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解放戰爭進入了關鍵階段,解放軍各部隊紛紛開始厲兵秣馬,準備與國民黨軍進行大決戰。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毛主席突然提出,要在全軍開展一場“新式整軍運動”,這是什麼情況呢?
原來,解放戰爭開始後,解放軍各部隊出現了一些很不好的現象,比如不注意群眾的工作,浪費民力,哄搶物資等等,在群眾中間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對此,朱老總就曾經嚴厲地說過:“部隊裡許多都是紅軍戰士,他們出身紅軍,但身上的紅軍味道卻被自己搞得一乾二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幾個重視的,我覺得一定要狠抓,重新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優良傳統建立起來!”
毛主席深知,我軍之所以能從弱到強,逐漸發展壯大,靠的就是與群眾打成一片,所謂“兵民團結如一人,試問天下誰能敵”,因此,在解放戰爭這個關鍵時期,必須要先把部隊的紀律和作風整頓好,才能真正打好解放戰爭。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毛主席提出了“整軍運動”。
這次整軍運動,是在1947年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上,毛主席在頒佈《中國土地法大綱(草案)》後,向全軍將士提出了一個要求:“軍隊需要從思想上、組織上加以整頓,需要一個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的運動,使軍隊在思想上擁護土改,組織上純潔嚴密。”
會議結束後,毛主席還將整軍思想的具體方法下發全軍,主要包括兩個內容和三個形式。先說整軍的兩個內容,分別為“三查三整”、“三訴苦”。
“三查三整”,指的是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
“三查”主要是針對個人的階級成分進行調查,例如個人思想、個人鬥志、個人階級等等,並且還要對這三點提出批評、提出進步的辦法,還要開展自我批評行動,理清自己的不足,摒棄糟粕的思想。
“三整”則是針對部隊的一次“大檢閱”,檢閱部隊思想是否牢固、部隊紀律是否執行到位、部隊作風是否廉潔。
而“三訴苦”,則是讓解放軍戰士們透過對“苦”的訴說,瞭解更多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行徑,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提升自己所處的階級危機感。
“三訴苦”分為三個步驟:引苦、訴苦、挖苦根。“引苦”是透過部隊領導的引導,讓所有士兵都能想起來心中的苦事,然後開始“訴苦”,將自己經歷的、見過的悲慘事蹟講出來,從而引發所有人都自主地訴苦。
另外,在“訴苦”之後還有“挖苦根”,是讓戰士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受苦?是因為大家所處的階級都在受苦,都在被剝削。要想不再受苦,就必須站起來聯合所有受苦的勞苦大眾,推翻剝削者,自己當家作主。”這樣既提高了戰士們對階級的思想覺悟,也提升了戰士們的團結力、凝聚力。
當時的戰士們大多數都是來自貧苦家庭,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本血淋淋的賬,上面記錄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事蹟,因此,當大家訴完苦後,就會變得同仇敵愾,親密無間,一個人的痛苦變成了所有人的痛苦,變成了階級的痛苦,最後凝結為階級仇恨。
在進行“三查三整”、“三訴苦”的同時,毛主席還安排了“訴苦會”、“文藝演出”、“報紙和刊物”這三種形式,來輔助新式整軍的進行。
在訴苦會上,部隊會挑選一個苦大仇深且表達能力較好的人上臺訴苦,同時,部隊還會對“訴苦會”的現場進行一些裝飾,根據記載,晉察冀某部6連的訴苦會上,為了讓戰士們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訴苦人的痛苦,特地在訴苦的臺子上放置了花環與被害親屬的靈牌,還在兩側掛了一副“吐苦水憶起舊仇,表決心莫忘新恨”的輓聯,另外,還在會場的四周貼滿了例如“有苦訴苦,有冤伸冤,血債血償”等各式各樣的標語。
這些佈置和標語,在訴苦會中都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訴苦會雖然效果很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的,比如起義投誠的隊伍就對訴苦會不怎麼感興趣,於是,毛主席便讓文工團去部隊進行文藝演出,經常表演的戲劇有《白毛女》《血淚仇》《瞎老媽》等等,透過戲劇的方式,讓這些原國民黨計程車兵能深刻地感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與殘忍,激發大家對反動派的憤怒與仇恨,強化戰士們的戰鬥信念。
而“報紙和刊物”也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比如毛主席就曾將他親自審閱修改的《遼東三縱隊訴苦教育經驗報告》下發全軍,讓戰士們都閱讀學習。
在進行了將近一年的“三查三整”、“三訴苦”後,部隊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毛主席經常在私下裡向大家誇獎說:“經過新式整軍,部隊的純潔性提高了,紀律整頓了,戰鬥力和紀律性大為增強,這樣的軍隊,將是無敵於天下的。”
同時,戰士們透過這些活動,也真正懂得了“人民子弟兵”的涵義,知道了自己是為人民群眾而打仗,是為了保護自己所在的階級不再受壓迫而戰鬥!
正是透過這次“新式整軍運動”,解放軍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所向披靡,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最終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
(參考資料:《毛澤東研究》《解放軍報》《炎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