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南方八省15塊游擊區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於當年10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新成立的新四軍以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任副參謀長,鄧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4個支隊和1個特務營。4個支隊的正副首長在日後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1、第一支隊正副司令員陳毅元帥和傅秋濤上將
陳毅元帥,四川樂至人,早年間曾去法國勤工儉學,回國後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任職。1928年南昌起義的餘部在朱德和陳毅等人的率領下上了井岡山,為中國革命儲存下了800火種。
紅軍主力長征後,陳毅與其他一部分人員留下了在蘇區堅持打游擊,抗戰爆發後南方八省的打游擊的紅軍被改編為新四軍,陳毅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陳毅擔任重建的新四軍代軍長一職,之後又擔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陳毅相繼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三野司令員兼政委,成為一方大員。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先後出任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主席、外交部部長等職。文革期間與四人幫進行了鬥爭卻被他們劃為“二月逆流”。1955年陳毅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排在賀龍元帥之後,羅榮桓元帥之前,1972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傅秋濤上將,湖南平江人,貧苦人家出身,早年間在地主家打工謀生,1927年參加了平江農民撲城暴動,192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傅秋濤先後擔任湘鄂贛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贛省委副書記等職,紅軍主力長征後,傅秋濤留下了打游擊。
1937年新四軍成立後,傅秋濤擔任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兼第1團團長,皖南事變中傅秋濤處置果斷,決定分散突圍出去。重建新四軍後,傅秋濤擔任新四軍第7師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傅秋濤相繼擔任華東支前委員會主任兼華東支前司令部司令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第一副書記、山東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等職,組織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了華野(三野)在前線的作戰。
新中國成立後,傅秋濤又相繼擔任中央復員委員會秘書長、人民武裝部部長、總參謀部佇列部部長、動員部部長等職,為實行義務兵役制、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傅秋濤被授予上將軍銜,1981年在北京病逝,終年74歲。
2、第二支隊正副司令員張鼎丞和粟裕大將
張鼎丞,福建永定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建立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與鄧子恢一起領導了福建西部龍巖、永定、上杭等縣農民舉行武裝暴動。後來先後擔任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土地部長等職。
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前,毛主席曾對張鼎丞說:“你還是回到閩西去,那裡你熟悉,可以堅持,可以發展”,張鼎丞聽了主席的話就留下來打游擊了。1937年新四軍成立後,張鼎丞擔任第二支隊司令員,1939年到延安彙報工作後留在中共中央黨校高階班學習,結業後任中央黨校二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張鼎丞相繼擔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長等職,為華中和華東地區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擔任福建省委書記兼省政府主席,1954年當選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為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做出了重要貢獻。198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粟裕大將,湖南會同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南昌起義時任起義總指揮部警衛班班長。紅軍時期曾先後擔任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團參謀長。抗戰爆發後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皖南事變後擔任重建的新四軍第一師師長,他指揮的韋崗伏擊戰是新四軍對日第一戰。
解放戰爭時期,是粟裕的封神時期,他雖是華野(三野)的副司令員,但是實際的軍事作戰由他來指揮,宿北戰役、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等都是他的傑作,尤其是淮海戰役,粟裕指揮華野17個縱隊,殲滅國民黨軍隊44萬人,戰役過後,毛主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新中國成立後,粟裕先是擔任攻臺總指揮,朝鮮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由於身體原因沒能到職。1954年之後粟裕先後擔任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位列大將第一位,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3、第三支隊正副司令員張雲逸大將和譚震林
張雲逸大將,海南文昌人,在軍中的資歷非常老,早年間參加了同盟會,參加了著名的黃花崗起義,差點成為第73烈士,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與鄧小平一起領導了百色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並擔任軍長一職。
1934年以紅8軍團參謀長的身份參加了長征,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參與領導新四軍的組建和整編,擔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擔任重建的新四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等職,領導華東地區後方軍民配合主力作戰,保證了戰役順利進行。
新中國成立後,張雲逸擔任廣西省委書記兼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為廣西剿匪、安定社會秩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1952年因身體原因相繼辭去領導職務。1955年張雲逸被授予大將軍銜,享受元帥的待遇,197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譚震林,湖南攸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先後擔任過紅十二軍政委、福建軍區司令員等職。紅軍主力長征後,與張鼎丞、鄧子恢在南方堅持了三年的游擊戰爭。新四軍成立後先後擔任第二支隊和第三支隊的副司令員。
皖南事變後擔任重建的新四軍第六師師長兼政委,解放戰爭時期相繼擔任華中野戰軍政委、華中野戰軍第一副政委、淮海戰役總前委成員、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委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譚震林任浙江省委書記兼省政府主席,1954年上調中央擔任中央副秘書長兼書記處第二辦公室主任。1977年之後又先後當選為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4、第四支隊正副司令員高敬亭和戴季英
高敬亭,河南新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高敬亭先後擔任過中共光山縣委書記、紅二十五軍第75師政委、紅二十八軍政委等職。1937年新四軍成立後,高敬亭擔任第四支隊司令員,可是後來隨著新四軍的壯大,高敬亭自恃有功、開始居功自傲進而又犯下了嚴重的錯誤,最終在1939年6月,在葉挺、鄧子恢的主持下,連續召開了三天的反高鬥爭大會,6月24日高敬亭在安徽肥東縣青龍場被槍決,時年32歲。
1975年在毛主席的親自關照下,高敬亭案被重審,1977年,高敬亭案被正式平反,名譽也得以恢復。
高敬亭
戴季英,湖北紅安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黃麻起義的領導者之一。紅軍時期先後擔任過紅25軍74師政委、紅25軍政委、鄂東北遊擊總司令、紅25軍參謀長等職。1937年抗戰爆發後,擔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副司令員。
高敬亭被錯殺後,原來的四支隊分為四、五兩個支隊,戴季英擔任新的四支隊的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後來還作為新四軍的代表參加了中共七大。解放戰爭時期戴季英在河南任職,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
新中國成立之初,戴季英擔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開封市委書記,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在1952年被河南省委開除黨籍和公職,從此幾乎淡出政壇。1984年戴季英的問題被予以平反,恢復了他的黨籍和省級幹部的待遇。1997年在鄭州病逝,享年92歲。
小結:
新四軍成立之初四個支隊的8位正副首長,高敬亭被錯殺,戴季英由於種種原因淡出政壇,張鼎丞和譚震林後來都做到了副國級的職位。生下的四位出了一個元帥(陳毅),兩位上將(粟裕、張雲逸)和一個上將(傅秋濤)。這麼看來他們的成就還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