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道
“方”指仙方,“仙”指神仙。其目的是為了長生不死。主要興盛於戰國後期。代表人物有宋毋忌、徐福、盧生等。(《史記•封禪 書》:“(始皇時)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子高最後皆燕人,為方仙道,)
黃老道
“黃”指黃帝,“老”指老子。黃老道是託黃老思想而成的一種教團。興起於戰國,盛於西漢初,先是在政治上作為一種指導思想,後流入民間,形成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符籙派
又稱符水道教,是以符咒驅鬼治病為主的各派通稱。
丹鼎派
又稱金丹道教,是以煉丹服食成仙,或以求長生為主的各派通稱。隋唐以前外丹為主,宋元之後以內丹為主。對我國古代化學冶煉和氣功養生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太平道
東漢張角所創,奉《太平經》為經典,曾發動黃巾起義。後被鎮壓而失敗,以後在民間仍秘密流傳。
五斗米道
也稱米道、鬼道。因入道須出五斗米,所以稱為五斗米道。因尊張道陵為天師,也稱天師道。(另一說是張修所創。《三國志》“修法略為角同”“魯遂襲修殺之,奪其眾。”)道教四大天師另三位是:葛玄,許遜,薩守堅。
帛家道
早期首都派別,傳為帛和所創。南北朝時流行於江浙一帶。
李家道
魏晉時期的一個流派,三國時在吳地廣泛傳播,東晉時仍在江南盛行,晉後消失。
重玄派
以“重玄”為思想註解《道德經》的一個學派。是魏晉玄學影響下的產物。唐代是鼎盛時期。主要有成玄英、李榮等人。
上清派
奉魏華存為祖師。主修《上清經》,以存思為主。長期與靈寶派並行天下。
靈寶派
東晉時,葛洪傳《靈寶》經文於世。至南朝陸修靜增修,使靈寶派大行於世。北宋出現的閣皂宗也出於此。
淨明道
東晉豫章南昌道人許遜為其祖師。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並稱道教四大天師。
茅山宗
也稱茅山派,南朝梁陶景所創。主修《上清經》,兼習《靈寶經》。並吸收儒釋思想。是三教合一的產物。與之後的龍虎宗、閣皂宗同稱道教符籙三宗。
樓觀派
相傳樓觀為尹喜迎接老子之處。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內外丹兼修,又以符篆召神劾鬼,為人治病。曾力主老子化胡說。
北天師道
北魏嵩山道士寇謙之除去三張偽法和租米稅等。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以服食閉練,稱為新天師道。後人為區別南天師道,稱之為北天師道。
南天師道
南朝宋廬山道士陸修靜整理三沿經書,道教典儀因此完備,為與北天師道區別,稱其為南天師道。
龍虎宗(正一派)
冠謙之和陸修靜等人改革後的天師道被官方認可後。張道陵後人在江西龍虎山一帶以龍虎宗之名傳教。宋代時與茅山宗、閣皂宗並稱符籙三宗。至元成宗封張與材為“正一教主”。 又稱正一派。
清微派
唐末產生由內丹與符籙相結合的新符籙派。此派主張內丹為本,符籙為用。宗旨與神霄派接近,但所用符籙不同。與神霄派、天心派同為道教三大雷法派別。
閣皂宗
北宋時,閣皂山出現靈寶經。隨形成閣皂宗。此派多活動於社會底層。與茅山宗、龍虎宗並稱符籙三宗。
東華派
北宋從靈寶派分化出來的一支,創始人是寧全真。至林靈真時,提出內丹為符篆之本。
天心派
北宋道士饒洞天得《天心經正法》而創立。道教三大雷法派之一。另兩派為清微派和神霄派。
神霄派
創始人為北宋江西南豐道士王文卿。其派還以薩守堅為主法祖師。(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為道教四大天師。)至元代,該派受全真道和儒學影響,逐漸重視道德實踐,守持戒法,以忠孝為先。
太一道
金初衛州人蕭抱珍創立。崇尚符籙,所傳為太一三元法籙。
真大道
又稱大道教。滄州樂陵人劉德仁創立。以《道德經》為本,教人以忠君孝親。後分為天寶宮一派和玉虛觀一派。
全真道(南北宗)
也稱全真教,全真派。創始人為金朝王重陽。主張性命雙修且先性後命的內丹修煉。所尊有北五祖(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和南五祖(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也是丹道的北派和南派(性命雙修,道以養性,術以延命)。王重陽有七大弟子,號稱“北七真”。七人弘揚師教,各立宗派。
遇山派
全真道支派之一,為北七真之一長玄真人馬鈺所創。
南無派
全真道支派之一,為北七真之一長真祖師譚處端所創。
隨山派
全真道支派之一,為北七真之一長生真人劉處玄所創。
龍門派
全真道支派之一,為北七真之一長春真人邱處機所創。傳至明代,出現以戒律密傳的“龍門律宗”。至今,全真道仍以龍門派為盛。
嵛山派
全真道支派之一,為北七真之一玉陽真人王處一所創。
華山派
全真道支派之一,為北七真之一廣寧祖師郝大通所創。
清靜派
全真道支派之一,為北七真之一清靜散人孫不二所創。
武當派
因武當山而得名。敬奉“玄天真武大帝”。與全真派教義、教制不同,世稱武當派。
玄教
元代天師道道士張留孫所創。形成了與龍虎宗不同的天師道道派。
中派
道教內丹功法一派,元代道士李道純所創。李道純為南派白玉蟾之再傳弟子,其功法融匯三教,主張中和。
金山派
也稱嶗山派。龍門派支派,明代嶗山道士橘子汁玄清所創。
東派
道教內丹功法一派,明代陸西星所創。
三一教
又稱三教,或夏教。明代林兆恩所創。供奉老子,如來和孔子。
伍柳派
明代伍守陽和清代柳華陽合稱伍柳派。主張心性合一是仙道合宗的基礎。
碧洞宗
龍門派支派。清代陳清覺所創。為近代四川道教主要派別。現青城山,青羊宮屬此派。
西派
道教內丹功法一派,清代李涵虛所創。將性功分為九層煉心,又將命功分為四層。
仙學
陳櫻寧(1880-1969)提出的一個理論。面對當時國力羸弱,列強武力文化侵略,提出以積極方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以期達到拯救中華民族的目的。
道教各派的分法有很多。比如易心瑩(1896-1976)從一個道士的角度對道教門派進行了梳理。有:古仙宗(黃帝)、金液宗(女媧)、聚玄宗( 左玄真人)、長淮宗(犭巨神)、葆和宗(容成子)、調神宗(素女)、南宮宗(一真)、蒼益宗(巫彭)、健利宗(伏羲和神農)、科醮宗(高辛氏)。這十家是正傳,宗中有派各分先後。括號裡的都是神仙。之後又介紹了猶龍派(老子)、儒學派(孔子)、治道派(河上公)、茅山派(鬼谷子)、方仙派(西王母)、太平宗(于吉)、正一派(張道陵)、玄學派(何晏王弼)、豫章派(蘭公)、南北宗(張伯端王重陽)、律宗(元始天尊)、煉丹宗共十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