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從字面看,就是隸屬於國軍中央軍校的教導部隊;從北伐戰爭開始,軍校就有以教導部隊編成實戰部隊參戰的習慣,黃埔五期和七期都有學生編成混成團參戰的記錄;其中龍潭戰役中,五期學員大量陣亡,成為黃埔軍校畢業生中人數較少的一期。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建制,其實是隨著戰爭的發展,也是在不斷變化,畢竟需要適應戰場的變化;1927年,德軍上校馬克斯·鮑爾受蔣某人邀請,出任第一任駐華德軍總顧問,經過考察和調研,決定以全德式裝備,幫其組建一支教導隊,也是國軍多兵種現代化的雛形;後來的德國軍事顧問繼任者,又將教導總隊擴編成三個師,也就是後來的德械師。
教導總隊的雛形成立於1930年12月5日,首任總隊長唐光霽,初期編制總隊長為上校級,總隊副和各營長為中校級,總隊官兵約2500人;雖然最新的裝備、訓練課程以及部隊編裝,都是從這個部隊開始,但終究是國軍軍隊中的一種示範性質。
從1933年到1936年,桂永清少將任總隊長,總隊擴為三團制,正式成為戰列部隊;從部隊成型到全軍覆沒,教導總隊也經歷了高光時刻,也是抗戰時期最強的中國部隊,受到對手日軍的尊重。在1年的時間中,教導總隊也並非那麼不堪,甚至說輸得有點窩囊,這還要從西安事變、兩次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說起。
1936年西安事變,算是教導總隊的第一仗,雖然很低調,但也算是初露鋒芒,當時訊息傳到南京的時候,教導總隊正在舉辦運動會,桂永清少將要求全體集合,全隊官兵要求進攻西安;12月19日,教導總隊到達渭南市,只是一個回合拿下渭南,此戰僅僅陣亡39人。
1932年,第一次淞滬會戰,蔣某人命令前首都警衛軍87/88師和教導總隊組成第五軍,張治中為軍長率領增援十九路軍;中日雙方在閘北、江灣、吳淞等地多次作戰,日軍先後四次換帥,死傷近萬人;但中方同樣損失慘重,其中第五軍陣亡5000多人,多是士官級精銳將士。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狂妄宣佈三個月滅亡中國,蔣某人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利於長期作戰,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戰,也就是第二次淞滬會戰;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約20萬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教導總隊、87/88師,以及88個師、62個旅約80萬人。
此戰國軍陣亡中將軍長一名,中央海軍全軍覆沒,以60%精銳部隊損失殆盡的代價,打破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話語。
1937年11月,剛剛參加淞滬會戰的教導總隊,原定計劃是撤到湖南休整,結果被唐生智留在了南京;12月日軍攻打南京光華門,教導總隊與日軍最精銳的第6、第9師團血戰四天;紫金山戰鬥,教導總隊第三旅全部殉國,全隊傷亡率高達85%;無奈之下桂永清讓各團突圍撤退,也就是爭議很大的桂氏臨陣脫逃。
南京保衛戰以失敗告終,教導總隊打得也是非常狼狽,就有人說精銳也不過如此,其實說的就是風涼話。
南京保衛戰
首先我們看看南京保衛戰的作戰序列,戰鬥力最強的就是教導總隊、36師、87和88師的德系部隊,其次是嫡系第74軍和憲兵部隊,再者是臨時抽掉的粵軍第66軍和第83軍,最後是徐源泉的第二軍團;前面兩類部隊不是德系就是嫡系,後面兩類不是雜牌就是雜牌中的雜牌,武器裝備跟不上。
其次武器裝備上,即使是教導總隊,裝備德造二四式步槍,也就是98k前身,重武器有馬克沁重機槍,37毫米戰防炮和75毫米步兵炮;憲兵部隊裝備的德造衝鋒槍mp18,其他部隊的重武器基本算沒有。日軍前有重炮轟城,頭上有零式戰機轟炸,以及戰列艦的威脅。
最後教導總隊名存實亡,經過兩次淞滬會戰,教導總隊兵源和武器雖然都得到了補充,但已經不是當初的高素質精銳以及德械裝備,戰鬥力能有淞滬會戰之前的一半就不錯了,即使如此,南京保衛戰依然讓日軍付出了巨大代價。
1928年,軍政部以第46師師部和教導總隊殘部合編,成立新的第46師,隸屬於第27軍,整訓半個月後,在蘭封作戰時慘敗,旅長殉職,陣亡5000餘人,第46師只剩3000殘兵;第27軍番號撤銷後,第46師充編第8師,隸屬於第54軍,教導總隊也就基本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