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名旦的合影照片中有這一張照片比較奇怪,處於圖片下方的程硯秋的肩上似乎多出一隻手,這隻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既不像左上的尚小云的手,也不可能是右上方的荀慧生的手,因此給人的印象,這張照片並非原圖,而是P過的。但這張難得的合影一直得到京劇界內外的喜愛,只要談到四大名旦的主題,大多會採用這張照片。
為什麼這張相片會帶來一種錯覺呢?有人說是把程硯秋邊上坐著的另一人修掉了。那麼看過下面這一張之後,是不是又需要重新判斷了呢?
從各人的面容表情,以及梅先生手的位置等細節上看,上面兩張相片並非同一張合影,除了多出荀慧生先生的一隻右手之外,程硯秋左肩上的那隻手依舊來歷不明。
其實這張照片的來歷並不難尋找,照片上有文字說明:
乙丑重九餘由關中來京歡迎程硯秋先生入陝公演,適梅蘭芳兄亦在都門又以老友慧生兄之介得識小云先生乃能約集合影洵藝壇佳話也
清泉於北京
趙清泉,河南開封人,抗戰爆發後輾轉來到西安,後在西安北大街建立專演京劇的新式劇場——五四劇院,自任經理。1949年(乙丑年)10月,趙清泉為接程硯秋赴西安演出來到北京。對此事,尚小云先生當時的秘書張靜榕是這樣記錄的:
趙先生早年結識程硯秋先生,解放後特來北京看望程先生,當時由程先生介紹,得識梅、尚、荀三位大師,趙先生遂在東安市場森隆飯莊設宴與四位歡聚,飯後又到王府井大街同生照像館合影留念。當時共照照片三張,第一張為三立一坐相,第二張是四位站立合影,第三張是四位大師與趙君合影坐像。當時稱為盛事,誠為京劇界的寶貴資料。另外,四大名旦與趙君之合影,趙君曾加印轉贈友好,有人戲稱“五大名旦”。(戲劇電影報)
在網路上有人誤聽所謂“五大名旦”,據此認為照片為了湊成“四大名旦”,而將有“五大名旦”之稱的徐碧雲“P”掉了,這個說法是對京劇歷史不太瞭解的一種想當然。透過張先生的介紹可以瞭解到,這次四大名旦的聚會、拍照留念與徐碧雲毫無關係,“五大名旦”只是“戲稱”。不過,張先生的記錄中有幾處不確:
1、趙清泉來北京並非只是“看望”程硯秋,而是迎接程硯秋到西安演出的。1949年“重九”為10月30日。據《程硯秋演出劇目志》,程硯秋1949年11月23日在西安演出。
2、趙清泉不但與程硯秋熟悉,與梅蘭芳、荀慧生也不是透過程硯秋而剛剛結識,只有尚小云是透過荀慧生的介紹而初次認識的。
3、張靜榕說當時“共照照片三張”,不確!因上面出現的“三立一坐”相已經有兩張,同樣裝束的站立照片也有不同樣的兩張: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戲劇電影報》對此專門徵集線索,金倚萍先生提供了另一張“五大名旦”合影照片,照片前左這位即趙清泉。
金倚萍記錄稱:這張照片是1954年我隨蘇州李慧芳開明京劇團赴陝演出期間,拜訪趙先生,趙先生所贈。
然而,收藏豐富的梅派名票呂永平先生又提供給小編另外一張同款不同樣的“五大名旦”合影:
因此,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次合影不是“三張”,起碼有“三款”,每一款各照了兩次,雖然大致的人物站位都一樣,但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同款照片還是有很多的區別。
本來小編是想透過尋找當時所拍的其他相片,來尋找那隻手的來歷,尋找的結果並沒有其他可資說明那隻手出處的線索。從同款兩張“三站一坐”相片來分析,即便我們現在看到的那隻手還是很突兀,但認為那張照片是剪拼而成似乎也不夠說服力。我們看到的“多出的一隻手”理論上應該是尚小云的左手,只是現在的圖片給人的視覺印象尚小云的姿態是雙手下垂直立,與程先生左肩上的那隻手在角度上很難吻合。
呂永平先生還提供給小編另外一張更為清晰的合影:
小編將許姬傳的《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和《許姬傳藝壇漫錄》兩本著作翻看一遍,期望找到一點線索,遺憾的是兩書並未有記錄此次難得聚會的文字。看起來“多出一隻手”的疑問恐怕只有等發現當年拍攝的其他相片或者文字資料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