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琬玉
編輯/範婷婷
阿拉丁路亞釣場,粉色集裝箱裡,好幾套漁具藏在這裡,它們的主人是幾位男士,通常會在某個工作日的清晨或者午休的間隙驅車趕來,自由自在地揮上兩小時竿,然後再若無其事地回到生活與工作。
釣魚的吸引力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曾經有男人在釣場裡整整待了24小時,“他也沒什麼特別的心事,但就是釣了這麼久”。
阿拉丁路亞釣場在圈內是個有趣的存在,因為 “排骨老虎”常在這裡出沒,他是國內最早一批路亞玩家。釣場另外兩個合夥人都是被他帶入坑的釣友,丁丁是釣場最主要的規劃者,新加入的小段原本從事教培行業,雙減後事業中斷,他天天開著瑪莎拉蒂來釣魚。
釣場的生活是鬆弛的,無非喝茶、釣魚、侃大山、拍影片,這裡或許是收入的副業,但卻是生活的主業。
從“蘇杭”到“排骨老虎”
“排骨老虎”這個名字源於蘇杭早年長期縱橫線上圍棋場,“像排骨一樣瘦的老虎,一定很兇猛”。
當蘇杭還不是“排骨老虎”的時候,他師從西泠印社書畫裝裱部王金龍先生,“之前做機械的時候,精度要求在百分之一毫米,後來去做書畫修復,說是精度要求一毫米,一下子提高了一百倍,給我高興壞了”。
看起來複雜的書畫修復,在蘇杭這裡並不難,“只是得時時刻刻念著它“,因為修復的紙張要保持溼潤,有時候半夜也得起床噴水。閒來無事就去釣魚,“最早玩臺釣,鄰居都吃過我釣的魚,後來家裡人都吃膩了,不讓我再帶魚回去了”,朋友裡沒幾個釣得過他,就攛掇他去玩路亞。
那是2004年,國內的路亞玩家非常少,蘇杭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一套裝備,專門挑沒人的地方練揮竿,除了要打得有準頭,還得把假餌收得更逼真。臺釣是“靜”的,用魚餌引誘,等待魚兒上鉤;路亞則是“動”的,需要去找魚,偽裝成小魚,挑起大魚的攻擊欲,進而引它上鉤。
練了很長一段時間路亞,蘇杭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他一氣之下賣掉了所有裝備。後來朋友約著去西湖釣魚,鬼使神差般地,蘇杭想去趟富春江,“想著那裡的魚會更有攻擊性,就借了一套路亞裝備,說再釣最後一次”。沒想到,蘇杭在富春江邊一待就是19小時,簡直像打通了任督二脈,“釣上第一條魚的時候,就覺得水裡千千萬萬條魚在等我”。
從此,他開始以“排骨老虎”的身份活躍在各大釣魚論壇,還建了中國最早的路亞愛好者群,“最開始只有6個人,現在已經有幾億的播放量和很多並肩戰鬥的兄弟們”,大家都稱他為“排大”——排骨大哥。最先入坑的是身邊朋友,大家買不到好的裝備,他就在2010年開了自己的淘寶店,第一年就賣了200萬。
釣場裡的男人
丁丁也是被蘇杭帶入坑的朋友之一,因為找不到好的釣場,他索性改造了一個養殖場。
路亞裝備輕便簡潔,高階玩家可能更喜歡野釣,也更青睞原生態的佈置。阿拉丁釣場在良渚附近,自然環境原本就極好,為了更有玩味,丁丁還填了幾座小島,佈置上水草。
池塘周圍的石子、泥灘、雜草,被布鞋、運動鞋、皮鞋、拖鞋一圈又一圈地踩過,那是路亞愛好者們在沉默中揮杆找魚。週末是最熱鬧的時候,“人多的時候,大家圍了一圈,有時以為是大魚上鉤了,結果發現是纏住了對面釣友的魚餌”。
硌腳的石子路、溼軟的泥灘、集裝箱內的飛蠅……男人們被這裡的粗糲感吸引,甚至不介意小木屋內唯一的、髒亂的、不怎麼頻繁沖水的衛生間。女釣友並不常見,“不過一家人一起來釣魚,又往往是最令人羨慕的狀態”。
有的人甚至會瞞著老婆偷偷來,阿拉丁釣場就藏了好幾套漁具,他們的主人往往只會在上班前或者午休時過來釣一會兒,蘇杭甚至打趣道,“有一個很容易就讓老婆同意你釣魚的方法,那就是先培養一個比釣魚更糟糕的愛好”。
釣魚作為一種休閒方式,常常和遊手好閒聯絡在一起,在這件事情上耗費金錢和時間,往往是傳統的人們不那麼待見的。
路亞的花費主要在魚竿和假餌,其他的開銷,則是釣場的門票和來回的油錢等。一位中等消費水準的路亞愛好者,一年可能花掉幾萬元,裝備黨則花費更大,“有個非常愛收藏裝備的朋友,在2000年左右,就花了約180萬元來買裝備”。
週五,釣場會放入2000斤鱸魚,因為鱸魚有很強的領地意識,這時不僅魚的數量多,魚的攻擊性也強,體驗感是最好的,門票也最貴,“一般要四百多元”。
售票處的小哥說,在最熱鬧的週末,池塘邊都是人,釣場也停滿了車,“一直排到馬路上,裡面不少都是好車”。
來釣場的大部分是個體經營戶,與其說他們是遊手好閒的人,不如說是有閒有錢的人。這些人,往往是有購買力的,而且願意為自己的愛好買單。
因為不錯的熱度,釣場有著可觀的門票收入,同時這裡也是“排骨老虎”影片創作的基地。他在影片裡講解路亞技巧,也悄無聲息地種草裝備。儘管對於蘇杭來說,能不能釣到魚,看的是技術和判斷,裝備只佔很小一部分,“但很多人需要裝備給的信心”。
當然,也有許多單純喜歡裝備的愛好者。剛入坑不久的小段,會願意花好幾千元更換魚竿上的細小零部件,“因為覺得特好看”,他還在苦苦尋找一把能夠稱之為“最好”的魚竿,儘管資深一些釣友們都告訴他,並不存在所謂的“最好”。
開獎一般的不確定性和征服感
在蘇杭成為“排骨老虎”後,參加了許多比賽,最高光的是在2016年代表中國參加FLW(世界戶外釣魚大賽),他也因此被稱為是國內最接近職業釣手的人。
技術和成就或許是快樂的一方面,但對於蘇杭和許多釣友來說,路亞帶來的快樂非常純粹,“不是說釣了很多魚、釣了大魚才開心,就算沒釣到也應該是開心的。因為大家在一起,享受著自由自在,簡簡單單的快樂,釣魚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讓人上癮的是開獎一般的揮杆——揮下去的那刻,才有機會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如果魚兒上鉤,心情就像中獎一樣”。而且,越是聰明、有力的魚,越能讓釣手興奮,“棋逢對手了,我們相互拉鋸,最終它被拉出水面,其實有很強的征服感”。
釣魚的時候往往是沉默的,“大家更喜歡沒什麼人的時候,雨天也有人來”,選一塊自己看中的水域,揮個幾次竿之後,再找尋下一個地方。這種找魚的過程,因為注意力都在水下的動靜上,精神反而很放鬆。
蘇杭在戶外野釣的時候通常要走上4、5萬步,大部分在釣場玩的人,“最少都會走上兩圈,因為得不停換地方找魚”。愛上路亞的中年男人,可能從臺釣或者麻將桌上轉來,“上了年紀後,久坐吃不消了”,在他們眼裡,路亞是一項健康的運動。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這種輕巧的小眾玩法是一種潮流,也是修身養性的方式。
因為釣魚,蘇杭結識了許多有趣的朋友,“把中國走了三遍”,甚至走進國外的賽場、國外的電視節目。在釣了許許多多魚,經歷過許許多多後,現在的蘇杭更歡喜的“是結交很多的朋友,然後看他們釣魚”。在朋友組的釣魚局裡,他甚至更偏愛撿石頭,有一次下暴雨他也興沖沖地跑去河邊,“因為雨水把石頭沖刷得很乾淨”。
釣魚的快樂到底是什麼?這其實是提問者難以理解,回答者難以解釋的,它或許起於“釣到很多魚”,但最終被歸為“一種簡單純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