兩岸的黃河溼地每年都會有大雁、白鷺、天鵝等200多種野生動物和鳥類在這裡棲息繁衍。
當年的小樹苗如今已長成需3人合抱的參天大樹。畢笑天 攝
當年焦裕祿親手栽種的幼苗,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焦桐”。“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棵‘焦桐’,當無數‘焦桐’匯聚在一起,就能成為一片永恆不朽的精神林海。”這是不少參觀者站在“焦桐”前共同的心聲。
(二)幸福路,聯通了富裕
一到河南張莊村村口,映入眼簾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與群眾一起交流的照片。照片下面,一塊牌子上銘刻著三個大字:“幸福路”。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張莊村視察指導工作,他自南向北沿著這條路,走進貧困群眾家中,與幹部群眾親切交談,瞭解群眾生活狀況,並叮囑當地幹部要切實關心農村每個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透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張莊村民踏著這條幸福路,擺脫了貧窮,走向了富裕。他們不僅將自然資源優勢和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打造了“夢裡張莊”,還發展了日光溫室大棚產業、食用菌產業、採摘農業,建起了標準化廠房,開發了布鞋手工坊、紅薯醋坊、油坊等地方文化特產。產業發展讓張莊村村民實現了1100餘人穩定就業,人均收入翻了幾番。
張莊一角。畢笑天 攝
漫步張莊,最大的感受就是乾淨,兩側綠樹掩映,透露出幾絲清涼。沒走幾步,便會看到用老房子改制成的公共圖書館。書架上,科普、文學、黨史書籍種類齊全,供人們隨意翻閱。
張莊將綠色發展記在了心裡。在改造公共圖書館的過程中,設計師為頭頂上的照明燈犯了難,反覆設計修改都不滿意。看到張莊人廢棄的雞籠時,靈機一動,將雞籠刷上黑漆,倒懸在房樑上。電線從鐵絲網中穿過,下面連著一個明晃晃的燈泡。就是這樣的“雞籠照明燈”,既節約了資源,又保留了本地特色。
垃圾箱上,清楚地標記著操作流程。畢笑天 攝
村口的垃圾桶,似乎也比其他地方要“高階”一些。紅黑相間,箱體上貼著不同的垃圾種類。最中間,有一塊電子顯示屏,旁邊清楚羅列著操作流程:輸入註冊綠色賬號時的手機號,選擇投放垃圾品類,投放後點選“投放完成”。
笑容牆,見證著村民生活的改變。畢笑天 攝
(三)幸福河,奔湧向遠方
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的開封,自古水系發達,北依黃河,是黃河生態帶上的“北方水城”。目前,城內仍分佈著鐵塔湖、龍亭湖、包公湖等眾多湖泊和黃汴河、東護城河、五丈河、大宋御、利汴河、惠濟河等多條河流,水域面積佔老城區面積的四分之一,“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風貌獨具魅力。
水中有城,城中有水。圖片由開封市網信辦提供
但是前些年,這些歷史悠久的河流,水質卻在逐漸變差。河道淤積、斷面狹窄、水系連線不暢……眾多問題已成為制約開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為此,開封大力開展水生態建設。在改造完善排水管道網時,重點改造了黃河大街等道路。其中,黃河大街綜合整治工程是排水管網改造的龍頭專案,全長超過9公里,沿線學校單位眾多,通行壓力大。
為降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市城管局採用超常規方式,各項工序壓茬進行、梯次推進,將原計劃2020年9月份完工的工期壓縮,快車道在2020年5月中旬就實現全線通車,7月中旬工程全部完工,創造了水體治理的“開封速度”。
開封的河水實現了華麗蛻變。圖片由開封市網信辦提供
經過3年治理,10條河流全部消除汙染,昔日的“汙水河”,經過華麗的蛻變,宛如一條條青絲帶環繞古城,水韻十足。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母親河畔的中國,正帶領著她的兒女,一步步地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