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作為一個熱帶島國,宛如印度半島上的一滴眼淚,鑲嵌在廣闊的印度洋海面上,有著“寶石王國”、“印度洋上的明珠”等美稱。然而,與其海濱度假勝地的美名同樣遠揚的還有島上激烈的民族衝突。
斯里蘭卡的內戰,中印之間的隱秘較量,印度損兵折將還賠了總理。
追根溯源:斯里蘭卡內戰的起因
在斯里蘭卡,斯僧伽羅族和泰米爾族之間衝突曠日持久。
斯里蘭卡獨立以後,僧伽羅族人作為佔據島上人口總數74%的原生土著民,執掌國家大權,在此期間,斯僧伽羅族和泰米爾族之間的矛盾不斷,長期的放任發酵,事態不斷擴大,直至斯里蘭卡內戰全面爆發。
究其根本,殖民統治的歷史遺留問題是斯里蘭卡民族衝突的根源。
泰米爾人是早期英國殖民斯里蘭卡時期,從印度馬德拉斯省招募至斯里蘭卡種植園充當廉價工人的勞工。因此,無論是早期還是現今,斯里蘭卡的僧伽羅族仍依對泰米爾人嗤之以鼻,時常用歧視的目光看待這群殖民時期遷移過來的移民。
當然,造成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矛盾的死結,並非簡單的外來移民問題,因為如此,僧伽羅人大可一直保持原住民的優越感,對泰米爾人實施懷柔招安政策——但是事實上,這群被他們投以蔑視目光的外來移民,曾經一度把持著島上的大小事務。
殖民當局扶持泰米爾人佔據各方面的主導權,而斯里蘭卡當地居民卻一直認為這些泰米爾人及其後代都不是斯里蘭卡人,而是印度人。
並在斯里蘭卡獨立之後,斯政府解決泰米爾人國籍問題時,明確表示,97.5萬泰米爾人,斯里蘭卡政府只接受30萬,並相應的給予其斯里蘭卡國籍,印度需接收52.5萬,並在15年內遣返印度,剩餘15萬留待以後分批解決。
泰米爾族人一開始只餘30多萬人留在島上,但在近年的斯政府人口普查中卻佔到了18%的比例,這無不在昭明,隨著泰米爾人比例的不斷增大,斯政府需要對泰米爾人的政治、經濟、教育、就業等問題進行重視。
可事實是,斯里蘭卡獨立以後,以僧伽羅族人為主導的斯政府對泰米爾人進行了嚴重的種族歧視,這一政策主要表現在教育領域。泰米爾人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北方省和東方省,因此泰米爾人一直將讀書升學作為唯一的出路。
在斯里蘭卡族人將“教育就是土地”喊得震天響之際,泰米爾人的文化水平普遍高於僧伽羅人,在政府機關中任職的泰米爾人所佔比例不低。
面對這一現狀,僧伽羅人執掌的政府精英希望保持對政府權力的壟斷,開始接管教會學校,改實施雙語教學為僧伽羅民族語言教學,同時為泰米爾學生升學設定重重障礙。
如設定不同的分數線,5年內5次改變錄取辦法,這一連串做法使得泰米爾族人大學生人數銳減,不足改革前的一半。
這一連串赤裸裸的歧視欺壓政策直接導致泰米爾人提出了“武裝鬥爭”的綱領,在泰米爾人尋求提高民族地位無果後,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以建立“獨立的泰米爾國”為宗旨成立。
僧伽羅人錯在何處?
第一,錯在以激烈而粗暴的方式對泰米爾人進行族群歧視;第二,錯在對泰米爾人進行了政治、文化、宗教上的冒犯之後,沒有足夠的兵力平息叛亂,這無異於將國家至於水深火熱的內亂之中。
激化發展:印度干涉斯里蘭卡內戰
印度是地區性強國中最具對外干預傳統的國家,一面極力排斥區域外國家介入南亞地區事務,一面對本地區國家實施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響,極力塑造“以印度為中心的南亞秩序。”
印度泰米爾納杜邦6000多萬泰米爾人和斯泰米爾人在血緣、語言和文化上都有著廣泛的聯絡,在內戰期間,印度泰米爾人就時常為反動猛虎戰隊運送物資,為此斯里蘭卡政府多次對印度政府表示不滿。
可事實上,為猛虎戰隊提供戰備物資當真只是印度一個地區的人們的一廂情願嗎?這其中,當真沒有印度當局的默許和暗中支援?
斯里蘭卡地處南亞次大陸的南端,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斯里蘭卡與猛虎組織之間的衝突持續了將近30年,不僅嚴重破壞了斯里蘭卡國內的經濟建設,戰火更是波及周邊國家和地區。
因此,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一直以來都試圖以各種方式對斯里蘭卡戰局施加影響,以求敦促內戰早日結束,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多次發表宣告呼籲斯里蘭卡雙方停火,以求保護島上平民,美國、日本、中國多次從中斡旋,併為其提供人道主義救助和經濟重建援助。
其中,印度對斯里蘭卡戰局的影響最為持久。深遠、政策動機最為複雜,同時也最具爭議。印度之所以接入斯里蘭卡內戰,這與地緣政治、政治和安全利益、民族和宗教紐帶脫不了干係。
印度對斯里蘭卡內戰的干預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大致為1983年7月至1987年7月。在此階段內,印度公開支援斯里蘭卡泰米爾武裝部隊爭取更大的自主權。一方面,印度利用地區大國的輿論優勢譴責僧伽羅族人歧視斯泰米爾人的行徑,並稱斯政府是在進行“有組織的種族清洗。”
不得不說,印度施加的政治和輿論壓力可謂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從地緣因素上說,印度是斯里蘭卡的近鄰,斯里蘭卡西北部是斯里蘭卡民族衝突最為激烈的地區,這裡的戰火不可避免會波及保克海峽對岸的的印度南部地區,因此印度對斯里蘭卡戰事的干預處於安全與穩定的理由,可謂是師出有名。
其次,由於印度的外交具有民主主義色彩和宗教主義傾向。由於印度生活著多數泰米爾人,因此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與斯泰米爾人借同宗同源這層關係,在內戰時期也理直氣壯地互通往來,印度甚至以資金、物資、訓練地方式間接支援泰米爾激進民族力量。
另一方面,印度當局考慮到直接支援泰米爾恩成立“泰米爾國”必然會刺激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要求獨立,因此印度一面毫不掩飾地干預斯里蘭卡內戰,一面小心地把握著支援力度和尺度,以防止本國泰米爾人的連鎖反應。
第二個階段,即從1987年7月至1990年3月印度軍隊從斯里蘭卡撤離。在這個階段,印度更為赤裸地運用政治和軍事手段對斯里蘭卡局勢進行干涉。
一方面,印度極力敦促斯里蘭卡政府和泰米爾武裝組織透過談判達成協議;另一方面,印度直接出兵入駐斯里蘭卡,以軍事手段確保《關於在斯里蘭卡建立和平和正常狀態的協議》落實。
第三個階段,即從《關於在斯里蘭卡建立和平與正常狀態的協議》被破壞後至2006年6月。在這一階段,印度儘管嚐到了干涉斯里蘭卡內政的苦頭,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奉行“不介入”政策,無意再次介入斯里蘭卡民族衝突。
然而,正當印度打算在背後坐收漁翁之利時,更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禁止“猛虎”組織利用印度南部領土,以保護斯里蘭卡政府和泰米爾武裝組織達成的和平計劃。
此刻由印度一手養大的“猛虎”組織卻大為不樂意,尤其是在印度政府倒打一耙,對“猛虎”組織進行斷絕支援和捕捉成員的警告活動後,這隻被寵壞了的“猛虎”徹底翻臉了。
1991年5月,“猛虎”組織策劃了大張旗鼓的襲擊案件,多次大難不死的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沒能否極泰來,在準備派遣維和部隊進駐斯里蘭卡之際被炸死。
正是因為在深陷斯里蘭卡內政的過程中,印度可謂是折兵損將,財資損耗不小堪稱顆粒無收,拉吉夫·甘地的遇害更讓印度當局意識到,“猛虎”組織完全難以溝涉,喜怒無常,簡直是活生生的白眼狼。
因此,在第四個階段,也就是2006年7月,在印度的支援之下,斯里蘭卡政府對“猛虎”組織發動總攻,直至2009年5月“猛虎”組織投降,斯里蘭卡內戰結束。
印度在參與斯里蘭卡內戰過程中有多尷尬?前期以“猛虎”組織的同宗親緣粗暴插手斯里蘭卡內政,將所謂的“不結盟”政策丟到一邊,大喊“大家都是好兄弟”,妄圖在內戰中攪稀泥。
可當總理拉吉夫·甘地遇害之後,便以報復性姿態對“猛虎”組織進行了打擊,甚至於全力支援斯里蘭卡政府清剿“猛虎”組織餘黨。
甚至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針對準備準備斯里蘭卡軍隊的“戰爭罪行”及囚犯人權狀況進行相關調查時,印度當局快狠準地將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列為了恐怖組織嚴詞打擊。
細細剖析:印斯爭鬥中的中國參與
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博弈中還有中國因素?事實上這其中的中國參與並不以中國直接干涉斯里蘭卡內戰為表現形式,而是在於印度為了遏制中國影響力的南亞地區的拓展,主動拉近同斯里蘭卡的關係。
正是因為中斯關係在歷史上長期穩定發展,兩國在爭取印度洋成為和平區、反對某個超級大國為爭奪海洋霸權擴大領海的行動中取得了良好的合作。
早在進入21世紀後不久,中國就取代印度成為了斯里蘭卡第一大貿易伙伴,印度眼見著中斯關係的一步步改善,心頭越發焦急。
雖然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再次成為了斯里蘭卡第一大貿易伙伴,但彼時,印度在斯里蘭卡內戰期間對斯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的政策,以削弱中斯兩國之間的往來——而事實上中斯關係也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影響。
在印度的臆想中,中國正常發展的影響力擴大而密切的中斯關係,是中國蓄謀衝擊印度在區域內的主導地位及在斯里蘭卡的影響力,甚至是正在一步步侵蝕印度在南亞以及在印度洋的影響力,印度對此心懷怨懟。
同時,為了制衡當時對斯里蘭卡虎視眈眈的印度,斯里蘭卡當局利用中斯關係企圖深化與中國的關係。
一定意義上說,斯里蘭卡在內戰期間及內戰結束後一段時間保持同中國的友好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印度心懷芥蒂,希望獲得域外國家的支援,以制衡印度,即充分利用對中外交的實用性。
至始至終,印度對於斯里蘭卡一個小小的島國而言,他都是一個大國,距斯里蘭卡只有十幾海里的大國,這是印度及其領國不能避開也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因此,與其與枕邊虎狼謀皮,不如利用域外大國的影響力,從中轉圜牽制,以獲得一線生機。
印度國內甚至不止一位時政評論家分析道:“沒有一位斯里蘭卡領導人會放棄對印度打‘中國牌’。越來越多相信,中國在斯里蘭卡的‘存在’會迫使新德里對斯里蘭卡友善。”對於這一點,斯里蘭卡知、印度知、中國也不糊塗。
正是因為深知斯里蘭卡利用中斯關係,在中印之間徘徊的本性,中國才對拉賈帕克薩回應“中國和印度對於斯里蘭卡有何區別”時,反應大度和平和,這位斯里蘭卡總統如是說道:
“中方人員會在中國援建漢班托特專案工程竣工後離開斯里蘭卡,而印度人卻可以留下。這就是斯里蘭卡對中國和印度的區別。”
這一態度,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可以直接代表中國因素在印斯關係中的存在意義。
後內戰時代:中印在斯里蘭卡的經濟競爭
近三十年來,儘管斯里蘭卡國內局勢因內戰長期動盪不安,但其經濟卻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這一發展除卻自身政策的助益外,還離不開國家社會的大力支援,其中中國和印度等鄰國的援助和支援不可或缺。
自此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些有能力、有膽識的企業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全面參與周邊國家建設,這一行為既獲得了較為豐厚的經濟回報,又加深了同周邊國家的友誼於合作。
然而,正是因為印度長期將斯里蘭卡視為自己的後院和勢力範圍,面對斯里蘭卡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投資環境,成為中印兩國企業共同青睞的理想地的情況,印度懷揣著不安,大肆造謠中國公司承建漢班托特港口是對印度實施“珍珠鏈”全包圍戰略的組成部分之一。與此同時,一方面在經濟上安撫斯里蘭卡,另一方面理由軍事和政治手段對斯控制,以此來抗衡中國在斯的影響。
中國對斯里蘭卡的投資與合作專案轉型升級,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最先走向斯里蘭卡的企業,大多投資技術含量較低的產業,如活性炭、深海捕魚、自行車廠、橡膠木加工廠、玩具廠、汽車組裝、摩托車生產線、中醫醫療中心等。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科技產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斯里蘭卡經濟和社會逐步發展,中國公司開始進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行業。道路建設、碼頭和橋樑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了中國的身影,中國工人開始與斯里蘭卡交通部、鐵路局、航空港口等相關部門交流承攬機場快速鐵路專案。同時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和電信巨頭紛紛來華拓展業務,為斯里蘭卡提供網際網路通訊業務。
而對比中國 ,印度在斯里蘭卡投資則更為全面而系統。印度對斯的全面投資開始於斯里蘭卡內戰結束後,印度以幫助斯里蘭卡重建為名,不斷在斯擴大影響力。其中包括了能源、鐵路建設、安全、電力傳輸網、鋪墊深海電纜等多項協議和備忘錄。
此外,印斯兩國經濟合作方面的顯著特徵是印度對斯里蘭卡的政治輻射影響兩國經濟往來。雙方除卻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外,還加強了司法合作、為女性從商就業提供便利、遣返罪犯、加強雙方文化交流等六項諒解備忘錄,政治色彩十分濃重。
中國在斯的投資和建設進一步加強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斯雙方具有共同利益——印度口中所謂的“珍珠鏈”也不過是為了確保中國進口原油的運輸安全。因此,於情於理,中國並不會放棄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與斯合作。
但中國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斯里蘭卡總統曾有言:印度和其他只限於商業專案合作的國家不一樣,印度在斯里蘭卡的位置不可取代。這側面說明今後中印在斯里蘭卡的競爭會更激烈。
參考文獻:
[1]:朱東旭:《前夕斯里蘭卡內戰的根源》
[2]:張威:《印度對斯里蘭卡內戰政策的演變(1983-1990)》
[3]:程曉勇:《論印度對外干預——以印度介入斯里蘭卡民族衝突為例》
[4]:蒲奕江:《印斯關係中的中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