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菜彎腰駝背,炒菜抬手墊腳,拿個東西滿廚房轉,甚至還要藉助梯子板凳這些工具......”廚房翻新了2次,還是一做飯就聽老媽抱怨一次,無論家裡的誰,一頓飯操作下來又酸又累!
看別人家廚房都是越用越順手,憑啥我家卻是越來越累?結果才發現是廚房設計不符合人體工學,高度和動線統統都不對,你不累誰累?
那麼廚房到底存在哪些人體工學工學的設計呢?
1、高低臺
這點相信是眾所周知,簡單來說就是將水槽區抬高,灶臺降低降低,中間會形成一個8~10cm的高度差,水槽過低需要長時間彎腰洗菜洗碗,灶臺過高炒菜時手臂會老是抬著,不管哪一個時間長了都會累,只要稍微調整一下高度,立馬提升做飯的體驗感,再也不是一進廚房就頭疼了。
不同佈局廚房的高低臺
一字型
L型
U型
2、流暢的動線
廚房裡最詳細的動線就是從冰箱拿菜→洗菜→切菜→備菜→下鍋炒→盛菜,不管是什麼樣的廚房佈局,都要遵循這一動線設計!
目的就是讓做飯時儘量少走重複路,提高效率,千萬不要認為我家廚房小,反正也沒幾步路,動線要不要無所謂,那你可就想錯了,動線沒設計好,做飯時真的會滿廚房轉,一次兩次無所謂,時間長了是真頭疼!
雖然說廚房要有動線,但水槽、灶臺和冰箱三點之間的距離最好不要超過6m,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黃金三角位”,這樣做飯會更舒適。
3、無障礙模式
灶臺和水槽之間不能有一些隔斷或者是大型非移動櫥櫃,尤其是一字型佈局的廚房,將電器高櫃單獨設計或者挪到廚房進門的位置就可以了。
4、增設島臺
這種一般是針對中大面積的廚房,可以增加廚房操作面積,另外整體形成一個“回”字型動線,兩個人在廚房裡也不會擁擠,平時忙不過來的時候家人也可以幫忙,它還能充當餐桌、吧檯、工作臺,甚至是西廚,實現多功能廚房。
島臺上最好再加個水槽,方便洗水果、洗杯子和燒水。
廚房好不好用,決定著你做飯時間的長短,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越多,做飯也就越順手。注意櫥櫃裡每一處的尺寸都沒有統一的標準,要根據業主的身高來量身定製,弄清楚這些,做飯不用束手束腳的才舒服!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