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中,毛主席說:“抗日戰爭十個月的進步,抵得上過去多少年的進步。”這是因為“政治越改進,抗戰越能堅持;抗戰越堅持,政治就越能改進。”所以,“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的毒焰,也將洗清自己的汙濁”。
事實的確是這樣,當我們面對外部困難的時候,如果不和困難作鬥爭,被困難嚇倒,就一輩子受人壓迫。而勇敢地面對困難,和困難做堅持不懈的鬥爭,時刻保持自身的進步,人就會在戰勝困難的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蛻變——意志得到增強,心靈得到洗禮,思想得到解放,從而變成更好的自己。
面對外部的強大的壓力,勇敢地面對困難,卻不是說做到就能做到的;在和困難作鬥爭中,不斷地改進自身,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我們就從1931到1934這三年毛主席的經歷中,學習一下,怎麼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不怕困難,要心存光明
很多人為什麼面對困難慫了、怕了呢?就是因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不能把眼光放長遠,不能看到困難背後的那個光明的前景。殊不知打破了眼前的困境,就是一個光明的未來,這是很多人他們不能看到的,所以也就沒有堅持困難的信心。而一個人,想要把眼光放長遠,就需要心存光明;只有心存光明,才能看到被眼前困難遮住的光明。
毛主席最困難的時候應該是1931年到1934年遵義會議之前的這段時間,毛主席被迫離開了軍事領導崗位。在這個時期,紅軍經歷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和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雖然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勝利了。但是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卻是以丟失整個根據地,紅軍進行兩萬五千里長徵結束。
毛主席的無數次諫言獻策,都不被採納,打破第五次反圍剿的戰機一次一次地在眼前消失,三十萬的紅軍部隊到湘江戰役後只剩下三萬,這種痛心,我們光看到這樣的資料,我們就能夠感同身受。但是毛主席沒有放棄,沒有抱怨,還是在任勞任怨的工作,最後紅軍的撤離路線,還是毛主席親自挑選,所過河流的深度也是他老人家親自測量的。
在這三年當中,雖然精神壓力巨大,但是毛主席從來始終堅定信仰,心存光明,並且和教條主義作了堅決的鬥爭,讓更多的人,清了教條主義的危害黨,也終於等到了遵義會議招待的那一天,堅信光明,光明就會到來。
在困難中堅持,要敢於正視並改進自己的缺點
毛主席之所以受到了那麼大的委屈,是由於之前的毛主席不善於團結同志。教條主義之所以能夠得逞,就是因為毛主席沒有更多的人支援,所以毛主席才會被閒置了三年。在這個過程當中,毛主席也深度地反思,並且在深刻地認識到團結同志重要性,並且改進自身的缺點,積極的團結同志。
這就有了在遵義會議之前,毛主席在擔架上,不斷和洛甫、張聞天等探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一遍一遍的研究教條主義的危害,然後積極的和各軍團長聊天,聽他們的意見,給他們講解道理,從而獲得了極大多數人的支援,如此才會有遵義會議的召開和長征的偉大勝利。
毛主席的這個改變,不單是讓遵義會議順利地召開,並且在和張國燾作鬥爭的時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在抗日戰爭中關於“抗日民主統一戰線”上獨立自主的問題,與王明做鬥爭中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就是人真正蛻變所帶來的意義,對我們這個國家來說,一個人的蛻變,意味著一個新中國的誕生。
所以,一個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要心向光明,只有心向光明才能看到光明,才能堅持同困難作鬥爭;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並且勇於改變自己的缺點,才能蛻變為更好更強大的自己,為戰勝困難創造最好的條件。這就是我們看遵義會議這段歷史,我們應該學習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