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 ,清代從滿清入關到辛亥革命勝利建立共和,共經歷了267年,在這267年間,清代玉器的製作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順治到乾隆時期。這一時期由於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政權還不穩固 ,宮廷造辦處還沒有設立,玉器的產量較小,玉器的製作基本還是繼承和沿用明代的技藝和風格,以仿古玉為主,特別是仿明代陸子岡風格的詩文玉器仍是當時社會的主流。
第二個階段乾隆到嘉慶時期。這一時期,由於乾隆在西域用兵,打通了和田玉運往內地的通道,加上康熙時期,吳三桂追擊南明勢力入雲南,開通了緬甸翡翠進入中原的路線,使大量的優質和田玉和翡翠運進內地。尤其是乾隆皇帝酷愛玉器(玉痴),在宮廷還專門設立了造辦處,極大地促進了制玉業的發展,出現了中國古代史上玉器製作最為昌盛的時代。業內把這一時期玉器的製作工藝稱為“乾隆工”。
第三個階段嘉慶後期到咸豐時期。這一時期由於受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國內經濟蕭條,國力下降,尤其是當時的制玉中心蘇州和揚州也處在戰爭的中心,再加上道光皇帝提倡節儉,反對奢侈,因此,這一時期清代的制玉業逐步蕭條,製作的玉器也多以小件為主。
第四個階段同治到民國時期 。這一時期由於連年戰亂,不斷的割地賠款,國內政局不穩,加上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庫空虛,宮廷制玉實際上已處於停頓狀態。而此時民間制玉卻比較興盛,出現了玉器的大量商品化,特別是因戰亂堵塞了和田玉進入內地的通道,致使這一時期製作的玉器工藝低下,用料較差,甚至出現了用地方玉或翡翠來代替和田玉製作陳設器具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