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花了10年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550多年的混亂局面,並且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帝國,對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有著非常大的意義,是他讓中國古代社會往前進了一大步,嬴政統一六國後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就從“三皇五帝”裡取了皇帝兩字,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
於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也是秦始皇生平最後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樣,李斯、胡亥、趙高從行,巡遊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在途中突然去世,遺詔令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即使之返都即位。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隱瞞秦始皇死訊,以鹹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屍體發出的臭味。回到咸陽後,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
二.
胡亥即位後,下令秦始皇后宮無子者皆令處死,又將營造驪山墓地下機弩的工匠都活埋在墓中。他怕諸公子和大臣不服,於是與趙高密謀,更改法律誅殺諸公子、公主二十餘人和秦始皇親信大臣蒙恬、蒙毅等株連者不可勝數。其後,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胡亥又承襲始皇弊政,繼續修治阿房宮等,並徵調五萬人屯衛咸陽,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徵發閭左戍邊,終於激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反秦鬥爭隨即席捲關東地區。
秦二世變本加厲又聽信趙高讒言,誅殺左丞相李斯,迫使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自殺。隨即,任趙高為中丞相,聽其專擅朝政,致使眾叛親離。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投降項羽,劉邦(見漢高祖劉邦)帶領的起義軍,攻下武關。趙高恐誅罰及身,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合謀,乘二世齋於望夷宮,詐詔發兵圍宮,劫令二世自殺,秦朝滅亡改立子纓為王廢帝號,同年死於霸王項羽之手。
劉邦與項羽間長達4年的楚漢相爭。雖然劉、項實力相差甚大,但劉邦善於用人。公元前202年,劉邦30萬大軍在垓下將項羽層層圍住,項羽軍隊兵疲糧絕,絕望之餘與虞姬自刎烏江。隨後,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漢高祖。
西漢末年漢哀帝死後,王莽復任大司馬,並錄尚書事之時,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漢光帝劉秀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三.
以上是秦漢王朝更替,我們再來說說隋唐王朝是如何更替的,兩者有何相似的地方?
隋文帝楊堅在開皇元年581年建立了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大一統,楊堅在位的前幾年作風還是非常好的,並且也做出了很多的改革和成就,深受百姓們的愛戴,但是他在晚年的時候,開始逐漸變得疑心重重,懷疑大臣們居心不良,甚至將原本的太子楊勇也廢除,並且認命楊廣為太子,這也為隋朝末落奠定了基礎。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楊堅建立隋朝後,楊廣被封為晉王,但是楊廣是個典型的兩面派。他既有很強的虛榮心,又喜歡私下尋歡作樂,有紈絝子弟的低下素質,又具有過人的文武才能。在他得到想得到的東西之前,很善於偽裝。比如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他十分善於欺瞞文帝和獨孤皇后。為了進一步鞏固太子之位楊廣還編造罪名陷害哥哥楊勇,至使他太子被廢黜。公元604年,楊堅病倒在了仁壽宮,楊廣貪戀皇位,就找大臣楊素商量。楊廣於是撤掉了楊堅身邊侍奉的人,換上自己的親信。當天楊堅死去終年六十四歲。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隋末危機 。大業七年(611年)山東、河南大水成災,漂沒四十餘郡,王薄率眾於長白山發動叛變,抵制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唱出著名的《無向遼東浪死歌》。當時民變範圍大多集中在山東地區,不久被隋軍鎮壓。大業九年(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舉兵起義,達官子弟踴躍參加,帶動全國各地紛紛發動叛變,隋朝統治集團開始分裂。隋廷在此局勢下迅速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煬帝命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自己率眾前往江都(今江蘇揚州)。他下令築丹陽宮,計劃遷都丹陽(今江蘇南京)。跟隨他的大臣衛士多是關中和中原人,不願意長居江南,加上江都糧盡,人人北逃中原。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叛變,殺了隋煬帝,擁立隋煬帝侄子楊浩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弒秦王楊浩自封許帝建國許。隔年被唐將李神通與夏王竇建德聯合剿滅。大業十三年(617年)5月,太原太守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第三個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李淵自任丞相,進封唐王。
大業十四年(618年)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國號唐,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四.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后為皇太后,政事鹹取決焉”。684年九月太后廢黜中宗為廬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皇室百官、各國君王、沙門道士及遠近百姓共6萬餘人的請願下,改唐為周,尊號“聖神皇帝”,定都神都(今河南省洛陽市)。705年爆發神龍革命,唐朝復辟,武周滅亡,所以一共存在了15年。
早在此前的天授元年(690),武則天對是兒子還是侄兒繼承帝位的問題搖擺不定,鳳閣侍郎(宰相)李昭德就提醒武則天:“承嗣陛下之侄,又是親王,不宜更在機權以惑眾庶。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間猶相篡奪,況在姑侄,豈得委權與之?脫若乘便,寶位寧可安乎?”武則天聽了驚出一身冷汗,“矍然曰:我未之思也。不久,武承嗣轉太子少保,罷知政事。
五.
第二年,李昭德又趁機進諫道:“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子孫為萬代業。豈得以侄為嗣乎?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顧託,若以天下與承嗣,則天皇不血食矣。”武則天深以為然。李昭德為李唐社稷,不惜以身犯險逆龍麟的進諫,終於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此為後話,但後人將勸武則天還政之事歸功於狄仁傑一人,則大錯特錯了。
李昭德的諫言戳中了武則天的痛腳,武則天如果堅持立武承嗣為皇太子將會使自己陷入尷尬難堪的境地。如果傳位於侄,武周皇帝不可能為曾登帝位的姑母立祖廟,勉強立了,唐高宗作為配偶,按理也應進入武氏祖廟,武承嗣不可能也不敢這樣做。武則天既不能入李唐祖廟,又無法入武家祖廟,勢必會成為孤魂野鬼。“不血食”等於絕嗣,這是連普通百姓都非常忌諱的事情,信佛的武則天自然不想自己成為孤魂野鬼。
武則天心中明鏡一樣,李昭德話糙理不糙——自己篡唐立周後,立武氏七廟於神都,尊父親武士彠為孝明皇帝,並沒有追封武氏祖上女性為皇帝。武則天最終決定向宗法低頭,老老實實還政給自己兒子,,當天就派遣徐彥伯迎廬陵王(亦指李顯)於房州。狄仁傑勸武則天所說的話與李昭德如出一轍,說狄仁傑步李昭德後塵大概是史實,李昭德對李唐有興復之功。
六.
好了以上就是秦漢隋唐的歷史更替事蹟,我們來總結一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1.秦朝結束春秋戰國以來550多年的混亂局面,並且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然亡於二世。
2.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大一統,然也亡於二世。
3.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開創大漢盛世中途被王莽篡位建立新朝統治16年後又被漢取代。
4.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開創大唐盛世中途被武則天篡位建立周朝統治15年後又還政李唐。
5.兩個朝代都是廢黜長子,兩個朝代二世奪取帝位都是使用矯詔,且後面都死於幫助登基帝位的人。
6.中途篡位的2人都被神話,王莽是白帝子下界,武則天是星星狐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