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潮和落潮,是一種很常見的水文現象,最早的定義,是海水受月球引力影響,水深呈潮汐漲落,海水水位上升,我們稱之為漲潮,海水水位下降,我們稱之為落潮,再後來,這個概念也被引入到到淡水水域,但是多稱之為漲水和落水。
當然,這種水文現象的原因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深究,畢竟我們也不是水文專家或者天氣學者,但是,這種水文現象,對釣魚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一、海水漲潮、落潮皆可釣
在海釣時,漲潮和落潮,其實都是適合釣魚的,當然,這個說法比較泛泛,因為針對不同的地形,如珊瑚礁、遠海、近海不同,細節上是不一樣的。
但是在大體上,漲潮會導致底層、上層的海水迴圈湧動,很容易刺激魚群的攝食慾望,魚的攻擊慾望非常強烈。而落潮時,則會將近岸、淺水區的食物沖刷到海水中。
會吸引大量的魚群在較淺的水域中覓食,而海邊的漁民們,也利用海水魚的這一特性,每當落潮的時候,就會在近海淺水區撿拾海產,稱之為趕海。
也因為此,在海釣時,不管是岸釣、磯釣亦或者是船釣,遇到了漲潮、落潮,都是釣魚的好時機,首推漲潮、次推落潮,如果再細分一下,就是大潮岸釣,小潮船釣。
二、淡水水域,漲水釣魚、落水釣蝦
前文所述,漲落潮這個水文現象被引入淡水水域前,我們更習慣稱這種水文現象為漲水和水位下降,海水的漲落潮,主要是潮汐作用。
淡水水域的漲落水,則純粹一些,完全取決於降雨,有降雨,水位自然上升,長時間不降雨,水位開始下降,很長時間不降雨,又沒有湖庫作為水位調節,直接露出河床也不少見。
也正因此,在漲水時,水位上升,岸邊的泥沙被上升的水浸泡之後,也會變得比較鬆軟,草籽、蟲屍、腐敗的樹葉,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垃圾,都是魚的口糧。
所以漲水時,深水區躲藏的魚群,多會遊曳到淺水區覓食,魚口會非常暴躁,經常有釣友戲言,寧釣漲水一天,不守落水三天。
落水的原因很簡單,沒有上游水源灌溉,所以水位會不停下降,魚群多會躲避到深水區域,魚口普遍不怎麼樣,只有小魚蝦躲避不及,還在較淺的水中,自然魚口很是糟糕。
其實,不管是漲潮還是落潮,漲水還是落水,要說百分百魚口特別好,亦或者說百分百釣不到魚,這都是不太嚴謹的。
因為釣魚是一個很容易被客觀、主觀因素所影響的運動,也是一種很難被精準預估的運動,更多的,只能是做出過一些經驗性的歸納、總結,有參照價值,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