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鳥類多不多?記者近日跟著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高階工程師高曉奇和他的同事郭寧寧,走進了位於通州區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生態保育核區域。
上午10點之前,是鳥兒們的覓食高峰期。一般在日出和日落前後,鳥兒們喜歡到處溜達。
最先偶遇的是6只灰喜鵲,灰喜鵲的個頭相對較大,比較好發現,它們有的停在草坪上,有的在樹中間飛來飛去。還有一隻喜鵲,大腹便便地在草坪上閒庭信步,好不悠閒!
接著又飛來了兩隻大嘴烏鴉,“這可以說是北京最聰明的鳥,在鴉科裡面是最聰明的,額角比較突出。”高曉奇舉起望遠鏡,觀察起停在樹杈上的一隻大嘴烏鴉,“像烏鴉、喜鵲這種鳥,它們不怎麼怕人,如果細細觀察它們,就能發現它們也會時不時偷看你,很有意思。”
行走途中,高曉奇主要負責觀察,郭寧寧則負責做記錄,鳥類的種類和數量,甚至是動作,都一一記錄在案。
“咕咕咕……”突然傳來一陣鳥叫聲,高曉奇趕緊循著聲音尋找,只看一隻鳥快速飛過,“這肯定是戴勝,準沒錯。”高曉奇說,戴勝這種鳥很特別,有點像啄木鳥;咕咕的叫聲也很獨特,因此還有個外號叫“臭姑姑”。
叫聲特別的鳥,還有白頭鵯。“未見其身,先聞其聲”,一聽到像短口哨聲般清脆的叫聲,高曉奇就鎖定這是白頭鵯來了。白頭鵯以前北京比較少,大多數都是在南方生活,可現在在北京的城市公園、居民區等地方,經常能看見它的身影,屬於典型的生活範圍往北擴的鳥類。
突然,天空閃過一片密密麻麻的黑影,少說也有五六十隻,並時不時傳來如風鈴般清脆的叫聲。“這種鳥叫金翅雀,一聽見叫聲就知道是它們,很特別。”高曉奇說,金翅雀飛得特別快,秋冬季節喜歡成群結隊。
大約10米開外的一棵松樹下,一隻灰頭綠啄木鳥剛剛停落在草坪上,就發現了有人在觀察它,趕緊躲到了松樹背後。有意思的是,它還會偷偷出來瞄一眼,彷彿在跟人們捉迷藏。高曉奇說,灰頭綠啄木鳥,是北京城區常見的三種啄木鳥之一,叫聲也比較特別。
就在高曉奇舉著望遠鏡觀察遠處樹枝上的鳥時,天上飛來一個大黑影,撲扇著翅膀,這隻鳥一看就來頭不小。“這個頭是猛禽了。”高曉奇斷定,趕緊拍下了照片。照片中,這隻猛禽翅膀尖尖,嘴形帶鉤,“是黑翅鳶,不是很常見的鳥,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個時候飛過的猛禽,有些是過境的,它們要去南方過冬。高曉奇說,大部分的猛禽,雌性的都比雄性的個頭大,而雄性的花紋則比較好看,“因為雌性得保護後代,花紋不能太耀眼,不然很容易被敵人發現。”
沿這條觀鳥的路(樣線)走了兩個多小時,回頭一算,竟已經偶遇了17種不同的鳥類:喜鵲、灰喜鵲、大嘴烏鴉、麻雀、珠頸斑鳩、山斑鳩、灰椋鳥、戴勝、金翅雀、白頭鵯、環頸雉(野雞)、斑鶇、黃喉鵐、小鵐、灰頭綠啄木鳥、棕頭鴉雀、黑翅鳶,總數量達到400多隻。
為什麼跟著專家能發現更多的鳥?高曉奇道出秘訣,“鳥類的很多方面都比較特別。比如它們大早上很活躍,喜歡鳴叫,大多數時候我們也是透過鳥類的鳴叫去發現它們。”高曉奇說,如果鳥不愛叫的話,那調查到的數量可能會少一半,因為許多鳥類的體色已經跟環境融合得特別好,不出聲有時候很難發現它們。
除了會聽會觀察,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這兩年北京的鳥類物種和數量增加了。
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環境規劃研究所博士陳龍介紹,2020年北京記錄到各類物種共5086種。很多動物、植物在北京擴大了它們的生存範圍,像黑鸛這種鳥類,以前多在房山區的拒馬河發現,現在密雲、懷柔、平谷都發現了蹤跡;還有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這樣的珍稀罕見鳥類,在大興的麋鹿苑、朝陽的奧森公園都有了記錄。
據悉,近年來,北京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提高,其中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41.6%提高至2020年的44.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2015年的16平方米提升至2020年的16.4平方米,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也從2015年的64.2提高到2020年的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