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怡 楊知潮
編輯|秦安娜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01
很難想象,知乎最狼性的業務決定,竟然是要賣貨。
從今年7月份做“知乎知物”的自營品類,到雙十一上線自營電商業務,連半年的時間都不到,知乎就搭建了涵蓋7個品類、近千款商品的自營電商雛形。
它設定在首頁第四欄的“11.11”頻道,以“秒殺專區”的形式呈現,策劃的主題是“知友福利站”。不過,知乎雙十一推出的秒殺專區,產品數量少,知名產品顯得更稀缺。
據不完全統計,手機品類中,知乎自營僅有IQOO、榮耀X20、榮耀50、Magic3五款手機和它們的Pro 或SE衍生版本。連手機頂流iPhone13都沒有,選品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到膝上型電腦品類,可以選擇的餘地更小了,僅有聯想一個品牌,且只有兩款型號。其他品類,像是數碼品類(耳機、音箱、錄音筆),約有不到200個SKU。文娛品類同樣走精簡路線,約有40個SKU。
價格上,儘管知乎答主走“剛下飛機,年薪百萬”的路線,但知乎“11.11”的商品價格比較親民。人氣商品中有諸如9.9元零食,9.9元紙巾等平價商品。
這些商品中熟知的品牌不多,像是“優點”牌蛋糕、“京亨”牌衛生紙和洗臉巾,稱不上主流消費品牌,在淘寶、京東上的銷量不超過500,甚至後者銷量為0。
知乎自營的“11.11”產品,從氣質和選品,既不太精英,又不太福利。卻算得上知乎近幾年,最主動嘗試的業務,從知乎好物到自營電商,從種草到購物,商業模式進行了閉環延伸。幾年前推出的知識付費、短影片業務,要有這等決斷和行動力,知乎的季度收入,應該不會是6.4億元的規模。
至於自營產品賣的好不好,咱也不知道,知乎不顯示銷量,也沒有使用者的購買評價。或許,知乎的自營電商,就像網易的未央豬肉,成為員工“工資回收計劃”的一部分,號召內部員工購買自家產品。
同知乎在電商業務大踏步的嘗試相比,知乎自營的上線卻十分低調,僅在知乎平臺由知乎官方賬號“知乎好物”釋出了一條預熱。該預熱文章的關注人數寥寥,僅有6條評論。知乎平臺也僅有幾條相關討論,關注數均不超過3人,幾乎是零熱度。三位電商行業從業者也告訴略大參考,從來不知道知乎有自營商品。
知乎自營的入口埋的也較深。有網友表示,不知道如何進入知乎自營商店。事實上,知乎自營並不算一個真正的線上商城,它的形態仍停留於知乎雙11會場中的一個“秒殺專區”。
02
內容平臺商業變現做不好怎麼辦?
去拿阿里的投資,然後,它們就會知道,內容產生的流量是要進行帶貨變現的。
早年間,微博拿了阿里的投資後,一手娛樂,一手網紅,流量、變現兩手抓,股價也曾扶搖直上大半年。
知乎或許想要複製微博的路子,將內容產生的價值,導向電商平臺。
2019年,知乎推出了知乎好物,簡而言之就是創作者可以在文章內插入商品連結,如果使用者完成購買,創作者會獲得佣金。過去一年,不少知乎大V的賬號下都多了一個“商品櫥窗”的板塊,點選就能跳轉到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購買商品,類似導購平臺做引流,賺的是佣金。
在知乎上使用場景最廣的還是內容帶貨,像是今年雙十一,知乎推出了“這是一份11.11的購物清單”,圍繞吃、住、休閒、美等方向推出了好物100榜單,目前有近3.8億次瀏覽,連知乎創始人周源都給這份清單點贊。
雖然,知乎帶貨很積極,但一直沒有能打的名人,最出名的藍大仙人,一篇文章帶貨5000萬GMV,距離薇婭、李佳琦等帶貨紅人仍有遙遠的距離。
帶貨已經成為了知乎僅次於廣告的第二大業務,2021年Q2,包括線上教育、電商的商業內容解決方案和其他業務,收入2.07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達32.5%。
今年618,知乎的宣傳口徑是,618期間,知友以“回答”為載體的近200萬家店鋪開門營業,這些店鋪帶來的訂單量同比增長124%,GMV同比增長125%。
一家內容平臺,在拿到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融資後,怎麼可能不走上帶貨之路呢?
或許是帶貨業務小有成果,知乎開始整合電商供應鏈。
今年下半年,知乎的導購生意,有了迭代。此前的好物推薦中,商品連結均導向京東和淘寶等外部電商平臺。而目前創作者可以在好物推薦中插入知乎自營商品。
而且,自營商品的優先順序還要高於外部平臺,10月21日,知乎官方賬號釋出了“自營種草計劃”,鼓勵創作者在回答中插入知乎自營商品,並提供相關獎勵。
略大參考發現,在創作者的帶貨後臺中,“知乎商品”已經成為了唯一選項,外部平臺商品的推薦並未被禁止,但不再像過去一樣可以直接在列表中搜索或選擇,而是需要複製連結或口令。毫無疑問,知乎更鼓勵創作者帶自家的貨。
從知乎好物、到品牌問答、再到推出自有品牌知乎知物。知乎一直在電商領域尋找自己的變現方式。但知乎的主要參與方式仍停留在內容帶貨,再導向外部電商平臺轉化。
03
帶貨之風,在知乎盛行,也催生了知乎的內容創作者,變現方式的轉變。
知乎答主林月,時常幫客戶在知乎推廣軟文。市場定價大約是千粉代發25元,百粉代發15元,也出現過百粉代發5元的價格。整體來看,價格跟小紅書的中尾部博主,相差不太多。
除了代發任務,知乎的賬號也可以交易。林月在加入的知乎兼職任務群中看到,不時有人發出“出千贊號和百粉千贊號,有好物,需要的老闆滴滴。”這裡的“好物”指的是好物推薦的許可權,需要創作者達到一定等級才可開通。
專做點贊和排名的服務商也隱藏期間,而且明碼標價:萬粉點贊5元,千粉萬粉混合4元,10個起接,千萬比例接近1:1。堆贊套贊100贊260塊錢,50個起接,千粉萬粉+素人,比例1:9,老闆需要的滴滴。
這是底層,至於大號就進入了另外一個層級。可以接受品牌點招,知乎官方也會提供任務。群內也不時有MCN機構的人在群裡釋出類似“5W粉以上的家裝知乎達人私聊、5K以上的母嬰賬號私聊”等類似資訊。至於價格,因號而異,不再接受統一定價。一個高度垂直的萬粉賬號,寫發費用可能就要數千元。
如此的報價普通使用者當然望塵莫及,但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林月遇到了更多在知乎掙錢的普通人,一些在校生竟然靠知乎完成了“財富自由”
大三學生胡戈做知乎屬於無心插柳,開始的他混知乎是解悶,但生來就是個段子手的天賦讓他在知乎大放異彩。很快,胡戈發現了商機:只要堅持日更,經常去熱榜回覆,就可能觸動知乎的灌粉機制。一年之內,胡戈的知乎號不斷的做起來了。
今年618期間,他靠稿費加賣貨佣金掙到了2萬餘元,接下來靠每個月的收入也能維持在5000左右,雙十一能掙多少還不知道,但他號的體量更大了,接到的投放也越來越多。成功的激勵讓胡戈下定決心在畢業後從事新媒體行業。
如果說胡戈是“創作派”,那麼楊巡就是“運營派”。楊巡有十八個知乎號,萬粉、千粉都有,男號、女號都有,資料也漂亮,點贊率很高,但林月多看幾個就發現了問題,每個都是廣告號,除了廣告,一點別的內容也沒發過。
這樣的號如何做得起來?楊巡直言,都是買的,沒功夫自己養。且所有廣告,楊巡只接代發,不接寫發,因為不會寫。
早幾年知乎大V,長期困於內容變現不賺錢的窘境,轉型做知識付費,也是頭部有飯吃,腰部和梢部答主沒有明確的變現模式。甚至出現了,位元組挖走300知乎大V的情況。
主攻帶貨業務之後,連知乎的中小答主,都有了錢賺。只不過,這些長期在知乎恰飯的答主,也直呼,廣告越來越多了,內容越來越水了。
無論姿勢如何,成立10年的知乎,已經不年輕了,它要賺錢了。跟它幾乎同時成立的B站和快手,使用者是它的3到6倍,收入是它的8到35倍。
網際網路容不下小而美,無論業務如何變遷和迭代,它都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