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原典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字面譯文:
善於行走的,不會留下痕跡;長於言談的,沒有任何瑕疵;善於計算的,不必藉助於籌碼;善於關閉門戶的,不用木閂別人也打不開;善於打結的,不用繩索別人也解不開。因此,聖人總是善於使人盡其才,因而沒有無用之人;總是善於物盡其用,因而也就沒有無用之物。這叫做藏而不露的智慧。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則是善人的借鑑。不重視自己的老師,不珍惜自己的借鑑,即使是聰明人,也會變糊塗。這叫做精微玄妙的道理。
領會譯文:
這一章老子把自然無為的道理,應用到更加廣闊的社會生活領域。他以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等為喻,說明人只要善於行不言之教、就是說在教育他人,教育孩子的教最好的教,就是行教勝過言教,如果你教別人,自己又做不好,又有什麼理由教別人呢?只有從每一個家庭開始,父母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養育的義務,領導做好自己領導的榜樣,每個人自然就會代代傳承優良的品質,使得社會和諧。
很多家長缺乏責任感,把教育的責任更多地交給學校,學校雖有責任,但是對於社會教育資源的分佈,你所能把握的只能是自己能把握的那部分,所以更多的教還是在於家長的引導,家長有自身的閱歷與經驗,知道什麼對於孩子是有利的,什麼是無利的,可是家長的認知又僅限於自己的所知認知,那麼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最簡單的把握就是應該重品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這是發展的根本,對於偷、騙、暴力傾向,之類這種品德問題,家長從小就要不遺餘力地嚴厲打擊,讓其認知到自身的錯誤,除此之外學會快樂,引導其找到自己的愛好、興趣,引導學會一定的生存技能,讓其自己勤勞謀生,在勞動中思考與創造才能成長,而不是選擇留給其大量的遺產,讓其因遺產而成為一個不知道自食其力的“蛀蟲”,其他的事情更多的世界,只能留給孩子這個獨立的個體自己去開創與探索了,畢竟人人不同,時代不同,尊重各自的發展選擇就是最大的關愛。
文中,善行可以理解為善於行走、善於行動、善於做事。
善於做事的人,不求彰顯、不求揚名、不求立功,不需要也不在意是否能夠留名,更不會給人留下什麼把柄,他只兢兢業業自己該做的事,一切的獲得自然順其自然。
善行是順應自然的結果,是高明的、自化的、無形的,自然就不會留痕跡。這裡順應時代的一句話叫做“風來了,豬也能飛”,其實只要把握時代中的機會,成功並不難,難的是機會來的時候,你看不見,抓不住,抓住了又不敢下大注,或者沒有準備好“籌碼”去下注,所以機會給了準備好的那些人。
善言無瑕謫似乎說得有些絕對,因為只要是說出或寫出來的“言”,就難免沒有瑕謫。可以說,沒有瑕謫的“言”是不存在的。所以,英國人認為“沉默才是金”,而老子自己也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因此,我們大可將“善言”理解為不言或少言。
老子還認為,人無棄人,物無棄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皆有其用處;善者為師,惡者為資,一律加以善待。對於不善的人,不加鄙棄,既要勸勉、誘導他,也要以其不良行為作為鑑鏡,避免重蹈覆轍。這就要求我們要全面看問題,不可浮皮潦草、粗枝大葉,亦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可妄自尊大,恃才傲氣。
這不僅是對領導者說的,也是對每一個社會精英的要求。他們應當做到民胞物與,應當不拋棄、不放棄一人一物,應當善用人、物之長,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是深刻的、內隱的大智慧,這樣才能得到擁戴,受到歡迎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