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政船犁開湖面,駛向洪湖深處,驕陽將萬頃碧波化作粼粼金光。秋高氣爽時節,記者深入洪湖,探訪溼地保護情況。
洪湖之殤
“清早船兒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畈稻穀香。”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勾起人們對洪湖無盡的嚮往。
洪湖位於湖北荊州,緊靠長江黃金水道,是我國第七大淡水湖,也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
公開資料顯示,洪湖屬大型、淺水型、草型湖泊溼地,是生物多樣性的代表區域之一。洪湖儲存有長江中游地區較為完整的淡水溼地生態系統,是很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保護價值很高。
歷史上的洪湖,水面曾達700多平方公里,煙波浩渺,蔚為壯觀。洪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副局長王志芳說,洪湖河汊縱橫,蘆葦密佈,小島眾多,水生植物生物量極為豐富。洪湖水草覆蓋率最高達到98.6%,湖面以下生長著44萬畝的“水下森林”。洪湖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為全球最重要的238個生態區之一。
上世紀80年代,當地引進圍網養殖專案,人們湧入洪湖插竿圍網。37.7萬畝圍網佔湖區總面積71%,除了河道外,只剩下約3萬畝的成片水面,其他水域都被圍網佔據。整個湖面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用來圍網的竹竿多達1500萬根。洪湖從“浪打浪”變成了“竿打竿”,生態急轉直下。
由於大部分天然溼地被人為侵佔,洪湖水體流動性減弱,水生動植物資源銳減,水禽棲息地消失。洪湖水生植物覆蓋率從歷史上的98%下降到2004年的40%左右。過度捕撈導致洪湖漁業資源接近枯竭。2018年實施全面禁捕之前,已難以見到大型經濟魚類的身影。受農業面源汙染、工業汙染等外源性因素和養殖汙染等內源性因素疊加影響,洪湖水質急劇惡化。
洪湖之治
要拯救洪湖,首先必須治理圍網養殖。
王志芳坦言,洪湖生態修復一波三折。早在2005年,洪湖就進行過大規模拆圍,拆除了全部37.7萬畝圍網。然而,長期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的影響,漁民仍然堅守湖上,蠶食水面。短短5年間,圍網竟然迅速反彈到18萬畝。
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同年8月1日,荊州市政府釋出《拆除洪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漁業養殖圍網設施通告》,要求“圍網一畝不留,漁民一戶不剩”;9月1日,工作動員會召開;11月15日,縣鄉拆圍專班入駐村場。市、縣、鄉、村逐級簽訂拆圍目標責任書,上門入戶宣傳政策,瞭解漁民需求,做好思想工作。
從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僅70天時間,洪湖拆圍計劃就全部完成,拆除了全部18.7萬畝圍網,初步恢復了洪湖“浪打浪”的美景。拆圍後,洪湖保護局又清理斷樁482.9萬根、沉網357.8萬米,對398條沉船進行定位標識打撈。
拆除了圍網,洪湖生態是否就可以從根本上扭轉呢?答案是否定的。洪湖區內還有大量圍垸,居住著近1.5萬漁民。
“圍垸對洪湖生態威脅更大,拆圍網就得拆圍垸。”王志芳說,但拆圍垸並不容易。
圍垸內有12個鄉(鎮、街道辦)49個村,房屋面積21.16萬平方米,四級公路7.5公里,汽車便道27.84公里,引水乾渠23.96公里。退垸就要退人,需搬遷1689戶6797人。退垸不僅耗資超過30億元,地方生產總值還將減少超10億元。
為了保護好洪湖,這決心必須下!
2017年10月,湖北省新農辦下發《湖北省五大湖泊開展退垸(田、漁)還湖實施方案》,要求洪湖退垸6.8萬畝,但荊州市政府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洪湖生態問題,必須退掉所有圍垸,於是向省政府申請退出19.9萬畝。
2018年7月,湖北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確定洪湖3年內完成19.9萬畝圍垸退垸還湖的工作目標,明確省財政從2018年到2020年,3年落實30億元地方債,用於洪湖退垸還湖(還溼)工作。2018年10月,荊州市政府召開退垸還湖動員會,縣市政府與群眾簽訂退垸協議,督促群眾完成捕撈後退出圍垸,再實施破口通湖。對退垸居民,根據國家和湖北省相關政策、法規和規範,採取大農業安置和二三產業複合安置。經過3年努力,目前洪湖所有圍垸已退出養殖生產,實施破口通湖。
洪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調研員曾曉東說,洪湖拆圍、退垸之所以出奇順利,是因為妥善解決了民生問題。
以拆圍為例,洪湖以船為家的漁民達1206戶4351人,漁民居家座船達1572艘,荊州市政府承諾,對上岸漁民,政府實施“三個一”:每戶漁民解決一套住房;18歲至60歲的漁民,每人安排一份工作;每位漁民給辦理一份養老保險。漁民的生活座船,經第三方估價後由政府回收。
“拆圍前,所有拆圍政策、拆圍物件和補償金額在村頭船尾公開公示。我家有40畝圍網水面,每畝拿到一次性補償200元,全部拆網退出。”瞿生海說,政府對按時主動拆除圍網的漁民,按照每米15元的標準獎勵人工費。
截至目前,洪湖圍網涉及的1206戶漁民透過自購、自建、統建三種方式全部搬遷上岸。應就業漁民2929人,已妥善安排就業2639人。瞿生海在保護區負責開船,每月工資5000元,收入一點都不比以前圍網養魚低。
洪湖之變
拆圍、退垸只是第一步,修復洪湖生態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設定的生態目標是,洪湖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Ⅲ類標準,構建集防洪、生態、水質保障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湖濱帶、入湖河口淺灘溼地,保持湖濱帶的蜿蜒性、連續性,為生物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
在監利市么河口,一艘小型絞吸式挖泥船正轟鳴著將黑泥噴向湖邊,形成坡度平緩的灘塗。
洪湖在歷史上有大量天然湖濱帶和淺灘溼地,王志芳說,整個洪湖湖區圍垸圩埂總長度達1919.64公里,圍垸土方工程量為3503.83萬立方米,退垸後的圍埂土方就近消化,吹填成湖濱帶或溼地。
距離洪湖大堤2公里範圍內的圍垸土方,集中堆積形成緩坡型自然湖濱帶。在么河口、桐梓湖、陳曹灣及夜謀溝等各河道入湖口,規劃了總面積約6.90平方公里的湖口溼地。這樣規劃,目的是形成立體化水域—水陸交錯地帶—陸域完全演替系列—不完全演替系列湖濱帶型別,從而對攜帶泥沙入湖的漫流和地表徑流進行截留和淨化。
距湖岸2公里以外的圍垸土方,人工建設成蘆蕩,為水禽提供棲息地,與淺灘形成表流溼地,以改善洪湖水質。圍垸內的建築物、樹木及其他附屬物,則統一外運處理。
洪湖19.9萬畝圍垸實行永久退垸後,可增加水域面積134.95平方公里,洪湖湖面面積恢復到392.78平方公里,防洪能力也將顯著提升。王志芳說,退垸後,洪湖在不向圍堤外分洪的條件下,可確保安全防禦35年一遇的大洪水。
短短几年間,荊州市在全流域關閉汙染嚴重的“十小”企業14家,封堵排汙口54處,完成14家印染、造紙企業清潔化改造,70家畜禽規模養殖場和310家規模以下養殖專業戶全部關停轉遷。
圍繞“湖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荊州市建立起洪湖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包括由17名湖長組成的四級湖長制、由兩個地方政府和11個市直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由500名村級巡護員和64名村級聯絡員組成的基層聯防隊伍。透過湖長制平臺,有效處理上下游、左右岸流域問題和跨地方、跨部門協調問題,形成上下聯動、內外兼顧的協同管護機制。
綜合施策使洪湖生態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拆圍僅一年,18萬畝拆圍水域水生植被實現全面復甦,野生荷花面積恢復到5萬畝,重新發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和粗梗水蕨,到洪湖越冬的冬候鳥達到10萬隻,夏候鳥也接近10萬隻。洪湖水體交換效率提高,由於實施全面禁捕,漁業資源迅速恢復,魚類小型化趨勢得以扭轉。
監測資料顯示,目前洪湖38.6萬畝天然溼地已經恢復,開闊區域水質已恢復到Ⅱ類、Ⅲ類水平,鳥類種群恢復到138個。洪湖迎來了新生!(經濟日報記者 黃俊毅)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