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立冬
“沙傑汗,你寧願聽任皇權消失,卻希望使一滴愛的淚珠永存。”
今天要說的一位人物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代帝王沙傑汗的悽美愛情故事。
平生喜歡旅行,但條件不允許,沒有充分的時間,沒有富裕的金錢,更主要是沒有心境,沒有為周遊世界做好文化背書與心理約定。
其實,都說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是同等重要的,我也十分認同,既然不能行萬里路,那就在家讀書吧,這也符合疫情防控的基本政策,不給國家和社會添亂了。
餘秋雨先生在香港衛視的支援協同下,做了一次穿越亞非大陸的旅行,時間是他與妻子馬蘭結婚後不久,也是他辭去所有行政職務後的一次重大決定。也許是遇到抵毀太多,有點疲憊了,他想放飛自我,對東西方中外文明進行一次徹底的考察與對比,對古文明一次深入思索。
餘先生的遊記出了三本,在讀的一書為《千年一嘆》。
旅行更深入與徹底的前提是有豐富的文化基礎,在歷史,文化,宗教方面都很有研究,所以,讀《千年一嘆》也算是一次西亞旅行了吧。
沙傑汗是餘先生在旅遊印度德里城市時提到的王朝皇帝,該老兄最大的貢獻不是他的治國方略,不是文治武功,而是他為亡妻瑪哈修建的泰姬陵。
沙傑汗是印度歷史上十七世紀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代帝王,他給自己用紅砂石修建了著名的紅堡,後來為泰姬修建了輝煌而宏大的陵墓。
泰姬皇后在沙傑汗爭得王位之前就嫁給了他,兩人同甘共苦,相互扶持,泰姬為他生了十四個孩子,最後死於難產,遺囑是希望有一個美麗的陵墓,這也是一個善良與夫的女人最大的夢想與幸福了。
沙傑汗忍著失妻之痛,舉全國之力,組織了數十位建築師日夜探討設計方案,兩年方案既定,他已鬚髮皆白。
然後是組織民工兩萬人,修建了二十二年,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泰姬陵修好後,沙傑汗定時穿上一襲白衣看望妻子的棺槨,每次都泣不成聲,久久不肯離去。
從長遠的歷史長河來看,沙傑汗建成的美麗建築比他的王朝更重要,更流芳百世。
多情的沙傑汗後來卻遭到兒子纂權,三兒子奧倫澤布廢黜並囚禁了他,囚禁地是一座塔樓,隔一條河就是泰姬陵。他被囚禁了九年,每天對著妻子的陵墓,在每天的晨霧暮靄之中,他會對妻子的亡靈說些什麼呢?
幸好,沙傑汗死後被允許合葬於泰姬陵,這也是最好的歸宿了吧。
儘管帝國皇權已經化為齏粉,歷史已經湮沒無聞,而那白色的大理石卻依然向滿天的繁星嘆息說:“我記得!”
“我記得!”——然而生命卻忘卻了。因為生命必須奔赴永恆的徵召,她輕裝啟程,把一切記憶留有孤獨淒涼的美的形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