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可道①,非常道;名可名②,非常名。
無名③,天地之始;有名④,萬物之母⑤。故常無,欲以觀其妙⑥;常有,欲以觀其徼⑦。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⑧之玄⑨。玄之又玄,眾妙之門⑩。
【註釋】
① 道可道:可以說出的道。前一個道為名詞,指宇宙之源。後一個道為動詞,表達、講述。
② 名可名:可以說出的名。前一個名為名詞,指道的形態。後一個道為動詞,說明。
③ 無名:天地初始、一片混沌的狀態。
④ 有名:天地分離、萬物產生之初的形態。
⑤ 萬物之母:萬物的根源。母,根源。
⑥ 妙:玄妙、微妙
⑦ 徼:邊際、端倪
⑧ 謂:名稱、稱謂
⑨ 玄:玄妙深遠
⑩ 眾妙之門:天地萬物,一切變化的途徑
【譯文】
可以說出的“道”,不是永恆之道。可以說出的“名”,不是永恆之名。
“無名”,天地初始、一片混沌的狀態;“有名”,天地分離、萬物產生之初的形態。因此,要從“無”中去領悟道的玄妙;要從“有”中去觀察道的端倪。
“無”和“有”,根源相同而稱謂不同,玄妙深遠。玄妙深遠,是洞悉天地萬物,一切變化的途徑。
道是什麼?道是天地萬物的源泉,是形而上的永恆存在。不可預見、不可名狀。其含義博大精深,從不同角度解讀,會有不同的理解。天地萬物遵循其而發展變化。
天地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而道也與時俱進、隨之而改變。有與無,相生相伴、延綿不斷,進而繁衍出了萬千世界、百般景象。
當今社會,有很多人習慣了大都市的生活,燈火酒綠,車水馬龍,山珍海味,歌舞嘈雜,然而在這繁華與光彩之下,難以掩飾的是人類心靈上巨大的空虛,和精神上的壓抑與窘迫。那種出於生物本性的對於天地自然、萬物規律的思考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弗洛伊德的“快樂原則”說就論述了文明給人類帶來物質利益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精神帶來了極為沉重的壓抑,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面對這些壓力和精神、心靈上的迷茫,更多的人開始研究博大宏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經》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智慧源泉之一。人們相信老子所言的“道”,能指引迷茫的人找到歸途,能引導狂躁的心靈恢復平靜,能讓失落的人重新燃起希望。
斗子文是楚國曆史上治國安邦之雄才,有文韜武略之奇謀,而且為官廉潔,處事公平,不徇私情。斗子文有個親戚,認為同族出了斗子文這樣一個大官,一定會包庇親朋,便有恃無恐地在外邊胡作非為。一次他在市上買東西,不但不給錢,反而把賣東西的農夫打倒在地,被當時負責司法的官員廷理抓了起來。 審問的時候,被拘捕的犯人不但不服罪,反而十分囂張,大聲說:“我是令尹斗子文的堂弟,你們敢把我怎麼樣?”
廷理本來對犯人有一肚子氣,決心依法審判的,一聽說這犯人原來是令尹的堂弟,嚇出了一身冷汗,暗自慶幸發現得及時,否則,一旦用了刑,豈不闖了大禍!想到這裡,趕忙命令手下人給犯人鬆綁,還連連道歉說:“誤會,誤會!”笑嘻嘻地一直把犯人送到門外,迴轉身倒把手下人痛罵了一頓,說他們有眼無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廷理放了犯人,覺得立了大功,連忙整理衣冠,興沖沖地去報告令尹斗子文。以為這回令尹會感謝他,賞識他,說不定還能在楚成王面前進言保舉,得到提拔重用!想到這裡,他腳步格外輕快,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令尹家裡。 斗子文聽完彙報,不動聲色地說道:“是你放的人嗎?”廷理答道:“是的,是的,大人,這是我應該做的。”斗子文猛拍几案,站起來厲聲命令:“你馬上給我把人抓回來!”這突如其來的憤怒,把廷理嚇呆了。他愣愣地站著,半天也答不出話來。他怎麼也不明白,令尹為會麼發這麼大的火。
斗子文又說:“楚國之所以設廷理一官,就是用來維護國家法令的。正直的官員執行法令,靈活而不違背原則,堅決不損害法律。現在你擅自釋放犯法的人這就沒有維護國家的法律,秉公辦事。難道我當令尹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家族享受特權嗎?你身為廷理連這點道理也不懂!” 斗子文看到廷理很難為情的樣子,又心平氣和地說:“你想,我身為令尹,協助楚王治國,有人對我嚴格依法行事有意見,但我並不因此而拋棄法律,赦免那些違法的人。現在我的這個堂弟明明是犯了法,你卻為了照顧我的面子把他放了,這不是在全國人面前展示我的私心很重嗎?掌握一國之權柄,而被人在背後罵我私心自用,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現在你趕快把放走的犯人抓起來。” 廷理結結巴巴地說:“這次是否就不必再抓回來了,您在家時教育一下了事。您看,放了的人又抓起來,面子也......” “不,要抓!”斗子文堅決地說。他回過頭去,命令手下的武士把那個犯法的堂弟抓了來,當面交給廷理,儘管犯人的母親一路跟來了跪在斗子文的面前求情,斗子文若無其事,仍然命令廷理把犯人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