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革命時期最殘酷的戰役,非朝鮮戰役莫屬。那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戰爭,除了戰鬥傷亡之外,非戰鬥減員人數也非常多,戰士們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承受著身體的極限。而其中上甘嶺戰役最為著名,幾乎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中國志願軍憑藉著靈活的戰術和強大的意志力,抗住了美軍的瘋狂攻擊,簡直是創造了奇蹟。而在上甘嶺之戰中,有三位指揮官,誰的功勞最大呢?
上甘嶺戰役是美方挑起的,原先他們就是想發動一次小規模的戰鬥,速戰速決,用這一次的勝利來一雪前恥。他們出動了第八集團軍,用最精良的武器,想花五天時間將上甘嶺拿下。但是他們萬萬想不到,這場仗越打越久,雙方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軍力,這一打就打了43天。這場仗不是他們想打就打,想結束就結束的,既然挑起了紛爭,那麼就要接受來自中國軍人的怒火。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的一線指揮員分別是王近山、秦基偉和李德生,他們都發揮出了自己最大的軍事指揮能力,讓戰爭快速發酵,扭轉了志願軍的被動局面,讓美軍嚐到了中國解放軍的厲害。
而此次戰役中最大的功勞應該是秦基偉的,因為戰役的前幾個階段的勝利都是在他的指揮下取得的。他的陣地戰和坑道戰在戰役開始發揮了很強大的防禦效果,避免了志願軍受到重大的損失,同時也為其他部隊的到來爭取了時間。如果一直堅守陣地戰的話,志願軍根本就沒有勝算,因為完全擋不住敵人的飛機大炮,沒幾天就被打完了。好在秦基偉及時改變戰略,挖坑道建戰壕,甚至還在裡面配備了廁所、廚房等,才躲過了敵人的多次進攻。第一階段打了7天7夜,秦基偉幾乎沒閤眼,就是一邊抽菸一邊守著電話,隨時接收戰役的最新進展。等到了第二階段的時候,又面臨著敵人的隨時反撲,這次有幾位將領都建議撤走,因此實力過於懸殊,再扛下去就打完了。但是秦基偉最終選擇了堅持防禦,甚至親自上場,就連他的警衛員也被補上去開機槍了,而這階段的防禦也為最終的勝利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除此之外,李德生也是此次戰役功不可沒的將領,他是秦基偉帶出來的 ,兩人配合默契,而且互相之間十分信任。李德生不負眾望,在後期沉著冷靜,守住了兩個非常重要的高地,對戰役的勝利非常有幫助。當然王近山的表現也很突出,他前期一直在幕後指揮,充分表現了他的戰略性眼光,敏銳地判斷出敵軍的小動作,因此才讓前方的部隊加緊部署兵力,以免被敵人趁虛而入。在戰役的最後時刻,他所採取的輪番上陣戰略也十分有效,抗住了敵人的進攻和反撲,還奪取了上甘嶺,從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場戰役的殘酷程度真的很難想象,每天都是槍聲炮聲,身邊沒有土,只有彈殼和炮火的殘渣以及犧牲戰士們的屍體,回想起來都讓人淚目。15軍一直抗在最前面,在最艱難的時刻,王近山想讓部隊撤下來,由王德勝頂替上去。但是秦基偉就是不肯退出來,最終只能兩個部隊配合輪番上陣,經過了26天的奮戰之後,終於拿下了兩個高低,贏得了勝利。在這場戰役中,雙方反覆奪取陣地高達59次,擊退美軍的進攻900多次,這樣激烈的戰役實屬罕見。其火力密度就像是流星雨一樣,陣地上的人忍受著強烈的衝擊和震盪,一不小心就會磕掉牙齒和舌頭,更甚者還被活活震死,場面格外殘酷。
即使是在這樣的艱難時刻,志願軍最終還是守住了陣地。這場戰役的勝利也將中國軍人的威名打了出去,讓外國軍隊知道,再強的武器也打不敗我們強大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