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李白《太原早秋》
對於家鄉的感情,或許不太能夠用語言來描述,若真的要用一種方式去表達,或許就是對家鄉美食的想念。就算遠在天邊,但是回想起來家鄉時,依然有著濃烈的感情。
有很多在海外留學的同胞們,便能夠深刻的感受到這樣的情懷。回到家鄉後,直奔目的,當吃到心心念唸的味道時,便會感受到回家的感覺。而這也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去描述的感覺。
晚年歸來
在外漂泊多年之後,白先勇終於回到了那片故土上。下了飛機後便到達了餐廳,連忙問服務員有沒有米粉。當接收到肯定的回覆後,他立馬欣喜起來。
他經常在外地出差,去到國內其他地方都會點一份米粉。只可惜那些地方的米粉都不能讓他滿意,總是比家鄉的米粉差點味道。但是這次他終於能夠品嚐到這份美味,心中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這一吃就是兩大碗,時隔多年,那碗米粉承載了太多的想念。而這份米粉也象徵著白先勇對於家鄉的熱愛,他更希望自己家鄉的文化能夠得以發展。
當要離開家鄉時,他又吃了兩大碗米粉。這一次他把這幾十年的癮都宣洩了個夠,可是就這幾碗有怎能滿足。他心中還是不捨這份味道,等離開後,便又是無盡的想念。
白先勇在離開的時候還許下心願,他希望祖國能夠繁榮發展。便再次踏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離開了家鄉。雖然人在美國,但是他的心還屬於中國。
少年得志
在很多年前,白先勇不得不跟隨家人離開大陸,但是三大戰役的勝利,讓國民黨陷入了尷尬境地,很多國民黨高層早已放棄掙扎。便開始另尋出路,很多人便選擇了離開。
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禧就這樣讓一家人離開大陸,暫時在臺北生活。在這裡,白先勇憑藉出色的成就考到了臺北最好的中學。他在校期間一直很刻骨,而且志向遠大。
他一直都有想修建三峽工程的願望,於是在最終選擇專業的時候考取了水利工程系。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這個時候突然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於是便被這份魅力所折服。
這個時候,他便想要換專業。幾經周折下,他最後去到臺灣大學外文系,開始了他的文學之路。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在文學方面也有著過人的天賦。
21歲便出版了自己人生第一部小說《金奶奶》,這部作品的問世讓他正式開啟了創作之路。之後他與朋友一起創辦了《現代文學雜誌》,透過這個平臺,他發表了不少的優秀作品。
《寂寞的十七歲》和《遊園驚夢》就是他在這個平臺發表過的作品。之後,他的創作之旅一直都很順利。在這個期間,他遭遇的最大的不幸就是母親的去世。
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十分沉重,甚至讓他覺得天都塌了下來。可是這一切的來臨就是這麼突然,在他經歷過生離死別後,才真正認識到文學對他的重要性。
就在這時,他創作出了轉型之作——《芝加哥之死》。後來,他在美國的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為了工作的方便進行,於是他選擇在美國定居。
不被重視
誰又能想到這樣優秀的他,其實在小時候是最不受重視的一個孩子。他在很小的時候,身體素質沒有其他幾個兄弟姐妹好,一直都是體弱多病。
在他六歲的時候,得了肺癆,而在當時,這種病就是絕症。所以,他能夠抵抗病毒活了下來,也實屬不易。再加上他們家中兄弟姐妹比較多,他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總是被忽視。
他因為病情,只能一個人待在山上的房子裡,也不能去上學。於是,他就像被這家人拋棄了一樣,一個人孤獨地在那邊。沒有人去關心他,沒人去問候他。
所以,他童年過的並不是很幸福。從他的作品中就能感受到這份孤獨感,所以也正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他。他的安靜,內斂也讓他能夠靜下心好好學習。
因此,從小他一直都是最專注的那一個,學習一直都很刻苦。只要他看過的東西,他都可以做到過目不忘。他曾細細品讀過《紅樓夢》,而且還是在很小的時候。
他或許沒有朋友,但是他以書為友。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在那裡他可以逃離骨感的現實,暫時的忘卻痛苦。所以,父親對他的教育很是重視。
由於當時環境的影響,戰爭四處爆發,他也只好跟隨著父親到處搬家,以躲避戰爭。儘管搬家,父親也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去當地最好的學府上學。
但是在白先勇的回憶中,還是很難規避掉戰爭對他生活的影響。經常性的搬家也讓他早已適應了這一切,於是他也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立馬投入新的狀態好好學習。
戰爭的確是無情的,它讓無數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不得不四處逃命。這樣的大家族都得這樣,更別說普通老百姓了。所以,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大家期望發生的。
白先勇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在家人的支援下,他過的是最好的那一個。儘管小時候不被重視,但他還是活出了自己。在之後的發展中,他經常將家鄉的傳統文化崑曲繼續傳承發展下去。
結語
永遠都不要小瞧任何一個人,真正笑到最後的不一定是誰。那個從小不被重視的孩子,最後竟成為了最光彩的那一個。最後生活的好壞與他的對自己的評價並沒有實質性的關係。
就算在異國他鄉,但是在白先勇的心裡,他依然熱愛著自己的國家,在心裡真切地希望祖國與家鄉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不過,這一切一定能在未來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