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稿:史香玲
編 輯:秦 風
編 者 按
2021財經西部特刊《陝西再出發》日前出爐,全面聚焦陝西高質量、低碳化轉型之路,深度解讀這座科教大省、能源大省當下的改革新政邏輯,本文為系列報道之一。
隨著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城市內聯外通的屬性顯著加強,最直觀的一個賦能效應是,近年來西安會展產業規模化和品牌化的步伐明顯提速——“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全球硬科技大會、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等國際會展的舉辦,不斷展示著西安會展業的硬實力。
基於會展業拉動旅遊、傳媒、酒店、消費、基建等業態的“蝴蝶效應”,很多城市在吸引國家級乃至國際展會落戶方面紛紛發力,不僅提供產業支撐、環境引導、服務保障等,還紛紛拿出“真金白銀”助推會展產業發展。西安能夠躋身“中國十大會展名城”之列,榮獲2020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會展名城,自然也是不遺餘力。
但相較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西安會展產業“大而不強”的困頓依舊存在,在品牌培育、產業創新、人才培養等會展生態構建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西安市會議會展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關鍵之年,尤其是“十四運”舉辦所帶來的契機,讓西安有望迎來“一帶一路”會展名城建設的最好時期。
進入“大場館”時代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辦好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直接點明瞭西安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會展名城”的歷史使命,為西安會展產業的發展把脈定向。
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必須擁有規模大、檔次高、技術含量新、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現代化會展場館,才能為舉辦高水平、高質量的國家級、國際型會議會展活動提供有力支撐。尤其是承辦國家級展會,對場館的要求都在10萬平方米以上。
作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是本土地區打造會展業的標誌性載體,其坐落於西安滻灞生態區灞河東岸,毗鄰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和西安世園會會址,總建築面積約176.7萬平方米,規劃淨展覽面積30.3萬平方米。
其中,一期展覽館淨用地約377畝,建築面積48.7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7億元,共有6個展廳,可提供室內展覽面積7.2萬平方米,3228個國際標準展位。
西安國際會展中心
圖/視覺中國
隨著會展中心的投入使用,西安會展業正式進入大場館時代,“西引力”持續增強。
2021年3月,《西安市會議會展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下稱《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明確提出要構建會議會展產業全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擴大西安市會議會展產業規模,提升國內外影響力,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會展名城,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西安市商務局會展處處長王志功表示:“這可以算是分水嶺式檔案,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前所未有,還有整合全市資源推動會展發展也是前所未有。”
據其介紹,到2023年,西安要形成“一核四區”城市會展新格局。“一核”是指滻灞生態區為綜合型會展集聚區;“四區”是指空港新城為臨空產業會展集聚區、國際港務區為文體電商產業會展集聚區、高新區為高新技術產業會展集聚區、曲江新區為文旅產業會展集聚區。到2023年,各區縣、西鹹新區及各開發區完成會展相關產業佈局,會展內容覆蓋西安市重點發展產業,“全域會展”效果開始顯現。
在王志功看來:“從會展產業的頂層設計,到場館建設、本土品牌展會的創新,到會展業的宣傳推介以及招展引會、會展產業的研究、會展的人才引進、會展營商環境的打造等,這是全方位的一個行動計劃。”
會展業戰果初顯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會展業在助推城市經濟發展上,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據悉,2020年西安共計舉辦展覽307場,較2019年的283場同比增長8.48%,創造社會綜合經濟效益320億元。
根據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釋出的排名,2019年西安市共舉辦國際會議30場,位列北京、上海、杭州、成都之後,排名國內城市第5名,亞太區排名23名,是全球100強會議目的地城市。
在會展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高階品牌會展專案也紛紛落地西安。隨著歐亞經濟論壇、全球硬科技大會、國際新材料大會、全球西商大會、世界文化旅遊大會、西安3D列印高峰論壇、華山論劍網路安全大會等國際國內知名展會的舉辦,西安城市形象提升明顯。
會展專案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升,彰顯了西安會展產業實力,而連年獲得“中國十大會展名城”“中國最佳會展目的地城市”“中國最具影響力會展名城”等榮譽稱號,更是奠定了西安會展產業的地位。
2021年5月13日,第五屆絲博會國際館
圖/視覺中國
這與西安會展企業的隊伍逐漸壯大分不開,截至2020年底,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登記註冊且經營範圍包含會展業務的公司超2萬家。
總部位於深圳的華富集團,正是看中了西安優質教育資源和會展平臺,其負責運營的“西北教育裝備博覽會”成功召開後,便將分公司西安華富展覽有限公司佈局於此。
西安華富展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西安展會我參觀過的不少,主要是學習同行的做法,找一個快速紮根的方式。因為外來公司很多時候不太服水土,各方面都要適應。當然,這方面政府也給了很多扶持政策,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會有專人幫助協調。”
外來會展企業的進駐,不僅能夠引發“鯰魚效應”,增強本土會展企業的創新意識,還能招引更多的會展活動落地西安,形成良性迴圈。
為了支援本土以及外來會展企業的發展,西安官方拿出了“真金白銀”。《三年行動計劃》的附件《西安市會議會展產業扶持政策》中指出,對西安市會展企業新舉辦的、內容符合西安市“6+5+6+1”現代產業體系,且展覽面積在6000平方米(含)至1萬平方米(含)的展覽專案,給予10萬元的扶持補貼;超過1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每增加5000平方米,扶持補貼金額上限增加10萬元,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大會展轉向強會展
雖然西安會展產業規模和數量已經位居全國前列,但相較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困頓,需要更多馳名國際的品牌會展來加持。
目前,西安與國際知名會展企業合資合作方面力度還不夠,對標國際會展名城指標體系尚有差距。
國際展覽聯盟(UFI)是迄今為止世界展覽業最重要的國際性組織,對申請加入的展覽會的規模、辦展歷史、國外參展商比例、國外觀眾的比例等都有極嚴格的要求。中國數萬個展會中,僅有100多個展會透過UFI認證。
從2018年中國UFI企業及專案城市分佈表現來看,北京32個會員企業、15個展覽專案;上海26個會員企業、20個展覽專案;廣州11個會員企業、8個展覽專案;成都4個會員企業、5個展覽專案;鄭州3個會員企業、1個展覽專案;武漢3個會員企業、1個展覽專案;重慶2個會員企業、1個會展專案;西安2個會員企業、0個展覽專案。
第五屆絲博會上的航空發動機模型
圖/IC
綜合對比,西安的企業、組織參與各會展組織評選和國際化融入度方面有待提升。
會展業對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共識,各地會展業競爭已進入白熱化,特別是在吸引國際展會和國家級展覽落戶城市方面,已經由單純的區位優勢、產業支撐、環境引導向扶持資金規模、扶持政策優勢演變。
北京市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援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境外展會可優先獲得資金扶持;廣州市設立專項資金3000萬元,上不封頂;重慶市商務發展專項安排資金2000萬元,會同渝北區政府(1000萬元)、兩江新區管委會(1000萬元)、悅來集團(1000萬元),共同設立了每年規模5000萬元的會展專項資金;成都市設立專項資金每年不少於1億元;武漢市2013年起每年設立2000萬元會展業專項資金,且上不封頂。
西安會展產業的扶持政策正在不斷加強。王志功表示:“以前西安會展專項資金只有960萬元,我們跟相關部門多次溝通,把會展專項資金規模提起來,最終確定了2021年會展專項資金是2000萬元……”
如何打造全域會展
根據測算,會展業具有1∶9的經濟帶動效應。按照會展直接收入為1來計算,其對周邊相關產業的帶動收入則為9,這包括會展業帶來的餐飲、住宿、娛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消費。
然而,在會展產業鏈經濟上,這只是“小會展經濟”,“大會展經濟”是指會展推動產業發展和城市升級。
王志功坦言:“一般講會展1∶9,這個綜合效益其實很片面,因為只關注了參加展會的人群帶來的吃住遊玩購這種拉動效益,我們更看重的是對產業的帶動作用。”
譬如,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對增強一座城市的商標保護意識、打造國際國內知名商標、提高本土企業商標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事實上,城市經濟增長能夠為會展業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而會展業的崛起,又會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激發會展業的活力,對提升西安綜合經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八屆中國西部國際茶產業博覽會
圖/視覺中國
一是打造開放合作的新格局。引導會展企業積極加入國際性會展協會、會展行業組織;加大與國家相關部委、會展機構和行業協會的聯絡,爭取承辦國家重大主場外交和國際大型展會;積極申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G20峰會等國家主場外交活動;鼓勵本土展會透過國際認證等提升展會品牌優勢,加快西安市會展業專業化、國際化步伐。
二是推動會展業創新發展。鼓勵歐亞經濟論壇、文博會等國家級展會創新辦會辦展模式,進一步提升展會的質量和國內外影響力;大力支援本土品牌展會走出去辦會辦展,將區域型展會打造成為國家級展會;鼓勵會展企業兼併重組,重點支援西安市同類型展會合並或聯合辦展,打造西安會展航母;鼓勵展會活動運用直播、VR等技術,推動線上線下會展融合發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擴大會展業專項資金扶持規模、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對於提升會展業的規模和影響力,帶動產業發展,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大型展會落地、知名展企落戶,帶動本地會展專案及企業做大做強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會展+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西安會展便利化程度,積極推進會展業與餐飲業、旅遊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西安老字號餐飲企業、經典旅遊線路、知名旅遊景點、大型演藝專案、星級賓館飯店等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升會展配套服務專業度。
五是完善展會資料統計系統。加快場館數字化建設,健全會展產業的資料採集、儲存、監測、加工、評估、分析和運用。
六是加強會展產業人才培養。將會展專業人才體系建設納入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加大會展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加強與國際會展組織或機構合作,設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金和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間在場館合作、會展資訊、人才培訓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國際化會展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