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之後,歐洲主要國家都在四年死磕之後,多少年積累起來的財富都在戰火中被消耗一空,本土沒有被戰火波及的美國成了真正的勝利者,在粉蛋糕的時候,美國沒有謀求參與瓜分殖民地,但是美國卻以輸出債務的模式,成了歐洲各國的主要債主之一。
歐洲各國獲得美元之後,他們大部分都從美國購買重建家園的物資,美國利用這個機會成了世界工廠,美國貨行銷世界。同時美國人的美元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就這樣美國生生的從歐洲各國身上扒了兩層皮,爽的是不要不要的。
美國透過這種把蛋糕做大的方式,不論頂層的資本家還是底層的工人,在蛋糕整體做大的時候,他們都賺的缽滿盆滿,有錢之後就要消費,就這樣美國人用從歐洲人身上賺到的錢生生的把電氣時代推向巔峰,美國人生產出來的高階電氣產品走進了美國人的家家戶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個產品分別是收音機和汽車。從1922年到1928年,美國人擁有的收音機的數量從6萬臺增加到了750萬臺,到1929年,美國人擁有2300萬輛汽車,平均每5個人就有一輛汽車。
此時美國政府做了什麼呢?就是堅持減稅、降息、鼓勵投資三板斧,美國的工廠、農場以非常低的代價從銀行獲得貸款,然後投入再生產,然後繼續貸款,繼續擴大生產,美國人開足馬力生產,然後把美國貨賣往全世界。高額的出口利潤和科技升級共同造就了美國經濟的繁榮,這個繁榮在科立芝黨政的時候達到巔峰,這段繁榮期又被稱為科立芝繁榮。
樂觀的經濟前景,也讓把美股推到了一個新高度,當時美股投資收益超過150%,在1927年到1928年間股價上漲了近一倍,股市處於極高的市盈率。炒股的收益已經遠遠高於其他商業行為,於是美國所有的錢都湧進股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信託基金的增加,美國進入全民炒股人均股神的瘋狂時代,下圖為歷年新增的以投資股票為標的的投資基金每年新增支數。
在這個時期,唯利是圖的美國銀行推出了一個政策,即股民可以用股票向銀行抵押貸款,股民又把獲得的貸款投入股市,把股市拉的越來越高。
這個時候,鎖死美股的最後一股勢力也湧入美股,歐洲各國發現美股的錢這麼好賺,他們沒有把從美國獲得的貸款全部投入戰後重建,而是把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美國賺取高額利潤。
至此美國的經濟的泡沫越吹越大。雖然大家總是說泡沫,但是一般都不能清晰的定義什麼是泡沫,這裡引用達利歐對泡沫的定義,簡單的闡述一下泡沫的特點:
(1)以傳統尺度衡量,物價較高。
(2)物價低估了未來物價在這些高位基礎上的快速上漲。
(3)存在普遍的看漲情緒。
(4)人們透過高槓杆融資購買。
(5)買家進行了超長期的遠期購買(如積累庫存、簽署遠期購買合同等),以進行投機或者保護自己免受未來物價上漲的影響。
(6)新買家(即之前沒有進入市場的買家)已進入市場(中國每次股災錢的大媽的行為)。
(7)刺激性貨幣政策有助於泡沫擴大,而緊縮政策有助於泡沫破裂。
華爾街的金融巨鱷們意識到了美股的危險,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美股的破壞程度。於是華爾街的金融大亨們開始利用美聯儲開始擠壓泡沫,他們提高了貸款利率,將股市中的投機者擠出去。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的操作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時機選錯了。因為美國借給歐洲各國貸款即將到期,於是各國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套現、撤資回國,準備給美國還本付息,同時,由於各國需要準備現金還債,於是停止了從美國進口各種商品,美國工廠、農場的商品全部都積壓在倉庫中,不知道怎麼處理。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不瞭解其中的內容,他們看到如此規模的拋售,引發了市場恐慌,股票應聲而跌,引發了恐慌。
看到美股崩盤的風險,胡佛總統第一時間出面救市,他的救市政策主要有:
1、降息,緩解資本的壓力,目的是遏制經濟形式繼續惡化。
2、跟工會的首領們談判,保證工廠不會降低他們的工資,但是他們也不能罷工和要求漲工資。
3、增加政府公共設施投資,開啟大基建政策。
4、限制移民。
5、延遲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債務支付。
客觀的說胡佛的政策前期應該是有效的,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被英國盟友插了一刀,就是著名的英鎊拋售潮。
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倫敦理財,由於德國經受經濟危機,導致無法按時歸還英國的債務,可能導致英國國債貶值,於是國際投資者們紛紛拋售英國國債,將英鎊換成黃金帶離英國,骨牌效應引發了投資者的恐慌,於是出現了英鎊拋售狂潮。當時英國為了平抑市場拿出了海量的黃金儲備平抑市場,英國又從美國借到2.5億美元用於平抑市場,但是不夠用,於是又跟美國和法國分別借了2億美元,但是還是不夠用,在英鎊崩盤前。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拋棄維繫幾百年的英鎊霸權宣佈破產,英國宣佈放棄金本位,任由英鎊貶值。於是歐洲各國看大英帝國都不繃著了,於是紛紛效仿,都放棄了金本位,讓本國貨幣貶值,都開動馬力印紙幣。
在這種情況下胡佛總統仍然堅持金本位,美國的出口徹底斷絕,外迴圈也徹底斷絕,沒有了出口,工廠、農場的貨物只能存在倉庫裡,但是他們開工廠、農場不是用自己的錢,而是從銀行的貸款。以下是當時美國家庭負債和道瓊斯指數情況。
賣出不貨,工廠、農場就沒有錢還銀行的貸款,也無法生產,於是產生了兩個後果,第一是龐大的失業潮。第二,由於資金鍊斷裂,銀行開始出現倒閉潮。這還了得,普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存在銀行當中,但是銀行現在說倒就倒,大家沒有安全感,於是人們紛紛排隊到銀行取錢,這也造成了銀行擠兌,更多的銀行倒閉。
屋漏偏風連夜雨,此時國際炒家對美國徹底失望,他們都趕在美國放棄金本位之前,他們紛紛出售手中的金融資產,套購黃金,紛紛逃離美國。至此,一直堅持《國富論》經濟理論+平衡財務政策+金本位美元政策的胡佛徹底束手無策。
美國經濟一片蕭條,老百姓流離失所,美國老百姓徹底拋棄了胡佛以及他身後的共和黨,老百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羅斯福身上,為了解決前所未有的危機,美國人給了羅斯福前所未有的權威。其實當時全世界都陷入經濟危機當中,全世界都哀鴻遍野,美英兩個老牌帝國有大量的殖民地可以剝削,他們是比較早走出經濟低迷的,還有一部分例如墨索里尼、小日本和小鬍子,他們則透過軍工體系建設最終透過戰爭轉嫁經濟危機。而美國走出了第三條路。
羅斯福一上臺就開始推行他的新政,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放棄金本位,開動馬力印美元。雖然英美等老牌流氓們馬上跟進,繼續印刷紙幣,但是羅斯福將流氓進行到底,繼續印,直到彼此冷靜下來達成某種平衡,最終美國還是以其高效的生產力,最終奪回部分出口份額。
2、債務重組,羅斯福把銀行暫時都關閉,停止交易,然後在全國找到大量頂級專家,對所有銀行進行盤點,把那些無可救藥的銀行直接破產。剩下銀行的債務中找到出那些無法償還的,羅斯福以總統的權威將這些債務從賬面抹掉,對於剩下的債務根據情況重新釐定還款的日期、利率等。經過這一波操作之後,美國的銀行可以輕裝上陣,擺脫了倒閉危機。他們開始對工廠、農場主發放貸款。讓工廠、農場可以開工。但是羅斯福把這些工廠主、農場主聚集到一起,對他們說,現在全世界的市場都非常低迷,於是按照他們的產能給他們發放生產指標,避免生產多了,堆在倉庫裡發黴。
3、大基建計劃,雖然工廠、農場繼續開工,解決了一部分失業問題,但是還有很多人失業,於是羅斯福透過政府投資的形式推行大基建計劃,美國所有的人都有了工作、有了薪資,他們有錢買基本的生活物資,美國的社會終於穩定下來。
4、對於實在貧窮的人直接發錢。
5、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對美國底層人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6、對富豪徵收鉅額個人所得稅,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的人徵收94%的個人所得稅。
羅斯福透過大刀闊斧的改革,美國社會終於穩定下來,而且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了大蕭條,但是後世很多人把大基建計劃等同於羅斯福新政,不知道這個誤會是怎麼產生的,首先這個政策是胡佛想出來並推行了很長時間,但是胡佛沒有成功,原因很簡單,當時美國遇到的最嚴重的問題是市場上沒有美元,沒有了貨幣這個介質,美國的經濟再強大也迴圈不起來,當血液不迴圈,擁有巨人的軀幹也不過是一具乾屍。羅斯福的所有的政策根本上就是讓美國經濟迴圈起來。
超量印發紙幣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美元雖然跟黃金脫鉤,但是卻是用美債做抵押的,如果放任海量的美元在市場上迴圈,極端情況就是美元跟廢紙沒有區別,可以參考辛巴威幣,羅斯福在美國經濟迴圈起來之後,立刻就透過稅收回收超發的美元,逐漸的讓美元價值穩定在一個平衡的點上。這個才是最難的。
羅斯福新政的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重新塑造美國社會結構,也就是從啞鈴型社會變成橄欖型社會。
在經濟增量的時候,社會矛盾不會凸顯,因為蛋糕被做大,所有的人都從中獲益,大家會忽略分配不公平的問題。但是一旦增長放緩,富豪階層就會因為馬太效應,他們很容易攫取更多的財富,使中產階級變得更小,社會形態逐漸就會形成啞鈴型。
但是隻有中產階級的消費才會推動經濟發展,富豪階層和底層人都是低消費者,這裡不展開,可以參考南美的那些軍政府。
羅斯福最後兩條政策為美國塑造了龐大的中產階級,也為美國二戰後登上世界霸主做好了經濟準備,直到里根放棄對富豪的遏制,雖然短時間內,美國經濟再次輝煌,但是美國的經濟危機的頻率越來越高、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直到今天有失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