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
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來?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簡注:
賞心亭,在建康(今南京)城西下水門,下臨秦淮河,為登臨遊覽勝地。楚天,這裡泛指江南的天空。遙岑,遠山。玉簪螺髻,韓愈《城南聯句》:山如碧玉簪。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月明中。斷鴻,孤雁。江南遊子,作者自稱。吳鉤,寶刀。看吳鉤,表示要殺敵立功。會,理解。膾,細切的魚肉。盡西風二句,用《世說新語》張翰典,翰字季鷹。這裡是辛棄疾自指。求田三句,用《三國志陳登傳》劉備與許氾典。可惜三句,用《世說新語》東晉桓溫典。倩,請。紅巾翠袖,代指美女。搵音問,揩掉。
散繹:
南國的天空,千里一片清秋。
水天遙連線,秋色無邊無疇。
登高縱目觀,江北遠處青山,
似玉簪螺髻,那樣美麗無儔。
如向人傾訴,心中憤恨憂愁。
落日映照著,暮色中的城樓,
失群的孤雁,在空中哀叫著,
飄泊的遊子,仍在江南逗留。
仔細端詳著,鋒利寶刀在手,
徘徊在亭上,把欄干全拍遍,
卻無人理解,我心中的哀愁。
不要說鱸魚,如今正好烹煮,
儘管西風吹,一陣陣涼颼颼,
張季鷹可曾,已駕起了歸舟?
求田問舍者,許氾只為身謀,
若看到劉備,也該感到害羞。
風風又雨雨,令人格外擔憂,
無情的樹木,都已如此凋零,
多情善感者,又將如何經受。
悲憤交加時,我已涕泗交流,
誰為我擦淚,請喚紅巾翠袖。
品讀:
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此詞作於淳熙元年(1174),時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作者登樓遠眺,所見大好河山淪於敵手,而自己一腔熱血,滿腹經綸,卻不能一展抱負,長期鬱積於中的慷慨不平之氣不線自已,故有此作。
上片寫景抒情,青蔥嫵媚的遠山,都似含愁帶恨,向人傾訴異族統治的痛苦。作者離鄉背井,漂泊江南,空有寶刀,難以報國,“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仍難排遣心中的鬱悶。憤激之深,於此可見。
下片言志感慨,反用張翰見西風而返鄉的典故,言自己有家難歸,譴責了不思恢復的朝廷執政者和侵佔中原大好河山的金人。又以劉備鄙視許氾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求私利,一心報國的壯志。最後以傷時憂國作結,表達了對國事的深切關心,與上片煞拍呼應。
近人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評曰:前四句寫登臨所見,起筆便有浩蕩之氣。下闋寫旅懷,生平未成一事,亦羞見劉郎。結句言英雄之淚,未要人憐,仍不減其壯懷也。
今人劉乃昌《辛棄疾集》評曰:全詞以歷史掌故寫抱負,委婉跌宕,慷慨嗚咽,極沉鬱悲涼之致。
附圖八幅:辛棄疾登臨處:南京賞心亭今日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