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毛澤東,可能很多人心中會立即流過一股暖流,作為中國人民最偉大的領袖,是他領導共產黨和全國人民趕跑了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推翻了壓在農民身上幾千年的封建主義,戰勝了掌握社會經濟的官僚資本主義,建立起了新中國,給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帶來了幸福和光明。然而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卻意外沒有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那麼究竟是誰沒有將那一票投給毛澤東呢?他又為什麼不願意投那一票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有這樣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國內國外、各個民族,他們的身份不同、職業不同,但卻為同一件事情齊聚於北平中南海的懷仁堂,那就是——參加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共商國事。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也確定了新中國即將使用的國旗、國歌、國徽方案,並決定將北平改名為北京作為首都,開啟公元紀年。會議還有一項重要的議程,同時也是最吸引人關注的內容,那就是選舉中央政府委員會,選舉政府主席。
9月30日,莊嚴肅穆的會議現場,每個代表都嚴肅而又認真地投上了自己的選票,這些神聖的選票將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確定第一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自然,所有人的心中都早已明確那一位人選,唯有他,有資格出任主席,也唯有他,可以帶領新中國踏上騰飛的道路。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工作人員在清點選票時,竟然詫異地發現毛澤東少了一票。這在當時可是非常令人震驚的事情,大家都不敢置信,趕緊將此事上報給了周恩來,周恩來也很奇怪,不知道怎麼處理。還是毛澤東說道:“代表們有權利選舉主席,他們可以投給毛澤東,也可以不投給毛澤東,要尊重選舉結果,如實向大會彙報即可。”也因為此,毛澤東以一票之差未能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令所有人都覺得留有遺憾。
這唯一沒有投毛澤東的人,叫做張東蓀。他於1886年出生於杭州,早年曾留學日本,是我國最早傳播社會主義思潮的一員。他對改變中國改變人民現狀一直抱有極大熱情,並積極付出努力。他創辦雜誌,企圖傳播新思想來喚醒中國人民。在面對黑惡勢力、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他總會勇敢站出來猛烈地抨擊時政,他敢於批判袁世凱妄圖復辟稱帝,批判國民黨“亂黨之罪”。
1927年,他開始擔任燕京大學教授,風雷激盪歲月中,他用一支筆勇敢地攪弄風雲,在黑暗中為中國人民撥出一絲清明。他極為認同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主動利用身份為國家做了很多有利於抗日的工作。“七七事變”後,他積極聯絡各方,將學生送到安全的解放區,還集資購買了很多藥物送去了戰場。平津戰役打響後,他又多次勸說傅作義,為北平和平解放一事上具有突出貢獻。
但他信仰社會主義,不完全認同馬克思社會主義。他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反對官僚資本主義,也反對以革命形式重新分配土地,他主張建立一個“中間性的政制”。因此,張東蓀沒有給毛澤東投下這一票,不是他認為毛澤東不夠資格當選,也不是他心中另有人選,完全是因為他的理想信念與共產黨有偏差,他的理想國不是共和國,由於書生意氣,他幻想的政權並不適合新中國,也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1950年,張東蓀透過王志奇與美國聯絡,被民盟內部批判後開除,又差點被以“叛國罪”抓捕。毛澤東曾為此批示:“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也算是救了張東蓀一命。此後,張東蓀便賦閒在家,以種花蒔草安穩度日,直到1973年6月去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