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的故事始於恐龍滅絕。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全球性的長時間氣候冷卻,大部分植物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消失,植食性恐龍也因沒有食物而死亡,而肉食性恐龍也因沒有食物來源,也漸漸滅亡,僅有小型動物和少量植物倖存下來。
在這次撞擊事件中,曾支配地球陸地生態系統長達1億4千萬年之久的恐龍全部滅絕,哺乳動物崛起成為主導階級,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出現了豐富多樣的進化熱潮。在接下來的一千萬年裡,地球上出現了三到五千種哺乳動物,包括最早的鯨魚、蝙蝠、齧齒動物,以及對人類故事至關重要的猴類靈長類動物——我們最早的祖先。
然後這些史前靈長類動物很快經歷了許多變化,第一次重大發展發生在六千萬年前,當時進化線分為“溼鼻靈長類動物”和“幹鼻靈長類動物”,這是向智人緩慢發展的關鍵時刻,直到兩千萬年前,才發生了另一項重大發展。第一隻猿的到來,被稱為原康修爾猿(學名Proconsul)。
雖然原康修爾猿在行為上仍然很像猴子,但它已經開始呈現出在今天看來越來越像人類的身體特徵,例如它們沒有尾巴。
而我們從猿到人類的第一個重大步驟是隨著地猿進化而來,地猿是第一個真正的雙足動物。發展出了用兩條腿走路的突破效能力,以及具有可對置的大腳趾、小的切割牙齒和與猿非常相似的大腦大小。
從這裡開始,它在進化時間表上取得了巨大進步,距今 400 萬年前——第一個南方古猿進化了。南方古猿保留了類人猿的特徵,包括長臂和短腿,但它們變得更加人性化,這主要歸功於一個變化,早期物種中存在的對身大腳趾現在已經移動到面向前方。這意味著他們更加適應了可靠地行走,從而解放了他們的雙手,可以使用已知最早的石器工具。
南方古猿在大約 200 萬年前蓬勃發展,最終產生了“人屬”,學名HOMO,人類歷史就在這裡真正開始。人屬的第一個成員是能人。通俗地稱為“Homo habilis”(學名),能人的發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不斷擴大的工具使用範圍。在距今190萬年前,能人進化出了一個新的分支——直立人,這是向現代人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
直立人是第一個與現代人比例非常相似的人,與我們相比,直立人的腿相對較長,手臂較短,這使他們可以完全適應在地面上(而不是在樹上)生活,這也導致了直立人成為了第一個遍佈歐洲、亞洲和非洲的群體。
在 190 萬年前到 10 萬年前的這段時間裡,由於直立人的遷徙模式,人屬的新成員開始在世界地圖上湧現。隨著每個新物種為適應不同的環境而進化,這些不同的人類群體開始在不同的歷史點上分化和交叉,從而形成了複雜的進化線網路。
這使得我們很難推測我們現代人是從直立人之後的哪條進化線進化來的,我們可能直接從直立人進化而來,又或者從在它之前或之後分支的幾個物種之一進化而來。但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人類的進化從未停止。
儘管大多數人認為我們現代人就是人類進化的最終體,但事實上,人類的進化仍在持續,例如,智齒的逐漸消失,我們的祖先擁有比我們更強壯且大的下頜,這可以幫助他們咀嚼堅硬的根莖、堅果和葉子。需要咀嚼什麼樣的食物促使人類進化出相應的牙齒。
智齒是第三大臼齒(又稱第三磨牙),是用來咀嚼粗食纖維樹根樹皮這類食物對人類消化系統提供幫助的牙。但隨著人類的進步,食物越來越精細,人類逐漸退化不需要的東西,下顎體積變小,而在頜骨上幾乎沒有智齒的生長空間,上顎也沒有了對咬牙。與闌尾一樣,智齒成為了退化器官。
又或者,逐漸萎縮的大腦,在過去2萬年的時間裡,人類大腦的平均腦容量已經從1500立方厘米縮減到1350立方厘米,相當於減少了一個網球的體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變笨了,相反,腦容量的縮減使它可以更有效地處理一切,就如同今天我們看到的電腦處理器一樣。
對此,劍橋大學人類進化學教授羅伯特-福利表示:“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變化是一個持續和逐漸進行的過程。我們人類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它更像是一塊油灰,形狀隨時都在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