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記得還是在中專,坐在後面的同學推薦給我的。那時不懂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對書中的表現手法只是覺得新奇。雖然看完了, 但書中一大長串的人物姓名、複雜的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看得也頗吃力,感覺很難懂下來,看得雲裡霧裡。
時間已過去30來年,書櫃裡一直珍藏著一本朋友後來送的《百年孤獨》,卻從沒翻閱過。一天偶然發現讀高中的兒子在看這本書,我問他能看懂嗎?他說看第一遍不太懂,這已經是看第二遍了。我建議他可以用筆在紙上作一些筆記,只要一出現人物,那就記下來,這樣也就能夠理清,可以知道哪一個人物,對應某一個人物,只有這樣才能夠看得下去。而為了和他能有共同話題探討,我又燃起了再看一遍的興趣。
坦白說,馬爾克斯把一個有著一百多年曆史時間的家庭故事縮小在《百年孤獨》這一本書裡。如果沒有耐心細心,是難以把這本書瞭解的,這本書裡把人生、真情、理想及其所有人的孤單都描繪得酣暢淋漓。也許是年齡、也許是經歷。。。現在再看這本書,好像才可以平心靜氣,去體會里邊的人物的內心世界。
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必讀的人間滄桑史詩。那時看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是孤獨。其實作者在書中並未做描述,也隻字沒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滿滿的都是撲面而來且揮之不去的孤獨感。馬爾克斯用他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們看到極致的孤獨之後不會因為自己的一點無助感而顧影自憐,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他所能做的唯有不斷髮掘自己的內心,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其實我一直在我的孩子的成長中略顯焦慮,我一直害怕小孩在外面受不良影響,害怕沒有主見,害怕不努力。。。總覺得自己吃了許多苦,希望小孩千萬別再經歷那些苦了。我總是不放心,想給孩子最好的協助,可總被孩子不領情。不記得是哪個作家曾說過那麼一句話:“在青春年少的街口,以前有那麼一條小路隱約可見,招喚著我,媽媽攔著我,那一條路不可走,我不相信。”
也許關於成長的苦,誰都無法代替去承擔,生命中每個人都會有迷茫孤獨的時刻,最重要的不是你碰到了哪些,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你得得了哪些,這是一個尋找的全過程,只有歷經一步步的成長,才能平靜地去對待“孤獨”,才可以搞清楚哪些對自已的人生最重要,就如同已經歷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