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的“神器”三眼火銃,為何在清朝被當做禮炮?三眼火銃有那麼差勁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眼銃是中國古代一種短火器,使用鐵或粗鋼澆注而成。外形為三根竹節狀單銃聯裝,每個銃管外側都有個小孔。使用時在銃管內新增火藥,最後裝填鋼球或者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小孔處新增火繩,使用時點燃火繩,引爆裝填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三個銃管可輪番射擊。在三眼銃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裝有長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該神器發射完火藥之後,還可以拿到當近戰武器使用。工作原理是:在火銃口連線一根引線,使用時在槍口塞上火藥,點燃引線放槍即可。歐洲在14世紀晚期就已經基本淘汰了這玩意兒,因為它的射程近,不易操作,破甲能力差。
三眼槍銃管短,不能三點一線瞄準,但它在三四十步還是有相當的威力和足夠的射擊精度。明朝一步五尺1.635米,營造尺:32釐米,量地尺:32.7釐米,裁衣尺:34釐米。三眼銃的最佳射程為三十步,也就是49.05米,破重鎧,五十步(81.75米)之外能重創不披甲目標,百步(163.5米)之外就沒有殺傷力了。
明末時,遼東各鎮幾乎都以三眼銃作為制式裝備,無論騎兵還是步兵都普遍裝備著三眼銃。根據遼東鎮於1630年的編制,正兵火器營的基本戰術單位”隊”,即是全裝備三眼銃部隊。
清朝坐天下後,不禁民間的火器,於是在大明朝被奉為“神器”的三眼銃在清朝徹底淪為老百姓辦紅白事的禮炮。
三眼銃在明代常見,但是射程近,比不了弓弩;再次裝填速度太慢。由於上述原因,三眼銃並沒有多大的發展前景被遺忘。但是三眼銃在民間卻留存至今,百姓使用只裝火藥不裝鑄鐵球的三眼銃當做驅魔嚇驅除邪物的工具,類似鞭炮的作用。現在在中國南方一些客家地區,依然可以看到三眼銃和這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