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11已經來了,iOS仍然沒有想要開源,Android的更新步步為營,HarmonyOS好多網友都說還是個孩子,SymbianOS的身影早已淡去無蹤。那麼,誰會是下一個諾基亞呢?
說到諾基亞,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就連00後也偶爾會聽到它的傳說。但“諾基亞”三個字映入眼簾,80後們,恐怕會感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錦瑟年華,彈指一揮”!對於80後一代,諾基亞或許有著更豐富的含義。
畢竟,曾經的諾基亞,就像今天的蘋果,“都能砸核桃”。
諾基亞從1998年開始,便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就連當時的三星也是諾基亞的馬仔。諾基亞作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制造商長達15年之久,這家芬蘭公司的手機在整個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無處不在,曾經的諾基亞在手機行業的地位,就好比當今蘋果在手機行業的地位——“舉世聞名,引領潮流”,然而,它也是說倒下就倒下了,並且再也沒有爬起來,就像一個強大的身軀中了德爾塔的毒。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蘋果會是下一個諾基亞,我只是想說,如今的蘋果很強大,像極了曾經的諾基亞。還依稀記得,在2012年第一季度末,三星在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方面超越各大對手,諾基亞的表現也從那時開始斷崖式的下滑。時間來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小米手機銷量已經超越蘋果晉升全球第二了。前兩天的新品釋出會上,雷總還撂下狠話“三年做到全球第一!”
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這種消費類電子產品,其迭代是冷血與無情的,像極了後浪。
1965年,英特爾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觀察到,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正在迅速增加,推動晶片的計算效能呈指數級提升,同時還大大降低了成本。摩爾預測,在未來十年,晶片單位面積中電晶體的數量將每年翻一番。1975年,他將這一預測修改為每兩年翻一番。他的預測通過了時間的考驗,至今仍然有效!
電子產品的迭代按著摩爾定律指明的方向大步向前,每一代產品都在既有產品之上有所突破,就像長江的後浪,把前浪狠狠地拍在沙灘上,之後自己便成了前浪。每一代新產品,都要把上一代產品按倒在地並輔以揉搓,根本不需要競爭者親自動手,一般情況下,自己就辦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來江湖上已經失傳已久的一部武林秘籍——《葵花寶典》。葵花寶典的第一頁便註明“欲練神功,引刀自宮”。為了稱霸江湖,敢於向自己開刀,儘管有些許殘忍,但這種狠勁,也堪稱得上一聲“此乃真漢子也”!當然,這屬於專業動作,請勿效仿。我們只需要領會其敢於“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精神便好。
那麼問題來了,蘋果會是下一個諾基亞嗎?
單從作業系統上來講,iOS的情況恐怕不太樂觀。
對於作業系統,目前來看,有兩大非常明顯的趨勢,簡言之,可以概括為“一輕一通”。
輕,是指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輕的”可以放在雲端,並可以隨時輕鬆呼叫,甚至根本就是執行在雲端,使用者免安裝,當然這一點可能需要5G或者更暢快的網路環境支援。另外方面就是,整個操作體驗,流暢絲滑,用起來感覺很“輕”,給人以“嗖嗖”的快感;
通,就是指打通多終端,也就是現在經常講的生態作業系統。狹義的“通”,就是多屏協同,只要是塊螢幕,都能共享操作,一套作業系統,從手錶、手機、平板、桌面、電視等等有螢幕的終端無縫切換。在狹義這一塊,蘋果生態的使用者體驗還是處於前沿引領地位,其它廠商也在急速追趕。廣義的“通”,就是“互聯互通”,一套作業系統打通所有的電子產品終端,實現生態全覆蓋,屬於物聯網的範疇。這方面,就是HarmonyOS正在高調做的事情,HarmonyOS要實現“統一OS,彈性部署”,“一套作業系統,滿足大大小小所有裝置的需求,小到耳機,大到車機,智慧屏,手機等,讓不同裝置使用同一語言無縫溝通”。搭載HarmonyOS 的每個裝置都不是孤立的,在系統層讓多終端融為一體,成為“超級終端”,終端之間能力互助共享,帶來無縫協同體驗。但不得不承認,在廣義這一塊,小米跑的比較快,小米的智慧家居周邊產品目前最全面,覆蓋了生活及辦公的多個方面。
2021年8月10日小米MIX4正式釋出,就目前手機單品的革新,各大廠商都是處於擠牙膏階段,並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小米MIX 4搭載了UWB技術,並且做出了一些獨特的功能,能令裝置間實現無感定向傳輸和操控,併為其命名為“一指連”。小米“一指連”UWB技術已經實現釐米級定位和±3°的角度測量精度,並推出了“一指操控”和“一指投送”兩大創新功能,這些功能確實是“指向未來”的,將為多裝置智慧家居控制提供極大便利,帶來具有先鋒性的智慧家居控制創新體驗。雖然除小米外,蘋果、三星等大廠均早已將UWB技術應用於旗下多款手機及可穿戴裝置等產品中,但就目前國內情況來看,小米周邊產品多、生活場景滲透廣,這次又正式推出“一指連”,其在未來3-5年的競爭優勢已初見端倪。
這就不得不提“客戶粘性”和“轉移成本”兩個概念了,其實很好理解,舉個例子,李四購買了一部蘋果手機,覺得太好用了,所以決定手機以後就只買蘋果的,這對於蘋果來說,就是有了客戶粘性,但是這時候讓李四去換成另一部非蘋果手機,李四付出的成本還是比較小的,最多就是犧牲了一部蘋果手機錢和“好用”的體驗感。然而蘋果“不想讓李四走,只想讓李四留”,於是推出了與蘋果成套使用效果最佳的手錶、耳機、平板、電腦等產品,果不其然,李四統統購買回來使用,這時候李四發現,要想換掉其中的任何一款產品都很彆扭,“如果換,請全換”,這犧牲的可就不是一部蘋果手機的錢了,李四在蘋果這裡的轉移成本明顯提高了,甚至覺得被蘋果全家桶“綁架”了。
在未來幾年,你有可能單品上更強,但人家玩的是綜合實力“全家桶”。客戶粘性和轉移成本可能會成為消費類電子產品競爭的主抓手,哪家廠商的全家桶更“全”,產品生態的體驗感更一體化,哪家廠商將擁有更深的“護城河”。8月11日,小米智慧生活官方宣佈,小米 AIoT有了新的名字:小米智慧生態。它的外觀來自小米LOGO的線條,看起來“簡單”的括號,可以囊括很多裝置、場景、連線方式,並隨著使用者的需求,不斷變化、不斷升級。對於雷總的“全球第一”,還是可以期待的。
反觀iOS,我們發現,它還在“原地打磨”現有的幾大件產品,似乎顯得有些被動。同樣有些被動的還有Windows。今年6月,微軟推出了新的Windows 11系統,目前升級推送計劃仍在完善當中,估計離正式上線也不遠了。從Win10的支援觸控式螢幕,到Win11的支援原生安卓應用和多屏協同的“去硬體化”,感覺微軟都是在“被帶節奏”,除了現在正在碼字的這檯筆記本之外,一時也想不起微軟還有什麼周邊。從這個角度來看,微軟的壓力比蘋果還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像“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樣,沒有什麼大而不能倒,反而是越大,倒的時候,越無法挽回。
以上芸芸,不過自說自話,歡迎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討論。
備註:以上部分內容根據公開資訊整理彙總,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刪除,十分感謝。並歡迎諸位不吝賜教,交流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