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點選右上角“關注”,奇石圈與你一起玩轉奇石!
“龜紋石”,顧名思義,就是紋理酷似龜背之紋路的石頭,又稱“龜背石”、“長壽石”。該石種在我國的臺灣、浙江、重慶、山東和湖南等地均有分佈。其中,質地最細膩、紋理最精緻、且儲量最豐富的非湖南郴州的龜紋石莫屬。近年來,隨著石展的遍地開花和網路直播的迅速崛起,湖南郴州龜紋石也逐漸被全國各地的石友所發現和喜愛。
作為一個新興石種,湖南郴州龜紋石(以下簡稱龜紋石)的認知度自然無法和傳統名石相提並論。而關於龜紋石如何賞玩,不少石友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在他們看來,所有龜紋石似乎都長得差不多——圓鼓鼓的石體上佈滿了縱橫交錯的紋路,雖然特點鮮明,卻千篇一律,缺少變化。
沒錯,猛一看確實如此。但如果你再仔細看一看,並認真對比就會發現:它們彼此之間是多麼得不同。既然不同,從賞玩和收藏的角度而言便有優劣之分。那麼,龜紋石該如何賞玩和分辨優劣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身近四年的賞玩感悟,來談一談淺知拙見。不當之處,還望大方之家批評指正。
現代賞石的評價標準有“形、質、色、紋”(日韓及臺灣賞石三要素僅有前三者)一說。依筆者愚見,賞玩龜紋石,其評價標準的順序應為“一紋、二形、三質、四色”。下面,就依次予以說明。
一紋
龜紋石的紋既是最直觀的欣賞點,也是有別於其他石種的最大亮點。因此,評判一方龜紋石的優劣高低,首先應該看紋。龜紋石的紋看似雷同,實則各有差別,甚至可以說是千差萬別。那麼,怎樣的紋為優?何種的紋為劣呢?筆者以為主要看三點:一看是否形成了明確的主題;二看美觀度;三看稀有性。
就主題而言,天然生成的龜紋石密密匝匝、縱橫交錯,能形成一定的主題實屬偶然。因此,能否形成主題是判斷其有無收藏價值的第一標準。綜合來看,龜紋石的紋所形成的主題較為常見的有:昆蟲類(如甲蟲)、太陽類、文字類、花草類、龜甲類、蛛網類、蜂巢類等。其中,龜甲類、蛛網類和蜂巢類相對較多,其他幾類則比較稀有。就美觀度來說,在主題相同的情況下,紋路越美觀龜紋石的收藏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此外,有些龜紋石的紋雖然沒能形成明確的主題,或因為簡潔或因為有規律感,而美感十足。這樣的龜紋石或許收藏價值不高卻也同樣值得賞玩。關於稀缺性,就是指紋的稀有程度。“物以稀為貴”,在主題和美觀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紋路越有缺則收藏價值越大。反之,有些紋雖然形成了主題,也有一定的美觀度,卻較為常見,其收藏價值就會打些折扣。
二形
龜紋石屬於結核石的一種,其絕大部分的形狀都非常規整,不是正圓便是橢圓,也存在少量的異形(多為兩個或多個大小不一的龜紋石的疊加或伴生)。針對規整的正圓和橢圓形,要評判它們的優劣,首先需看其與紋理所形成主題的契合度。如紋理形成了龜甲主題,其形狀若是橢圓便會更加契合;如紋理形成了太陽主題,其形狀若是正圓則會更加美觀。其次,還要看其形狀的飽滿度,正所謂“寧玩圓蛋蛋不玩薄片片”。當然,也並非越飽滿越好,而是應與其紋或形所呈現的主題契合為宜。異形龜紋石因為相對稀有,本身就已具備一定的賞玩價值。若其形狀能呈現出明確的主題,則更為難能可貴。
三質
龜紋石的學名叫菱鐵礦結核石,它的主要成分有:鈣、矽、鐵、錳、磷、石英、瑩石等。其莫氏硬度為4—6度,總體來說質地較為堅硬且細膩。若要進一步區分辨別,則主要看其出產環境。根據出產環境,龜紋石主要分為四類:河床水衝料、河床底料、山料和地表風化料。就其質地的溫潤度而言,天然的河床水衝料最佳,需敲殼的河床底料次之,山料再次之,地表風化料最次。
四色
龜紋石的顏色主要有四種:黑色、紅色、棕色和灰色。因為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尤其是含鐵元素的礦物質),在長時間地與空氣接觸或盤玩後,其都會因發生氧化反應而變色。一般來說,常見的敲殼料最初的顏色多為灰色,洗刷之後為黑色,經過一段時間的盤玩和氧化則會逐漸變為棕色或紅色。而水衝料和風化料因為早已在空氣中充分氧化,所以基本上都是棕色或紅色,少量的黑色應該是鐵元素含量較少的緣故。總結來說,除了天然水衝料和風化料,大部分龜紋石的顏色都會發生變化。因此,相對而言在評判標準中便沒有那麼重要。不過,正是因為其顏色會在盤養過程中逐漸變化,從而讓龜紋石具有了一種獨特的賞玩樂趣。
以上僅是個人對龜紋石賞玩的一些淺見。歡迎更多喜愛和收藏龜紋石的朋友們能夠不吝賜教,發表高見,分享經驗。
喜愛奇石的石友們,關注頭條號“奇石圈”後,點選下方卡片加入奇石圈的官方圈子,來圈內欣賞更多名家美石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美石,還能與全國各地的石友們一同交流玩石心得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圖片:來自產地石友,僅供參考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