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沒有高血壓,但不代表中醫對高血壓就無計可施。高血壓的症狀,常常有眩暈、頭痛、耳鳴、疲勞、心悸、氣短等,屬於中醫眩暈病的範疇。
中醫治高血壓需要分清證型。
一、肝陽上亢型:脾氣急
肝陽上亢,類似我們平時說的“肝火旺”,這型別高血壓的人往往脾氣急躁。
還會有幾種典型症狀:
1、眩暈頭痛、口乾苦、面紅目赤、失眠多夢、頭脹耳鳴、舌紅苔黃等肝火旺的症狀;
2、以上症狀勞累和情緒激動後加重。
中成藥
1、天麻鉤藤顆粒
用於肝陽上亢,高血壓等所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眼花、手足震顫、失眠。
2、清腦降壓片
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頭痛、脖頸痛、眼睛紅、口苦等,或血壓增高見以上症狀者。
中藥湯劑
1、鎮肝熄風湯
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具體配伍、劑量因人而異,需就診後遵醫囑)
臨床常用於高血壓、腦血栓形成、腦溢血、血管神經性頭痛等屬於肝陽上亢,肝腎陰虛者。
2、龍膽瀉肝湯
瀉肝膽實火,現在多用於高血壓病、急性結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膽囊炎屬於肝膽實火者。
二、痰飲內停型:身材胖
這類高血壓常見頭又昏又重,像蒙了一層溼布一樣,或者頭重腳輕,同時還有胸悶,胃部脹滿,或嘔吐稀痰,吃得少,睡眠多容易困,身體倦怠沉重,大便粘膩或便秘。
“肥人多痰”,這類高血壓患者常常體型比較胖。這是屬於有溼濁的情況,也是我們俗稱的“溼氣重”。
中成藥
1、半夏天麻丸
用於脾虛溼盛,痰濁內阻所致的眩暈、頭痛、頭昏沉重、胸悶、胃部脹滿。
2、眩暈寧顆粒
用於痰溼中阻、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昏、頭暈,以及血壓升高見頭昏、頭暈者。
中藥湯劑
半夏天麻白朮湯
半夏、天麻、茯苓、橘紅、白朮、甘草。
用於眩暈,頭痛,胸悶,胃部脹滿,噁心嘔吐。臨床常用於耳源性眩暈、高血壓病、神經性眩暈、癲癇、面神經癱瘓等屬風痰上擾者。(具體配伍、劑量因人而異,需就診後遵醫囑)
三、腎陰虧虛型:老年人
這類高血壓患者頭痛時覺得腦袋裡面空空的,還有眩暈耳鳴、視力減退、兩眼乾澀、疲勞健忘、耳鳴、煩熱失眠、腰膝痠軟等症狀,好發於老人或身體虛弱的人。
老人頭暈
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
用於有眩暈耳鳴、內熱出汗、口燥咽乾、煩熱失眠等陰虛火旺症狀的高血壓患者。(具體配伍、劑量因人而異,需就診後遵醫囑)
2、杞菊地黃丸
用於有眩暈耳鳴、眼睛乾澀、怕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等眼部不適症狀較多的高血壓患者。(具體配伍、劑量因人而異,需就診後遵醫囑)
中藥湯劑
六味地黃丸加減湯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天麻、鉤藤、懷牛膝
用於高血壓有頭痛怕熱、眩暈耳鳴、口燥咽乾、煩熱失眠、面紅體瘦、腰膝痠軟等症狀者。
(具體配伍、劑量因人而異,需就診後遵醫囑)
特別提醒
1、臨床高血壓患者的中醫分型互動錯雜,遠不止上述三種類型(如還有氣血不足型、陽虛型等),所以需要專業的中醫醫師具體辨證後調整加減,遵醫囑用藥。
2、中藥偏向於對症狀的治療,以及對整體身體狀態的調整,而不是單純的降血壓,因此中藥不能等同於西藥的降壓藥。
3、一般情況下,西藥降壓藥和中藥可以都服用,但中藥湯劑和西藥需要隔開半小時以上,具體情況請遵醫囑。
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請註明來自頭條號黃藥師手記。
文中涉及處方、用法,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用,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
進與病謀,退與心謀。有問題歡迎理性討論、留言,祝諸君身體健康,諸事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