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華民國三年,也就是公元1914年,袁世凱作為臨時大總統,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統一貨幣,鑄造發行了印有他個人肖像的銀元,從此開始了長達幾十年以銀元為主要貨幣的經濟制度,雖然相比於紙幣,它更加笨重,攜帶不是很方便,但因為含銀量足,鑄造精美,老百姓也就慢慢習慣使用,因此後來還鑄造了民國八年,民國九年和民國十年三個版本,如今百年過去,它們早已經不在流通使用,只作為收藏品交易。
經過精細的統計,在袁大頭四個年份中,唯有民國九年的傳世版別是最少,市場公認的版本就更少了,僅有十個左右,它們分別是粗發、中發版、中發配小嘉禾、精發、精發三年背、牛口造7點年、大肩章、缺口造、斜口造、海南版。這些版本是目前市場交易的主要品種,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是喜聞樂見的九年大頭。
名譽版
- 缺口造
這個版本存世量極為稀少,是真正的一幣難求,屬於九年愛好者的終極夢想品種。主要特徵是袁像頭髮為中發,重點是“造”字的“口”部缺了上面一橫,所以大家稱它為缺口造,缺口乾脆利落。
袁像頭髮三大版
- 粗發版
這是最為普通常見的版本,主要特點是袁像頭髮很粗,幣面字型很粗,“年”字第一劃為圓頭,“造”口上有圓點暗記,“中華”兩字常見斷筆,背面嘉禾是大嘉禾紋飾。
- 中發版
它的存世量相對較少,主要特徵是袁像的頭髮較粗發版要精緻些,髮絲呈一縷縷狀態,字型較粗發版纖細,背面嘉禾紋飾也是大嘉禾。
- 精發版
這個版別是非常精美的,深受袁大頭銀元愛好者的喜愛,玩賞起來也甚有樂趣。整個幣面均為精雕細琢,人物圖案立體感極強,尤其是袁像的頭髮和鬍鬚,背面圖案為小嘉禾,在九點鐘方向缺一個小內齒,左邊二穗粒為閉芒,下面穗粒為翹芒。
精發大家族
- 配三年背
整體特徵與精發版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背面的嘉禾紋飾,它配的是大嘉禾圖案,在九點鐘方向不缺小內齒,左邊二穗粒呈現開芒狀態,下面穗粒也是不翹芒狀態。
- 配旋內齒
背面紋飾也是小嘉禾,主要特點是內齒相旋,呈現鉤芒狀態。
中發大家族
- 斜口造
這不是常見版別,但也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很多銀元發燒友全國各地尋找它,為它痴狂。主要特點是袁像頭髮呈中髮狀態,“造”字的“口”部向右下方傾斜。
- 小嘉禾
這是非常罕見的版本,也是很多喜歡九年大頭的愛好者所追求的,不過很少有人能如願以償。主要特點是袁像頭髮為中發特徵,背面嘉禾紋飾呈現小嘉禾狀態,在九點鐘方向缺一小內齒,左邊二穗粒為開芒,下面穗粒尾呈現翹芒狀態。
小嘉禾:它的嘉禾紋飾比普通嘉禾紋飾縮小一圈,與內齒的距離更遠一些,一對比就清楚
其他常見版別
- 牛口造7點年
主要特點是整體為中發版特徵,“造”字為牛口造,“年”字的點為7狀態,“九”字的“丿”起筆帶彎。
- 大肩章
這是九年大頭中很稀有的一種版別,很少有人見過,也很少見成交。主要特點是呈現中發版狀態,重點是袁像的肩章比普通的大,肩星呈現大而扁的狀態,背面嘉禾紋飾有十年的特徵,右邊穗粒尾是下彎鉤芒狀態,左邊穗粒為翹芒。
海南地方版
它是後來再造版,相傳是解放戰爭末期(大概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海南造幣廠單獨鑄造的。數量較少,但相比於其他袁大頭,它鑄造時間晚了三十年,所以儲存更完整,價格也較低。主要特點是沿用了九年精發的幣面特徵,可惜因為模具或者機器的原因,導致成品出現模糊漂浮的狀態,是九年大頭中最差的一種,被很多銀元愛好者忽略了。
其他版別
除了上述十種常見的版別外,九年大頭還有很多小眾版別,比如7點年連口造版、右芒勾版、斷筆華版、大耳版,未封領版等。由於民國時期,國家並未完全統一,還有不少地方軍閥有著自己的地域統治,為了穩定經濟,也學著北洋政府鑄造了一些地方版的袁大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軍閥版和私版,不過這些銀元大都屬於粗製濫造,銀含量不足,人物圖案立體感弱,因此很少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