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不授,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示意圖
第一個筆法——側
側:如鳥之翻然側下。
是指寫字時用筆的手感。(實際看到這裡,如果你一拍大腿,這個文章的內容你已經掌握,永字的其他法也不攻自破,如果沒有拍大腿,就再繼續看吧!)
如鳥之翻然側下是個什麼感覺,我們現在的人,由於有很多的電視、電影、今日頭條等的看,娛樂節目很多,而古人沒這些看,沒事就只能看鳥了。
所以說鳥的這種感覺,對於古人可能容易理解,而對於現代人,非觀鳥專家的話,著實不好理解領悟。
幸好,還有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還有對點的筆法描述:“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第二個筆法——勒
“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你在要勒住馬頭時使用拽那條韁繩的手法一樣用筆。
繫馬韁繩
手法
般我們勒東西需要順時針轉動一下手腕,將繩子套掌上,這樣才足以發滿力。
而勒馬繩呢,剛好是逆時針轉動一下腕的意思後往回拉。
以上影片演示拉繩子和用筆的手感,勒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再以這個手法,較為誇張一下,寫出來的橫畫就是下圖的形態:
這是蘭亭序,這個橫就是誇張些的勒的手法
上圖為蘭亭序,橫的形態,寫出前面這個逆向的尖尖,就是勒的手法。小程式,
微店+,,雙11 經典爆款鼠須 史上最低價小程式
第三個筆法——弩
這是永字八法中介紹的豎筆的用筆手感。
原文為:“豎為弩(用力也)”
這不是廢話嘛!寫哪個筆畫不需要用力嘛?!
這個字其實比較讓我們容易的聯想到弓弩,這是對的。
寫豎的手感實際就是拉弓的手感,而筆豪就是我們要駕馭的弦。
需要發揮筆鋒的彈性,這個彈性就如弓的弦,拉下來的時候是緊繃的,找到這個緊繃感。
我找了個箭道的圖,我想這樣的感覺更適合古代士大夫講的——·弩!
拉弓的感覺
我們來看王羲之的永字的豎
蘭亭序永字
蘭亭的這個永字的豎筆,實際是取這種昂首挺胸的勢。
這是充分的利用的筆鋒的彈性,才能夠達到這種效果。
而我們時常看到書法大家的墨跡裡的刷痕,實際上也是靠這種手感來完成的。
第四個筆法——趯
趯,這個字念:tì。
字典的解釋為,跳躍的樣子。古代是通假“躍”。
這一原文的內容為:“鉤為趯 (跳貌,與躍同)”。
說書寫勾的手感,就像我們跳躍的感覺一樣。
那我們跳躍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我們要往上或者往前跳,我們勢必需要一個反方向的動作以作勢。
我們往上跳就必須下蹲,作足足夠的勢後發力往上蹬出。
書寫勾這個筆畫的時候也是如此,一般豎勾是往左上挑出,這是我們就需要我們的筆鋒往右下按壓或者拖拽,目的是為了出鋒迅捷發力,來做好足夠的勢。
幾個要點為:下蹲,作勢,迅捷發力。
跳躍需要下蹲
我們打籃球跳躍投籃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不下蹲,就不可能跳躍,如果勢作的不夠,跳起來也不穩定投籃也難以準確,不夠迅捷力度就不夠跳得不高。
投籃動作
而這一連串的動作我們描寫成文字可能要看很久,而實際上我們在做投籃跳躍時可能只需要0.5秒或更少,寫字也是如此。
第五個筆法——策
本期講“提”這個筆畫的用筆方法。
原文為:“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
翻譯為:寫提,就像“策馬”使用鞭子的手感一樣。
解釋到這裡,我們的重點就自然而然的轉移到策馬上了,那什麼是策馬呢?
五大三粗的人就說了,抽他!對狠狠的抽他,越用力抽越快!
事實上不是抽!
所以策肯定不是使勁抽打的手感。但是,我們看騎馬的人,鞭子確實拍下去了。但是,在最後那個剎那,他收鞭了。
他只是給躁動中的馬訊號,而不讓其痛苦,最後的瞬間必定是將鞭子的力卸掉,從馬皮上適度的掠過。就是這種手感,可以稱為充滿愛的鞭打。
這又可以來個殘忍的比喻,如我們打孩子,打在你身疼在我心那樣,情感上就是這種感覺!
我們思路轉到用筆上來就是,下筆堅決果斷,看似要折筆三分害紙七分,而最後確是無疼無痛的掠過!
第六個筆法——掠
我們這裡講的是撇,長撇的用筆方法。
原文為:“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
翻譯為:寫這個長撇用筆的感覺就像用篦,這個東西來梳理頭髮一樣,怎麼個梳理法?掠。
關鍵字請記住:篦(bì,我們老家叫bing),掠。
什麼是篦?
查詢字典:一種齒比梳子密的梳頭用具,稱“篦子”。
篦子
用這個來梳頭髮,除了可以抓蝨子外,相比梳子可以將頭髮捋得更整齊,更順,因為他的縫隙更小。
那這個梳頭跟用毛筆寫撇真有關係嗎?
有的,聽我娓娓道來!
古人不理頭,髮廊肯定是沒有的,那麼頭髮肯定很長,杜甫有句詩:
發短不勝篦。——杜甫。
意思頭髮太短用篦梳不好。那麼意思就是說,篦是用來梳理長頭髮的。
我們看過古裝電影,一般都會拍個唯美的鏡頭,美女長長的頭髮垂在水亭邊,然後手撫青絲半遮面,梳子從上到下,優雅的,不緩不急的往下梳頭。
注意了,要到髮尾處,有個稍稍減速的動作,似乎是有了點力的變化然後在綿長的出去,即便梳子離開了頭髮也還跟著延長線走一段距離,可能因為太過優雅,希望能讓美再持續幾個毫秒!
我不知道這樣有什麼好處,是不是這個變化不容易卡頭髮,還是什麼的,但是動作絕對優雅,唯美!
看美女,看梳頭,大家可以感受下這個手感。
好我們用這個梳頭的手感來寫長撇,會寫出個什麼來?
蘭亭序長撇
趙孟頫的長撇
看到這裡是是不是有感覺了呢?
第七個筆法——啄
我們這期講的是短撇,短撇的用筆方法。
蘭亭序永字
原文為: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
翻譯為:寫這個短撇用筆的感覺就像鳥在啄東西一樣。
鳥在啄東西是這樣的,我們來看下啄木鳥,比較形象
啄木鳥
啄木鳥
我們觀察以上啄木鳥的動作特點:啄的時候迅捷短促,啄到了後立刻就收,為下一個動作做準備了。
我們在書寫時,可將筆頭想象為鳥的嘴巴,切入紙張後就迅猛的撇出,時間儘量的短促,是需要迅捷的發力的,然後立刻就要有回收的意識。
如果還沒能領會這個感覺,我們來看下中國功夫的,鶴拳!
鶴形
打出去的動作都是短促有力的,然後又迅捷的收!打拳借用的是手指,那寫字借用的是毛筆的筆鋒,當然出去的時候需要聚鋒芒,出去回來後也應當是聚攏的,筆鋒不能過分的散開,這樣才能夠保證筆畫形態是飽滿有力的。
最最關鍵的還是需要自己不斷的實踐,掌握這種手感!
第八個筆法——磔
最後一個用筆的方法,磔。
蘭亭永字
原文為:捺為磔(磔音哲,裂牲為磔,筆鋒開張也)。
這個字的發音為:zhé。寫的時候就好像割開牲口的皮肉那種感覺。
我覺得後面半句加得很多餘,筆鋒也不一定要開張,因為再捺最後的出鋒瞬間是要求筆鋒聚攏的。
割開皮肉,當然得用刀。如果我們日常在家裡做飯,在豬皮上劃開花刀,或者將大的肉拉開分解為較小準備切片,那種用刀的將感覺就是了。
切魷魚的花刀
在二王或者虞世南二王一路的楷書上捺筆,就都是用的這種筆法。
而如果是柳公權的捺呢?通常你會用到下圖的用筆感覺。用一種分段發力,層層推進的感覺。
層層推進到發,柳字經常出現
如果你沒做過飯,沒切過肉怎麼辦?那還可以以切紙舉例,實際用這個切字並不能表達這種感覺,如果是切蘋果什麼的就感覺不對了。
正確的是你用美工刀,將一張A4紙,慢慢的拉開。注意我這裡的用詞,拉開。就是這種感覺!
或者您是外科手術醫生,那用手術刀拉開面板的那種感覺就是了!
總結
實際上永字八法,是古人教授別人寫字時的用筆感覺,而感覺不好用語言表達, 而這種感覺又是與他們平常的日常活動一些是相通的,所以古人初衷是為了讓學習的人理解得更快。
但是古人已經遠去。他們當時一些日常活動,到我們當下已經滅絕,所以我們對永字八法的一些說辭的理解有時候就變得困難了。
古代常見的射箭、騎馬、用篦梳長髮等,這些活動對於我們現代普通人都已經沒有了、古人並不是要用那些我們現在看來生澀的東西來迷惑練字的人,他們本意是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
他們無法考慮到我們現在已經淘汰騎馬開成了汽車,沒法考慮到我們讀書人不用射箭了,沒法想象到後來男的都剪成短髮了。
若非聖人,當下的眼光是難以預見未來的!
所以明師講授永字八法,可以以當下為例子,不必太過去扣這些生澀字詞,那並非古人本意!當然師者首先必須對其意明瞭。
當然我不是明師!好了,永字八法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