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河南省中醫院心病科副主任醫師 張文宗 □廉萬營
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被世界心臟聯盟定為世界心臟日,旨在提高大眾對心臟疾病的重視。心,在中醫裡被稱作五臟六腑之大主。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歷代中醫始終強調養心護心。中醫最早的典籍《黃帝內經》裡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說的是人生天地之間,就要適應包括季節變換、世事變遷等各種變化;“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意思是,氣血執行通暢、陰陽調和,人體適應各種變化的能力就強,對心臟來說尤其如此。而傳統中醫藥中,從氣血陰陽入手養心護心,收效常常事半功倍,其中就有許多養心護心的藥材以及經典方劑。
養心臟,益氣養陰選生脈飲。生脈飲是治療心臟病的常用方,來源於金元時期《內外傷辨感論》的生脈散,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藥組成。方中人參、麥冬補心氣,益心液;五味子斂氣生津,故為補益心臟氣液之主方。適用於因稟賦不足、思慮操勞過度、邪熱犯心等因素耗傷心臟氣陰,導致心臟氣陰兩虛,出現心悸氣短乏力、倦怠懶言、表虛自汗、口乾舌燥、苔薄少津等症狀的人群。生脈飲因“脈者,血之府也,心主血脈”而命名,後世根據其益氣生津、養陰斂汗的作用原理,衍化為治療氣陰兩傷類疾病藥方。
不同體質或致病因素所導致的心臟氣陰兩虛程度不同,所使用的生脈飲也不相同。現在市場上的生脈飲,相同的是都有麥冬、五味子,不同之處在於所使用的“參”不一樣。有的生脈飲使用黨參,偏重於生津養血,藥性平和、不燥不膩,補氣作用平緩,長期服用不至於助火礙氣、升高血壓,適用於病情較輕、慢性病、高血壓及體虛患者;有的使用人參,藥性偏溫,補氣作用比黨參強,適用於重症、急症或體質偏寒涼者;有的使用紅參,是經過進一步炮製的人參,補氣作用更強。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服用生脈飲:感冒發熱、咳嗽痰多、脾胃虛弱、嘔吐洩瀉、腹脹便溏、舌苔厚膩者不宜使用,恐誤補助溼;服用生脈飲時不宜喝茶、吃蘿蔔;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救心臟,體質偏熱選“丹參”,體質寒涼用“麝香”。若因各種原因導致心臟氣滯血瘀,出現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應趕快使用心臟急救藥,常見的速效救心丸、複方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蘇合丸等,均可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痺,都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從藥性功效上來看,它們又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類偏重於活血化瘀,如複方丹參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從現代藥理角度看,它們可改善血液黏度、抵抗血小板積聚,化解血管內斑塊、血栓,適用於舌唇紫暗或有瘀斑、瘀血癥狀較重的患者。此類藥物性偏涼,更適合體質偏熱的患者,如有怕熱、口乾舌燥、小便黃、大便乾燥、舌苔黃等症狀。
一類偏重於芳香溫通,如冠心蘇合丸和麝香保心丸。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此類藥物有抗心臟缺氧、保護心血管內皮、促進內皮再生等作用。適用於體質偏寒,如怕冷、四肢不溫、苔薄白等症狀的冠心病患者。
還應注意,寒凝血瘀、陰虛血瘀者不宜用速效救心丸;伴有中、重度心力衰竭的心肌缺血患者慎用速效救心丸;有出血傾向或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療的患者慎用複方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中蟾酥有類似洋地黃的強心作用,不宜與洋地黃類藥物同用;這三種藥孕婦都應禁用。
服用救心藥時最好取坐姿,站立位可能會致血壓降低而引起暈厥,躺位則會加重心臟負擔。用於急救時,均需舌下含服,可將5~10粒嚼碎後含在舌下,透過舌下靜脈直接吸收而加快藥效發揮。如果5分鐘還不緩解,可重複應用,如果連續多次服用無效,應儘快就醫。
除了用藥,中醫護心更強調日常養生。根據生活環境、季節變化調整心態、調養心神,是養護心臟最要緊的良藥。心主神志,調養心神可根據《黃帝內經》所說:“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勿怒;秋三月,使志安寧;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如此,可達到養護心臟的最高境界。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