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鴻
1958年8月29日,毛主席提出“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成立於1960年6月30日的海洋島三八女炮班,在駐軍漁村第九戶張家樓哨所的訓練指導下,打靶射擊成績幾乎彈無虛發。
1961年8月12日,受到前來海島視察的軍委秘書長羅瑞卿的接見。同年毛主席看到身邊機要員李原慧在1959年10月1日參加國慶10週年遊行方隊全服武裝的照片,高興的為她寫下“為女民兵題照、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豪邁詩句。這首詩極大的鼓舞了海島女民兵訓練熱情,使各基礎科目訓練達到前所未有高潮。
1961年11月6日18時55分,美製蔣軍p-2v型偵察機自臺灣新竹起飛,穿越黃海諸島上空偵察後,直插莊河皮口方向。我駐城子坦防空高炮502團奉命開火射擊,將其擊落墜毀於該地區。7日總參謀長羅瑞卿和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親赴墜落現場視察,並表揚參戰部隊指戰員。
1964年8月全軍大比武期間,軍委葉劍英元帥和羅瑞卿總長親赴黃海前線視察,併到海洋島觀看三八女炮班射擊操練。
長山島,好地方,
青山綠水好呀風光;
漁帆如雲飄海上,
公路似帶繞山崗……。
五十至六十年代,這首由冷日升作詞,李業齊譜曲的民歌《長山島好地方》,唱響遼南大地乃至整個東北。
1966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的某個聯歡會上,周總理問當時的旅大歌舞團領導:“你們那裡有什麼好歌曲?”領導就向總理推薦了這首歌,隨即總理親自擔任指揮,高興的與大家唱了起來。
這就是清代末期中日甲午海戰發生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捍衛津京門戶的外長山要塞區廣闊海防前線。她位於北緯39°,東經123°的遼東半島東南端萬頃海疆。大小不等的195座島嶼,鑲嵌在碧波盪漾的遼闊大海中。其中屬於鄉鎮級建制的分別是廣鹿島,大長山島,小長山島,石城島,大王家島,獐子島和海洋島。屬於村級建制的還有12個較小海島。
1949年11月,初始遼寧省長山縣縣治選址設在小長山島的回龍村,因其與山東半島的長山縣同名,1953年1月,經遼寧省政府批改為長海縣,並於1960年遷往大長山島四塊石鎮至今。石城島和王家島兩鄉及附近島嶼,清光緒1906年10月以來,一直由莊河縣管轄。1960年9月劃歸長海縣。2003年6月1日,又重新劃歸現在的莊河市管轄。
黃海北緯39°不但盛產各種海鮮,同時也是國防前沿重地,早在1954年4月1日,國家就始派原公安18師師部和138師所部,及其他幾個團級部隊,籌備組建駐島守備部隊。其中公安18師的前身,是1949年4月以中共東北局警衛團,整訓第4師13團,遼西軍區獨立13團等零散警衛營連為骨幹,在瀋陽市郊古城子組建東北軍保安旅,旅長賴金池,政委餘能勝。
同年10月,以該旅為主擴編人民公安第3師,轄7、8、9三個團,擔任瀋陽市衛戍任務。1950年9月改為公安第18師,7、8、9團依次改稱52、53、54團,劃歸東北軍區公安司令部領導,時任師長張天恕兼政治委員。
1950年10-11月,該師54團陸續入朝,擔負援朝倉儲物資看守任務,這是我軍入朝最早的公安部隊。1951年2-7月,該師52、53團及師部先後入朝,志願軍公安糾察團,後勤運輸9團3個營劃歸18師建制。
次年即1952年9月,又接收志願軍鐵道公安高射機槍團。同年12月公安18師率52、54團並公安糾察團及鐵道公安高射機槍團分批撤回國內,仍歸東北軍區公安司令部領導指揮。1953年2月16日該師第53團交接後回國。
1953年4月,公安18師52、53團接替東北邊防85、86兩團防務。54團接替公安1團在瀋陽市內衛任務。同時增編公安第84、87團。
1954年4月2日,公安18師番號撤銷,所屬第52、53團劃歸遼東軍區,54團調歸東北軍區公安部隊,後改為內蒙古武警總隊直屬2支隊。84團歸吉林省軍區,87團歸遼西軍區。該師師部機關編入遼東要塞師。
當時編入遼東要塞師的還有138師。138師的3個步兵團去組建要塞師,該師在1948年前,曾隸屬於東野9縱隊即27師,1949年軍委統一整編後,東野改稱第四野戰軍,轄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四個兵團。
其中十二兵團司令員肖勁光兼政治委員,下轄40、45、46三個軍。由原9縱隊擴編的46軍,下轄136、137、138(即九縱27師)和159四個師,總兵力47000人。138師由步兵412、413、414三個團組成,師長任昌輝,政委是王文。
1949年7月,46軍參加渡江戰役並促成長沙解放,138師擔任解放後的長沙市警備任務。159師調歸湖南軍區建制。1952年入朝參戰前,138師自46軍調出,由45軍133師頂替138師配屬46軍入朝,1955年10月回國。138師攜所屬三個步兵團,與公安18師師部,火箭炮兵210團,鐵道公安高射機槍團,東北軍區海防巡邏大隊等單位,在原新金縣境內統一編成遼東要塞師,師部選址在大長山島的小鹽場村,下轄5個守備團,一個海上巡邏運輸大隊。其具體編成序列如下:
守備一團,由鐵道公安高射機槍團改建,防務駐地廣鹿島;
守備二團,由原138師步兵412團改建,防務駐地小長山島;
守備三團,由原138師步兵413團改建,防務駐地大長山島;
守備四團,由原火箭炮兵210團改建,防務駐地海洋島;
守備五團,由原138師步兵414團(3營調出)改擴建,防務駐地石城島。該島附近的大王家島鄉因其面積次於石城島且與之毗鄰,故不再另設團級駐軍單位;
甲種獨立營,由原138師步兵414團3營改擴建,防務駐地獐子島,1956年1月擴編為守備六團;
海運大隊,由原東北軍區海防巡邏大隊改建,駐大連市香爐礁黑嘴子碼頭。師後勤部設於大連五五路。
上述各守備部隊組建完成後,於1954年9月24號起,開始陸續登上所指定島嶼,設防執行守備任務。
1961年2月27日,原守備第一師改擴編成外長山要塞區。下轄五個守備區和一個守備團(後改守備區),要塞區執行軍級許可權,首任司令員劉德才,
政治委員胡立生,
副司令員黃國忠,
參謀長陳武魁。
繼劉德才司令員升職64軍軍長後,王海庭、嚴大方先後繼任要塞區司令員,劃歸正兵團級的旅大警備區領導指揮。撤銷原守備第一師及所轄各守備團番號,新的部隊編成全稱為:
廣鹿守備區,由原守備一團改建;
小長山守備區,由原守備二團改建;
大長山守備區,(先是守備團)於同年6月30日由原守備三團改建為守備區;
以上三個守備區執行正團級許可權。
海洋守備區,由原守備四團改建;
石城守備區,由原守備五團改建;
獐子守備區,由原守備六團改建;
以上三個守備區執行副師級許可權。
同時將原旅大警備區海上交通運輸大隊和沈後修船廠劃歸要塞區建制。此間為了完善部隊戰備訓練需要,要塞區還在曹家屯修建了油庫和碼頭,在皮口設立培訓基地,在北安和孤山設有農場。
上述部隊建制沿至1981年11月底以前,為外長山要塞區歷史上編制級別最高,執行許可權最大的鼎盛時期。
自1954年始建至1981年的長達27年中,上島部隊認真秉持“以島為家,長期守備”和“提高警惕準備打仗”、“深挖洞廣積糧”的指導思想,克服條件艱苦,氣候惡劣的邊防海島環境,一批又一批老兵用鐵錘鋼釺,鍬鎬扁擔和大抬筐等幾近原始工具,在溝壑縱橫的山嶺中,開鑿了大量的坑道戰備工事,挖掘了總計近百公里通往高山陣地哨卡的土石路,在各個險要抗登陸防禦地段,修築了堅固的掩體和戰壕。有的身居小島戰士服役兩年期間,除了睡覺身上就沒有脫下工作服,整天鑽坑道抬大筐,甚至連大島守備區都沒有去過,服役期滿就復員了。更有甚者,為了國防建設有的不幸犧牲,以身殉國,長眠海島。
就是透過這些不懼苦累勇士們的冒險開鑿,無私奉獻,使很多戰備物資有了藏儲洞庫,用於封鎖海上航道的遠端大炮,得以入洞藏身。一旦發現敵艦,密藏在崇山峻嶺裡的幾千神兵,即可迅速出擊,痛殲敢於來犯之敵。在各島的高炮陣地上,威武的雙三七高炮和高射機槍林立,組成一個又一個高炮火力網,封鎖空域,護土保疆。著名的小王家島守備連,獲評瀋陽軍區十面紅旗連隊之一。
當時島上的地方武器都是直接發到基幹民兵手中的,他們分別配屬到相關連隊,經常進行合練演習,站崗巡邏,共同構築起海上銅牆鐵壁。
海洋島郭興堂全家兵沿續了幾代,久負盛名。除此外,各駐島部隊還修建了固定營房,俱樂部浴池和操場,開闢了大量荒地,各連隊養豬種菜,僱船打漁,實現副食自給。在當時部隊細糧很少,平均每週僅能吃上一頓大米飯或者饅頭,趕上一頓二米飯那也是幸運的。
最讓戰士們高興的是大餡肉包子和米飯頓鮁魚了,半天的施工勞累,能吃上這樣的飯菜就是最好的伙食改善了。雖然偶爾也吃竄煙飯或攤上誤崗等苦惱的事情,可是戰友們都不是故意的,也就容忍和包容了。
那個年代連隊裝備的最現代運輸工具,就是毛驢車了,它不燒油光吃草,一頭灰色的驢子,即是大家的好夥伴,也是不穿軍裝的戰友。上士趕著它載運連隊生活物資,通訊員趕著它取報送信拿郵包,一旦誰上下島到碼頭趕船,又是毛驢車擔此緊急跋涉重任,它雖然不像軍犬還有軍籍,但是它立下的汗馬功勞是不容小覷的。
戰士們平均每月能看上一兩場電影,接到值班室晚上看電影的通知,邊遠連隊一般都提前開飯,然後帶上輕武器以急行軍速度奔襲到守備區大操場,散場返回時,值班員都會派卡車送連隊回營房。
每逢年節重要節日常有祖國慰問團上島演出,這倒是陸地上部隊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如果沒有太大的風浪,平均每週都有號稱老牛船“遼民3號”交通船,或者部隊的炮艇登陸艇往返於陸島之間,大家雖然看到的是週報和十天半月的家信,卻把它當做豐富業餘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有效的緩解了戰士們思念家鄉親人之憂。
但是仍有少數年齡小的新兵,吃不消高粱米飯就鹹蘿蔔條和施工訓練的勞累,偷偷跑到山頭上望海興嘆哭鼻子。
此間的要塞區宣傳隊(前身為政治部文工隊,亦稱前哨文工隊),為部隊排演了許多短小精悍的曲藝節目和京劇樣板戲片段巡迴演出。由王發作詞,那炳晨譜曲的二人轉坐唱《處處有親人》軍旅劇目,場場演出,都是座無虛席,一時傳遍海陸空軍各個營,深受部隊廣大幹部戰士的歡迎。那個年代大家雖然身在海島,都自覺的以苦為樂以苦為榮,每逢集會連隊賽歌都是此起彼伏,戰士們高唱“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渾身是膽雄赳赳”,那種整齊劃一群情激昂的雄壯場面至今令人難忘。
島上沒有交流常電,夜幕降臨一片漆黑,部隊自己用的柴油發電由於功率小,大燈泡擠小燈泡,個個亮度僅勝過螢火蟲,熄燈號一響,馬上拉閘斷電,漫長的黑夜降臨了。
每到夜晚,無數戰士風雨無阻的自覺奔赴分佈在坑道、陣地和彈藥庫站崗,身上被野蚊叮滿血包。小島上沒有淡水,需要陸地補給,再驢拉人背馱入營房。儘管當時的部隊生活是這樣艱苦艱苦簡枯燥,但是大家深知為祖國大陸站崗放哨的艱鉅責任,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並感到無尚光榮和自豪。
隨著國防建設的需要,1982至1985年間,軍委決定軍隊縮編減員100萬,外長山要塞區亦在其列,由軍級改稱外長山守備師,所轄守備區分別降為守備團或營。1992年4月,原本是兵團級的旅大警備區又遭撤銷,外長山守備師改由剛剛進駐大連的64軍代管。到了1998年的10月,上級又將64軍裁減掉,將外長山要塞區轉隸遼寧省軍區領導指揮。2016年各大軍區撤改為戰區,外長山要塞區降格為副師級海防旅,劃歸北部戰區陸軍部管轄至今。
以往曾經有過駐軍痕跡的各個海島上,大量營房人去樓空,門窗破損嚴重,房前屋後雜草叢生,路斷人絕,滿目滄桑。高山陣地禿廢,坑道戰壕塌陷。多年來耗費巨大人力和財力敷設通往坑道陣地的通訊電纜被毀損。唯有那營房牆上當年書寫的“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建設全面過硬的連隊”二十個字巨幅標語,雖然歷經四十餘載風雨摧殘,但是那象徵著軍魂的紅底黃邊油漆大字,卻雄姿未泯,仍依稀可辯。昔日的“早以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的海上要塞,已經變成了“逾萬守卒裁撤盡,唯有蓬蒿伴營房”的淒涼景象。一批又一批守護過這片疆土的老兵,由於情懷所繫,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每每踏上這片第二故鄉的土地時,眼望著被廢棄的營房,重新踏上長滿蒿草但仍能辨認的小路,親手撫摸著他們曾熟悉的坑道戰壕,無不黯然淚下,留影惜別。
長海縣諸島分佈圖
當年小長山守備區圍殲小股匪特兵力部署圖
葉劍英元帥視察海洋島並接見三八女炮班
羅瑞卿總參謀長視察海洋島並接見三八女炮班
坐唱處處有親人詞作者王發(中)
颯爽英姿颯的海島女民兵
三八女炮班在進行佇列訓練
公安18師戰士守衛鴨綠江大橋
公安18師戰士在哨位上
曾經封鎖海面的大口徑炮
守島建島紀念公園
海島烈士陵園
如今已經荒廢的海島部隊機關營房
原來的守備區部隊司政機關營房
門窗已經被拆卸的部隊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