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魚鮮
潮汕有“九月魚菜齊”的俗諺。九月是海、河鮮的秋汛期,一般從九月至翌年的初春是很多魚類最為肥美、大量上市的季節,全年有產的草魚、鰱魚、鱗箭、松魚、烏魚等眾多淡水養殖魚,也是秋冬時節肉最肥、味道最鮮美。下面分述民間對秋季海、河鮮的食俗。
1.黃牆(也稱黃鰭、黃鯛)
黃牆頭較小,背側為灰褐色,腹部色淡,背鰭長,尾部帶有黃色,成魚長20多釐米,屬近海廣鹽性魚類,喜棲息於鹹淡水交界處:
黃牆全年有產,但秋季最為肥嫩,肉質細白鮮美,骨絲少,為中上品魚類,常有釣魚愛好者秋日到海濱釣之。本地海域已有大量的人工養殖,但養殖黃牆比不上捕撈的鮮美可口。民間食俗多為加配料生炊,較小的也有半煎煮。
2.龍舌魚(也稱鞋底魚,學名舌鰨)
龍舌魚體側扁薄似鞋底,呈舌狀,赤褐色,腹面灰白,體兩面均有小鱗,頭短,兩小眼都生在左側,體長20-40釐米。
龍舌魚8-10月為旺汛,大量上市,其肉質細嫩,味鮮美,肉間無骨刺,是較好的魚類。民間食法或用豉汁清蒸,或用普寧豆醬半煎煮。龍舌魚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質18.8%,脂肪3.1%。
3.帶魚
帶魚體延長呈帶狀,側扁細長,銀白色,頭窄長,口大,牙尖利。帶魚為暖水性中下層魚類,常棲息於近岸淺海鹹淡水及河口附近,夜間才到中上層遊動。
帶魚5、6月和9、10月均為捕撈季節,其肉嫩體肥,豐腴油潤,味道鮮醇。帶魚骨少肉多,價格與中等魚類相近,普通家庭都喜歡選購。烹調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油煎,兩面煎至黃赤之後,放些好醬油,使其鹹香甜美。另是放豆醬水、芹菜段生炊。還有油炸法,但熱氣較重,一般家庭少用。帶魚含多種維生和多種礦物質。中醫認為帶魚有補虛澤膚、和中開胃的作用,對病後體虛,乳汁不足,外傷出血等有所補益。
4.鯰魚
鯰魚體延長,呈紡錘形,光滑無鱗,頭平扁眼小,身滑有黏液,體綠褐至灰黑色,棲居水草叢生的底層,夜間覓食、捕食小魚蝦和水生昆蟲,分佈江河湖澗、水庫、山塘。也有生長於海的海鯰。
鯰魚9-10月最肥美,魚肉柔軟少刺,爽利滑潤,清鮮膏美,為中等檔次魚類。民間食俗是鯰魚炒鹹菜。也有人“紅燒鯰魚”,但要先切圈段油炸,然後再加配料香菇、白肉丁、紅辣椒、紅鼓油及其它味料一起墳煮。鯰魚含脂肪較多,還含糖和礦物質。此魚有補中、益陽、利小便、療水腫之功效。
5.佃魚(又稱豆腐魚、學名龍頭魚)
佃魚體柔軟,口大牙尖,色乳白,體長15-20釐米,性兇猛,為暖水性近海魚類。生活於沿岸海域及江河出海口處,每年春季產卵,潮汕沿海均有產,每年7-9月為旺汛。最適宜制湯,據潮菜大師朱彪初(已去世)介紹,佃魚煮湯標準配料是:蔥、蕪荽、冬菜、魚露、味精、胡椒。民間也有煮鹹菜的,但沒有朱師傅介紹的清鮮。民間還有“蒸冬菜佃魚”作家常菜。
6.草魚(鯇魚)
草魚體延長,略呈圓筒形,尾部稍側扁,背部青灰略帶草綠,腹灰白色,鱗大。草魚是我國四大淡水養殖魚之一。潮汕以池塘放養為主,全年有產,但秋、冬上市量最多。草魚棲息在江河湖塘中下層,習性活潑,行動迅速,以水草為主要餌料。現人工飼料多,影響了魚的鮮甜美味。
草魚肥厚多脂,肉質細嫩,肉晶亮鮮美而有些骨絲,民間食俗是生炊、油煎、炸,也常用於切片制湯或煮草魚糜。
草魚每100克食部約含蛋白質17.9克。脂肪4.3克,鈣36毫克,磷173毫克,鐵0.7毫克,此外還含有維生素趴,維生素B2,草魚有暖胃和中,平肝去風之功效。草魚腸可益眼明目。
來 源: 《潮汕食俗》
作 者: 吳奎信、丘彪、吳湘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