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十四,位於山西太原的晉王府突然陷入一片素白之中,府內的各色人等都面露哀色。此情此景皆是因為這座府邸的主人,大明晉藩第五任親王朱鍾鉉薨了。朱鍾鉉去世後,充當喪主,主持其治喪事宜的,既不是其兒子,而不是其孫子,而是年僅15歲的曾孫——朱知烊,這在明代藩王中是絕無僅有的。
熬死了兒子、孫子的晉王朱鍾鉉
晉藩始封君為明太祖嫡三子朱棡。作為塞王,晉藩實力在明初各藩中數一數二,又與燕王一系關係不睦。因此靖難之後,晉藩慘遭朱棣祖孫三代的打壓,直屬於王府的軍事力量太原三護衛被裁撤,晉王之位也絕封長達八年。直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駕崩,皇太子朱祁鎮繼位,晉藩才迎來了曙光。已經恢復冠帶的前晉王朱濟熺,與明宣宗差不多前後腳相繼去世,享年61歲。隨即朱濟熺的嫡長子、原晉藩世子,現任平陽王朱美圭被批准襲封晉王,晉藩才得以復封。具體見《晉王朱棡諸子的內鬥:兄弟鬩牆,四叔漁利》。
朱鍾鉉,晉憲王朱美圭的庶長子,生於宣德三年(1428年),生母為朱美圭的妾侍崔氏。正統六年(1441年)五月初五,按《皇明祖訓》定下的原則,被賜予象徵著郡王身份的鍍金銀印,與當年六月二十六正式冊封為榆社王。次日,朱美圭薨逝,享年43歲,賜諡曰憲。
晉憲王沒有嫡子,因此朝廷在一番磋商後,命剛被封為榆社王的庶長子朱鍾鉉主持喪儀,相當於確立他晉藩繼承人的身份。正統七年(1442年)四月十九,朱鍾鉉正式晉封為晉王。
自明成祖之後,明朝諸帝普遍壽數不長,別說是萬歲,連越過半百這條線的也僅有嘉靖和萬曆祖孫倆,多數駕崩時僅30多歲。相對於本家大宗,處於小宗地位的藩王、郡王們,可能因被圈養了,整天無所事事,心曠體胖之下長壽眾,活到一甲子的很是普遍,上七八十歲的也不少,最長壽的當屬代府活到了92歲的襄垣王朱成鍨。
壽數綿長之下,超長待機的藩王也為數不少。吉藩的始封君吉簡王朱見浚,2歲封王,72歲去世,在位時間長達71年,成為有明一代在位時間最長的藩王。朱鍾鉉的在位時間雖然比不上朱見浚這位族侄,可61年的待機時間,在明代也算是有數的了。
長壽是人人所期待的,但有時候長壽並不是一件好事,就比如朱鍾鉉吧,由於待機時間過於強大,結果熬死了所有兒子,熬死了嫡長孫,可以說他人生的後半程是在不斷地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中渡過的。
朱鍾鉉共有4子,分別是:嫡長子朱奇源,及朱奇渶、朱奇溶和朱奇瀴三個庶子。天順三年(1459年)七月,十週歲的朱奇源被冊封為晉王世子,符合《皇明祖訓》中“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朝廷授以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的規定。朱奇渶、朱奇溶和朱奇瀴先後被冊封為義寧王、河中王和襄陰王。
生於成化三年(1467年)的晉世子朱奇源嫡長子朱表榮,於成化十四年(1478年)被冊封為晉世孫。朱鍾鉉對這個大孫子是相當的喜愛,特地為他向朝廷求取宗室中原本只有親王、世子和郡王才可以戴的翼善冠,獲得明憲宗的特許。
然而天不遂人願。成化二十年(1484年)正月,河中王朱奇溶薨逝,享年31歲,這是朱鍾鉉送走的第一個兒子,時年57歲。隨即晉世孫朱表榮又於弘治六年(1493年)十二月薨逝,享年27歲,朱鍾鉉時年66歲。而後,47歲的義寧王朱奇渶及38歲的襄陰王朱奇瀴,相繼於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和五月去世,朱鍾鉉時年69歲。碩果僅存的朱奇源,又在一年之後的弘治十年(1497年)四月離他而去,享年48歲。
至此,已是70歲高齡的朱鍾鉉,終於送走了自己所有的兒子,及最寵愛的大孫子,此事對他的打擊可想而知。
獨一無二的世曾孫朱知烊
世孫朱表榮、世子朱奇源相繼去世,垂垂老矣的晉王朱鍾鉉在傷心之餘,還面臨著一個擇取繼承人問題。兒子都去世的前提下,只能從孫輩或曾孫輩中選取。除老四朱奇瀴外,其餘三子都留有子嗣,其中世子朱奇源共有6子,除去世的嫡長子世孫朱表榮外,還有嫡次子朱表槏以及朱表椈、朱表柣、朱表栺和朱表檈4個庶子,這五人當時皆在世。
本來朱奇源去世後,朱表槏是世孫的最佳人選。只可惜前世孫朱表榮育有2子,長子早夭,而庶次子朱知烊依然在世。按照明代“長幼倫序”的支系繼承製度,在朱表榮一系有後嗣的情況下,輪不到朱表槏這個次子來出任繼承人,即便他也是嫡子。
朱知烊,生於弘治二年(1489年),為晉府世孫朱表榮的庶次子,生母為朱表榮妾侍彭氏。父親去世時年僅5歲,可謂是幼年失怙,祖父去世時也才9歲。但他是朱奇源一脈嫡系的唯一在世之人,即便還是黃口幼童,也依然是晉王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在此之前,藩王繼承人有世子、世孫的封號,可從未冊封過曾孫為繼承人的例項。
不過這難不倒懂得變通的大明君臣們。比如明太祖親自制定的皇室家訓——《皇明祖訓》中,只對皇帝的諸子及孫輩進行了安排:嫡長子為皇太子,其餘諸子為親王,皇太子的嫡長子為皇太孫,親王的嫡長子為世子,其餘諸孫為郡王。對於各支系的嫡脈曾孫輩的封號,並未做出詳細說明。明宣宗時期,朝廷根據實際情況,變通的創設了親王世孫這一封號。
事情與代藩始封君代簡王朱桂有關。朱桂正妃代王妃徐氏,是大明開國第一武臣魏國公徐達的次女,也就是說他與明成祖朱棣既是兄弟,也是連襟,因此在建文年間受四哥牽累遭了罪。復爵之後,朱桂性情大變,雖然限於王妃的背景,沒做出“寵妾滅妻”這種大逆不道之事,卻將王妃和嫡長子世子朱遜煓趕出了王府,別居他處。此後“狠傲”的朱遜煓因為母親出頭,與父親鬧得勢如水火,性格暴躁的朱桂甚至一度打算直接殺子。
永樂十六年(1418年),時年26歲的朱遜煓去世,留下兩個庶子朱仕壥和朱仕墰,與祖母一起生活。朱桂對他們不聞不問,祖孫三人靠著內使種地才勉強過活,封爵之事更是無從說起。
宣德二年(1427年)四月,已經重病纏身自知時日無多的代王妃徐氏上書朝廷,為兩個嫡孫討要名分。明宣宗得知實情為之惻然,打破常規冊封朱仕壥為代王世孫,穿戴郡王冠服。此後親王世子的嫡長子大都會被冊封為世孫。
“己巳,代王妃徐氏奏:‘長孫仕壥年十五,次孫仕墰年十二,乞行冠禮,賜封爵,為之擇配。’上以命行在禮部。既而,尚書胡濙奏曰:‘代王世子已薨,庶長孫合稱代世孫,典郡王冠服。庶次孫合授鎮國將軍,與一品冠服候。世孫襲爵,通行冊命之禮。婚事,宜於本處官員軍民之家選擇,候年長成禮。’從之。時代王有心疾,妃及子孫皆不淂近,被斥異居,故妃獨奏雲。”(《明宣宗實錄》)
既然可以打破常規冊立親王世孫,自然也可以更進一步冊立世曾孫。於是晉世子朱奇源去世後,朝廷冊封朱知烊為晉府世曾孫,以作為晉王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時間當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月或稍前,因為此年二月二十二日,朝廷批覆同意了晉王朱鍾鉉請求由世曾孫朱知烊代晉王行禮的申請。
“丙午……命晉府世曾孫知烊,凡遇時節進表箋及祭祀之類,代晉王行禮,以世子冠服給之。從王奏也。”(《明孝宗實錄》)
對國家來說“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對於明代的藩王來說,最大之事無非是上賀表與主持祭祀。此時朱知烊年虛齡10歲,即便是放在那個年代,他這種不足舞象之年,沒有成長為成童的少年,還處於學習階段,需要人輔佐,沒到親政的階段,年少即位的明英宗就是一例。
在位的晉王朱鍾鉉,主動將兩大事務交給朱知烊這個年幼的世曾孫主持,併為他求取世子冠服,一方面是為培養朱知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藉此樹立世曾孫的權威,為權力的平穩過渡做準備。以防哪天自己突然去了,晉府陷入動亂。
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十四,朱鍾鉉薨逝,享年75歲,賜諡曰莊。次年,15歲的晉藩世曾孫朱知烊襲封晉王,成為有明一代唯一一個由世曾孫晉封的藩王。隨即在他的奏請下,祖父朱奇源、生父朱表榮父憑子貴,分別被朝廷追封為晉靖王、晉懷王。
朱知烊最大的特點是“至孝”,無論是對嫡母郝王妃,還是對生母彭氏,都極其恭敬孝順。母妃去世之時,這位晉王殿下哭得死去活來,以至於“號痛幾絕”,出現了“素芝產於寢室,白鶴盤旋祭所”這等祥瑞。晉藩宗室河中王朱表槨深受感動,山西撫按也特地上奏其事。明世宗為之感動,特地賜敕獎諭。
“晉王知烊性至孝,事嫡母郝妃及生母彭甚謹。母妃薨,號痛幾絕,喪盡禮。有素芝產於寢室,白鶴盤旋祭所。人以為孝,感河中王表槨等,及山西撫按上其事。上嘉王孝行,命遣官賜敕獎諭。”(《明世宗實錄》)
與明武宗的邂逅
朱知烊襲封晉王后沒幾年,明孝宗駕崩,大明朝堂的當家人換成了同樣年輕,並且崇尚武力,心心念念要從文官集團手上奪權,恢復太宗、宣宗時期榮光的明武宗朱厚照。這樣一個皇帝,在文官當權的時代,自然會與之爆發衝突。這種種形勢下,本然在一旁安安靜靜當孝子的晉王朱知烊,竟然意外地捲入了朝堂的衝突之中,並再次創造了一個在藩國與當朝皇帝邂逅的記錄。
追封晉靖王朱奇源的六子中,除朱表榮以外的五子俱被冊封為次郡王一等的鎮國將軍。追封藩王諸子晉封郡王有先例在。寧王朱權的嫡長子,寧世子朱盤烒先父親一步而去,沒能繼承王位。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盤烒的嫡長子寧世孫朱奠培襲封寧王,朱盤烒被追封為寧惠王。隨即他的其餘諸子朱奠墠、朱奠壘、朱奠堵、朱奠壏,分別被冊封為瑞昌王、樂安王、石城王和弋陽王。
有這個先例在,朱表槏等自然也想混個郡王噹噹。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朱知烊上書朝廷,為五個叔叔求取郡王之位。明武宗令禮部商議此事,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走個過場同意此事。結果禮部尚書李傑輕飄飄地來了句:“追封王爵者之子,視實封者不同,宜仍舊。”意即追封親王本身就屬於加恩,其兒子自然如同正式藩王之子那般進封郡王,將明武宗的潛意思拒之門外。
於是,明武宗下旨,命禮部會同廷臣共同檢閱《皇明祖訓》,查閱相關檔案,再據此甚重商議加封追封藩王之子為郡王是否可行?
這一查就查出了問題來,《皇明祖訓》並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但是當年周世子朱安潢未襲封而去世,其子朱睦柛襲封周王后,追封其父為周悼王,其兄弟朱睦梀等請求進封郡王,遭先帝(明孝宗)駁回。又以“然父既追封,其子亦親王之子,似於加封亦宜”,將球踢回了明武宗這邊,讓他乾綱獨斷,引為定例。
明武宗據此加封朱表槏為新化王、朱表柣為靖安王、朱表栺為旌德王、朱表檈為滎澤王,並追封已經去世的朱表椈為安溪王。周悼王朱安潢的諸子也因此得福,全部進封為郡王。
同時明武宗嚴厲質問禮部,既然祖訓上沒有規定世子之子不可封郡王,那麼當年是誰蠱惑先帝這樣做的?於是,下旨徹查是何人何時所為。最終當年的禮部尚書張昇(已致仕)被褫奪致仕官員享有的一應待遇;禮部左侍郎李傑(現任禮部尚書)、右侍郎王華(現任南京吏部尚書)被勒令致仕;儀制司郎中(現任陝西參議)張琮、員外郎(現任韶州知府)董忱、主事(現任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劉臺,因連署覆奏責任,分別被貶為知州、廣信府同知和泰州同知。現任禮部左右侍郎張滐、白鉞,及新任郎中許淳等二人,罰俸三月。
有明一代,自開國起,從沒有皇帝到過藩王的封國,更不要說在封國與藩王相見。及至憲宗朝,連此前為定例的藩王進京面聖也被取消。自此開始,除非事涉謀逆,否則在外藩王再無與皇帝見面的機會,《皇明祖訓》中規定的朝覲禮儀成為了擺設。然而意外捲入朝堂之爭的朱知烊卻在不經意間成了例外。
明武宗這個廟號沒有取錯,生於宮中,長於婦人之手的他,有著一顆騷動的心,不願想父祖一般被困在金碧輝煌的紫禁城中,渴望著如同高祖明宣宗、烈祖明太宗那般在廣闊的天地間馳騁,策馬疆場。為此他光明正大地給自己製造了另一套身份——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當今天子朱厚照自然不可出宮,可大將軍、鎮國公朱壽是軍中將領,必須尚武為要,誰人能把他限制在宮中。
這不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初九,取得應州大捷不足一年的朱大將軍靜極思動,趁著黎明前的黑暗,再次從皇宮東安門出溜出來,巡視三邊去也。
恰好正德八年(1513年),晉王朱知烊就曾經上奏朝廷,稱蒙古人從偏頭關(位於山西偏關縣黃河邊)入境,深入山西腹地五百餘里劫掠。數年過去,當地防禦水平如何朝廷並不是很清楚,所以朱大將軍打算前去巡視一番。
出居庸關後,朱大將軍經懷來、保安諸堡寨,抵達九邊重鎮之一的宣府。而後沿邊關一路向西,於八月下旬由宣府抵達大同,在此改大同總兵葉椿府第為大將軍總督府。短暫休整後,於九月初巡幸到偏頭關,最後渡過黃河巡視了位於榆林的延綏鎮。
十二月份,朱大將軍突然駕臨晉藩封國之地太原。皇帝陛下御駕親臨,可把晉王朱知烊給折騰壞了。朱大將軍之所以行蹤會這麼飄忽,說到底還是朱知烊自己把他給招來的。
明武宗巡視到偏頭關時,派人赴太原向晉藩索要女樂。王府樂戶劉良的女兒、樂工楊騰的老婆劉氏,混在女樂被獻了上去。哪成想,繼承了祖父明憲宗鍾愛熟女心理的明武宗,見了劉氏之後頓時驚為天人,將她收入了賬內。由於還需要巡邊,帶著劉氏多有不便,因此暫時將她退回了晉府。這才有了返程時直奔太原的舉動。
“戊子,上駐蹕太原。初上在偏頭關,索女樂於太原。有劉良女者,晉府樂工楊騰妻也,以謳進,遂當上意。及自榆林還,復召之載以歸。自是大見寵幸,飲食起居必與偕。左右或觸上怒,陰求之,輙一笑而解。江彬諸近幸皆母呼之,曰劉娘雲。”(《明武宗實錄》)
本來皇帝巡邊是一大政績,結果因為一個“劉娘娘”,卻成了明武宗眾多黑點之一。對朱知烊來說,皇帝陛下駕臨封國並不是什麼好事,若是能選擇這種面聖機會他肯定是絕對不要的。好在明武宗只在太原待了十天就起駕回京了,否則估計朱知烊會因那小心臟承受不住壓力,而英年早逝了。
嘉靖十二年(1533年)三月二十五,朱知烊薨逝,享年45歲,賜諡曰端,史稱晉端王。因其無嗣,圍繞晉王爵位應該由誰承襲,引發了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當然這個話題與已經去世的朱知烊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