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毛主席在黨七大講話中,指出:“從中國革命的最近與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同年9月,黨中央發出《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明確規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是我黨我軍的一項“全國戰略方針”。即在南方做出讓步,收縮南部防線;鞏固華北以及華東、華中解放區;控制熱河、察哈爾兩省,集中力量爭取控制具有重要佔據地位的東北地區。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出兵東北,為了配合進攻關東軍,八路軍冀熱遼軍區派出部隊和東北抗日聯軍一起配合蘇軍作戰;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為了爭奪東北,同樣也在向東北增兵,在此背景下,中央才作出戰略部署,從關內各解放區抽掉一批部隊和幹部到東北,和東北抗日聯軍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
其中抽調的部隊中,包括八路軍山東軍區直屬隊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師,還有第5師一部,附近軍區各一部共6萬人;新四軍第三師轄第7、第8、第10旅,獨立旅共3萬人;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第359旅、警備第1旅、教導第2旅以及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萬餘人;晉綏、冀中、冀魯豫各一個團等,共計11萬人。
1945年成立的東北人民自治軍,除了林總是總司令之外,還有四位副總司令,都是當時有名的將領,他們都是誰?建國後又都是什麼軍銜?
第一任副總司令是呂正操,原本出生於東北,因從小目睹日本軍隊燒殺搶掠,才改名為呂正操;1922年加入張學良的衛隊旅,從講武堂畢業後,從張學良的副官秘書,再到東北軍的團長;1936年參加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西安事變,當時和周總理的關係密切;1937年加入共產黨。
1939年,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呂正操,被主席親筆題詞:“冀中抗日根據地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模範,堅持人民武裝鬥爭的模範”。1940年參加百團大戰,受八路軍總部嘉獎,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二任副總司令是李運昌,曾是黃埔軍校四期學生,和林總還是同學關係,雖然是軍事院校畢業,但一直從事的都是文職,從加入共產黨開始,主要負責地下工作;抗戰爆發後才開始接觸軍事,而東北人民自治軍副總司令,也是李雲昌最後一次接觸軍事。
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交通部常務副部長、黨組書記,國務院司法部第一副部長,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等。
第三任副總司令是周保中,1923年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工兵科畢業,1928年到蘇聯留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回國,1945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擴建為東北人民自衛軍,周保中任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建國後,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1955年,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第四位副總司令是蕭勁光,早年到蘇聯留學,1924年列寧去世,作為東方民族代表為其守靈,而後回國後再次到蘇聯學習,1930年畢業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2軍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1945年10月,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建國後,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