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澤輝 辛丑年農曆九月初五
白楊,原名楊成芳,湖南汨羅人。1920年4月22日出生在北平一個沒落計程車大夫家庭。父親是清末舉人,曾創辦我國最早的私立大學ー新華大學。母親唸了不少古書詩詞之類,也很。白楊四五歲時,被寄養在北平郊區奶媽家,在農村不僅讓她領略了鄉間勞動生活的風情,而且嚐盡了三餐不得溫飽的滋味。這段幼年生活中的不平凡經歷對於她後來在藝術生涯中領會各種角色不無影響。1931年,家庭發生變故,父親離家出走,母親去世,她和大姐楊成業(著名作家楊沫)、二姐楊成亮相繼輟學,三姐妹不得不四處奔波,尋找生活出路。
1932年,考入聯華影業公司北平分廠演員養成所,隨即在影片《故宮新怨》中飾演角色。同年參加左翼戲劇運動,因主演《梅蘿香》《茶花女》等劇,在劇壇顯露頭角。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與趙丹聯合主演《十字街頭》,一舉成名。影片公映後,有篇評論《十字街頭》的文章說:“白楊女士恐將成為中國的新影后……她雖然只有17歲,中等的身材,,可是她的美麗、魔力、風韻和藝術天才,都卓然超出於一切……可以說是瑞典女星嘉寶的匹敵。”同一天的《泰晤士報》也說:“許多中國影迷都覺得他們已發現了一箇中國嘉寶,那就是具有和嘉寶異曲同工的特長”。
抗戰爆發後,在上海參與組織影人劇團,輾轉武漢等地進行抗日宣傳工作,先後主演《中華兒女》《青年中國》《長空萬里》等宣傳抗日的影片。並在《夜光杯》《結婚進行曲》《雷雨》《柔密歐與幽麗葉》《復活》《大地回春》《萬世師表》《屈原》《法西斯細菌》等許多劇目中,扮演的各種不同型別的角色,都是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她和張瑞芳、舒繡文、秦怡一起,被譽為話劇界的“四大名旦”。
抗戰勝利後,在崑崙影業公司主演《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新閨怨》《還鄉日記》《乘龍快婿》《山河淚》《聖城記》等影片。特別是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一開始就以“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意境,襯托出李素芬的悲劇命運,立即抓住了觀眾。在上海首映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白楊塑造出具有東方婦女特具性格和風貌的李素芬的形象,不但得到廣大觀眾的交口讚譽,而且是我國電影藝術中的珍品。
新中國建立後,是白楊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陸續主演了《團結起來到明天》《為了和平》《祝福》《春滿人間》《金玉姬》《冬梅》等影片,塑造了許多富有中國氣派的的婦女的優美、鮮明、動人的形象,在追求民族化的表演風格上,獲得了出類拔萃的成績。1957年《北京日報》和《瀋陽日報》相繼舉辦評選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和演員活動,《祝福》和《為了和平》均名列前茅,評出的五位最受歡迎的演員,她又都獨佔鰲頭。同年,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榮獲第1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49年4月,在我黨的安排下,她由香港到北京,出席了第一屆全國文代會和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多次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和無微不至的關懷。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領銜主演傳記劇《灑向人間都是愛》,在劇中飾演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ー宋慶齡,並獲得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榮譽演員獎,這是白楊一生中出演的唯一一部電視劇,也是她扮演的最後一個人物形象。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白楊是中國影壇負有盛名、卓有成就的表演藝術家,一生拍攝了26部影片,演出40多部話劇。從無聲片到有聲片,從黑白片到彩色片,都有她精湛表演的鏡頭。可以說,她是新中國電影藝術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高峰期的代表人物。曾有電影評論家寫到:“中國各階層的婦女形象,白楊都飾演過,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罕見的”。白楊曾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著有表演藝術專著《電影表演探索》《電影表演技藝漫談》及詩文集《落入滿天霞》。1996年9月18日逝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