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和羅馬帝國位於歐亞大陸的兩端,且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相隔太遠。貴霜帝國等一些國家在地理上,阻隔了漢朝和羅馬之間的交流,這導致了兩國對對方的瞭解並不是非常透徹。兩國雖然沒有建立起大使級別的聯絡,但是在歷史上,兩大帝國之間依然有各種小幅度的接觸。
- 初認與貿易
在中國的紀錄中,羅馬帝國被命名為大秦,即甘英所言“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明顯地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認為羅馬帝國就像另一箇中國一樣位於世界的另一端。
漢朝與羅馬之間貿易,漢朝出口的絲綢是羅馬人狂熱的追求品,而羅馬的精美玻璃品,黃金刺繡地毯,金顏色的布料等深受漢朝民眾的喜愛,在這2個帝國之間,貿易是依託貴霜帝國等中亞國家的中介完成的。
- 互遣使者
1.漢朝使者:
公元97年,漢朝名將班超派遣特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經塔里木盆地,一直走到波斯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併到達波斯灣。但由於安息國害怕漢朝直接開通了與大秦的商路會損害其壟斷的商業利益,於是沒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經敘利亞的陸路,而是推薦了渡海方案。
同時又不斷的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謂甘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
使甘英相信了渡海的艱難,止步於安息,並沒有到達大秦(羅馬)。後來,班超返回漢朝,並向世人講述了他在西方國家的所見所聞。一些史學家認為班超自己到達過裡海,但是這種說法並未被大多數人所承認。
中國人想象中的大秦(羅馬)人,收錄在明朝人王圻所著的類書《三才圖會》
2.羅馬使者:
而在羅馬帝國那邊,公元166年,羅馬帝國派遣出第一批特使抵達漢朝。這些使者到達漢朝後以羅馬帝國皇帝安敦的名義向漢朝皇帝漢桓帝進獻了禮物。
羅馬的使者從濟南郡出海,透過海路,抵達越南的東京,並在東南亞採購了犀牛角、象牙、玳瑁等奢侈品。漢朝也從羅馬使者手中得到了有關天文學的書籍。
首位使者抵達漢朝後,羅馬帝國可能又派出了其他的使者出訪漢朝,但是沒有任何記錄能證實這一點。直到公元三世紀,有記載稱三國時代的曹魏皇帝魏明帝曹叡接見了來自羅馬帝國的使者。
古代西方地圖中的亞洲:恆河的海灣在左側,東南亞在中間,漢朝則在右端
羅馬使者給魏明帝送上了包括玻璃製品在內的許多禮物。如果此記錄屬實,根據羅馬使者抵達魏國的時間推算,這些使者是由羅馬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在平息內亂後派遣的。
另一記錄稱,在284年(太康五年),有羅馬使者向晉武帝司馬炎進獻禮物,這可能是羅馬皇帝卡魯斯在波斯戰爭後派遣的使者。
- 民間與傳說
根據中國的史冊記載,商人福林曾在643年(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抵達拜占庭帝國。當時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是康斯坦丁二世(641-688)。後面還有記載稱,在667年(唐高宗乾封元年)、701年(武周大足元年)和719年(唐玄宗開元七年),均有唐朝人透過中亞抵達東羅馬帝國。
歷史學家德效騫推測,被送到帕提亞東部邊境地區的羅馬俘虜,可能曾經與漢族士兵發生過沖突,此假說稱為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
帕提亞國王將卡萊戰役中的羅馬俘虜送到馬爾吉安那,但這些俘虜後來下落不明
歷史學家引用了班固《漢書》所載“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彩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講習用兵。”
他認為文中所提到的魚鱗陣,很可能是指羅馬軍隊作戰時的龜甲陣,猜測這些被漢朝俘虜計程車兵後來於永昌縣驪靬村定居下來。但是,達布斯的假設未為現代學者所接受,而且永昌縣驪靬村的DNA檢測結果也並未支撐這一假說。
歷史永遠都是假設,都是推理,這也是歷史的迷人所在。
你覺得羅馬軍隊最終到達過中國嗎?他們是否曾經與中國的軍隊戰鬥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