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紅亮
記憶中的味蕾
在河南省的一些地方,有一道傳統美食——酸湯麵葉。
在歷史的年輪中,這道地方美食流傳了很多年。長此以往,經久不衰,代代相承,不曾失傳。
酸湯麵葉,成為河南的許多人,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 ,及難以忘懷的感覺味蕾,更是逢年過節的一道美食。
這道美食 ——
到底是由誰首次發明製作?
究竟是什麼開始首次製作?
具體流傳多少年?
還能流傳多少年?
這些內容,沒有人去考究,沒有人去調查,沒有人去記錄,沒有人去做出詳細的史料、資料、資料等方面的記載,有的只是無休止的溝通、交流和探討。生活中的人們,究竟怎麼把酸湯麵葉做的更好。
它製作簡單,味道可口,酸香鹹辣 ,回味悠長。
過去的人們手工擀麵葉,現在的人們用餃子皮或餛飩皮,從中間切一刀,形成面葉。關於面葉的製作,完全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隨心所欲的加以完全。
酸湯麵葉的製作,則因人而異,因地而已,個人口味,鹹淡程度,不打折扣,精心製作。
它酸、鹹、辣、香,令人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代替藥物的美食
在我的記憶裡,我娘製作的酸湯麵葉是很好吃的。
娘先在面盆裡盛入適量的麵粉,再倒上涼水,用手在面盆裡和麵,面和成後,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把面擀成圓形的、薄薄的面塊,然後,在面塊上劃上幾刀,面葉就做成了。
然後,鍋裡燒上水,娘又取個碗,裝入切好的蔥花、芫荽,放入鹽、花椒麵、味精、醋、芝麻香油,鹽一會兒。
待鍋裡水煮開,娘把做好的面葉放進鍋裡,煮個兩三分鐘,再把鹽好的蔥花等倒入鍋裡。然後,端鍋,放在灶臺上。
這道饞人的酸湯麵葉就做好了。
我幼年的時候,村裡的人,大多沒有錢,經濟很困難,沒錢買藥,不管是誰,頭疼發熱的,只要吃碗酸湯麵葉,蒙上輩子出出汗,病就好了。
哥、姐身體好,平時沒有什麼病症,娘很少給他們做酸湯麵葉,我身體不好,經常感冒發燒什麼的,娘沒少給我做酸湯麵葉。
我吃了酸湯麵葉,躺在床上發發汗,睡上一覺,疾病也就好了。
在我們當地,酸湯麵葉,完全可以當成藥物來使用。它可以讓人解酒、發汗、開胃、助消化,潤腸道,軟化血管等諸多功能。
難怪年邁的爹孃,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不無感觸的說:咱年輕那會兒,有個感冒等小病什麼的,根本不用去醫院,做一碗酸湯麵葉一喝,睡一覺就好了。現在的許多人,頭疼感冒發燒什麼的,不到醫院打吊瓶就好不了。這到底是人不結實了,還是環境治理的問題,還是飲食方面的問題,還是藥物的問題,還是人類進化的問題?這到底是啥問題?!
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我童年的時候,我們當地人做的酸湯麵葉,完全可以和其它地方的人做的薑湯相媲美。
連碗帶飯扣到臉上
幾十年前的一個冬天,劉大哥感冒了,在床上躺著。“哼啊嗨”的哼叫個不停,讓人看了,著實的心疼。
劉大哥感冒難受,心煩意亂,情緒激動,看見誰都來氣。
劉大嫂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差點眼淚都流下來了。
劉大嫂未出嫁的時候,在孃家嬌生慣養,沒有下過農田,沒有做過飯,茶飯頭不咋著,實在不敢過多的恭維和誇獎。
她嫁給劉大哥後,才在公公婆婆和丈夫的調教下,比葫蘆畫瓢的學著做飯。
後來,劉大嫂的公婆相繼去世,在家做飯的事,就落在了劉大嫂一個人身上。
那個時候,男人就是下田幹活的,女人就是在家做飯的。男人裡裡外外“一把手”,啥事都當家,女人只管在家做飯洗衣幹家務,至於其它的事就不要再管了,其實,家中的大事、小事,根本不用婦女們管。
那個時候,男人是可以打老婆的,有些心狠手辣、惡貫滿盈的男人,可以堅經常不知輕重的毆打自己的老婆。並且,他們不以此為辱,還以此為榮,到處宣揚自己的本事、能耐和能力。
劉大嫂特意給他做了一碗酸湯麵葉,端到劉大哥面前。
劉大哥坐在床上,接過碗,用筷子夾起面葉放進嘴裡,嚼了幾下,嚥進肚裡。他又喝了兩口湯,品了品味。
然後目不斜視的瞅著劉大嫂說:這酸湯麵葉都放了什麼作料?
劉大嫂唯唯諾諾、小心謹慎的說:只放了鹽和醋。
劉大哥怒吼:我感冒了,需要發汗,酸湯麵葉裡面應該多放些辣椒和花椒麵,你倒好,只放些鹽和醋,你真是笨的出奇的娘們。
劉大哥端著飯碗,大喊大叫,氣得渾身哆嗦。
情急之下,他端著碗,連面帶湯一下子扣在劉大嫂的臉上,她的臉上頓時血就流下來了,隨後,燒開的湯水,把她臉上燒出了大小不一的水泡。
劉大嫂雙手捂著臉,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了起來。
劉大哥接著怒吼:趕緊去院裡洗把臉,自己去診所找醫生止血去。
劉大嫂言聽計從的去院落裡洗了臉,又到村裡的診所止了血。
劉大嫂去村裡的診所止血。
劉大哥獨自一個人躺在床上,惱羞成怒的怒罵:
媽來個逼,我咋娶了這麼一個豬狗不如的女人,整天啥都不會幹,啥都不會做,連個一男半女都不會生,就會吃喝拉撒睡,咱走著瞧,有朝一日,我非把這個女人打死,以解我心頭之恨。
從那以後,劉大哥不怕老婆,劉大嫂不會做飯的事,就在不大的村裡傳播開來。
心靈手巧的朱大嫂
幾十年前,朱大嫂三十多歲,能說會道,心靈手巧,手腳勤快,不是個笨人,她洗衣做飯幹家務,一樣不落,樣樣精通。她學啥會啥,幹啥像啥,在農村,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手。
關鍵是,這傢伙頭腦靈活,心地善良,平時,在家知道體貼心疼人。再加上又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朱大嫂在家很受人待見。尤其她的公婆走那說那、逢人便誇自己兒媳婦的好。
朱大嫂做飯做得好,特別會做酸湯麵葉。
平時,一家老小,不管是誰,頭疼感冒發熱什麼的。朱大嫂特意做一碗酸湯麵葉,色香味俱佳。病人一吃,再蓋厚被子,睡上一覺,病就好了。
農閒季節,朱大哥坐在村東頭的麥秸垛旁,跟村民們聊天時,總是喜笑顏開的說:我日他姐呀,我娶這女人算是娶對了,不但她會生兒育女,而且還會做家務,更重要的是,她通情達理,溫柔賢惠,尊老愛幼,體貼家人,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女人,娶她為妻,我很知足啊!
朱大哥不加掩飾的說笑,往往會引起和他聊天的人們,投去羨慕的目光。
逢年過節的美食
在我童年的回憶裡,酸湯麵葉,這道美食,不是啥時候都能吃的,往往需要等到逢年過節時才可以吃得到。
這是為什麼呢?
平時,因為娘要下農田幹活爭公分,根本沒有時間做酸湯麵葉。
只有農閒時,家人有病時,逢年過節時,才可以吃上它。
在我們這裡,就有“大年二十三兒,家家戶戶吃麵葉兒”之說。
這個面葉,就是酸湯麵葉。
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各種飲食方面的食材,豐盛又充足。
平時,只要想吃酸湯麵葉,娘都會做,只不過製作面葉的方法和過程和過去大不相同。
過去是擀麵葉,現在我們可以在集市上買餛飩皮製作面葉。
不過,娘做的酸湯麵葉的味道沒有變,還是簡單的食材,還是傳統的技法,還是傳統的步驟,還是我童年記憶中的老味道。
現如今,我之所以喜歡吃娘做的酸湯麵葉,一種原因,是為了懷舊。另一種原因,是為了傳承。更重要的一條原因,是不能忘記娘,不能忘記娘做的美食,不能忘記孃的養育之恩。
但願能永遠吃到娘做的酸湯麵葉,亙古不變,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