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薟草臨床很常見,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怎麼念。豨薟草讀作西先草,“豨”就是豬的意思,“薟”指的是氣味辛毒的草,合起來是形容豨薟草味道比較臭,有豬身上的一種臭味,是以氣味命名的中草藥。別名叫豬膏草。
豨薟草的主要作用非常簡單:祛風溼,舒經活絡,清熱解毒,還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 祛風溼——風溼關節痛、關節炎
- 舒經活絡——中風、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後遺症、面神經癱瘓、肢體麻木
- 清熱解毒——面板病、溼疹、瘙癢、銀屑病、黃疸、前列腺炎、瘧疾、毒蟲叮咬、惡瘡、面板感染
一、功效與應用
1、風溼關節痛
風溼關節痛常由氣候變化,冷熱交錯,或居潮溼,涉水冒雨,導致風寒溼邪侵入肌肉關節筋脈而形成。豨薟草可以祛風溼,通經絡,利關節。
如《活人方彙編》的豨薟散,以單味豨薟研成細粉,或製成蜜丸,空腹溫酒送服。《濟世養生經驗集》豨桐丸,豨薟草與臭梧桐合用,用於風溼關節痛。
臨床報道,豨薟草重用,配伍當歸,用於風溼及類風溼關節炎有效。
2、中風
豨薟草可以通經絡,和氣血,常用於中風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常配伍蘄蛇、黃芪、當歸、威靈仙等祛風溼活筋骨的藥。
臨床報道,以豨薟草為主,隨證加味可用於中風、截癱、進行性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就是霍金得的漸凍症)、面神經癱瘓等[浙江中醫雜誌,1986,(10):476]。
用豨薟草製成蜜丸,治療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有效[江蘇中醫,1988,(12):21]。
3、面板病
豨薟草能清熱解毒、止癢,可用於溼疹溼瘡,面板瘙癢,可配兩面針、徐長卿、漆大姑等藥煎洗患處。
臨床報道,用豨桐丸(豨薟草、臭梧桐),用於銀屑病(即牛皮癬)有效[棗莊醫藥,1976,(7):60]。
4、高血壓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豨薟草具有舒張血管、抗血栓、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臨床上有良好的降血壓作用。可單味煎服,或配伍臭梧桐組成豨桐丸內服,或配伍常用於高血壓的夏枯草、牛膝、桑寄生等中藥,加強降壓作用。
臨床曾報道,用豨薟草配地骨皮,用於高血壓,大部分患者舒張壓降低[中華內科雜誌,1960,(2):115]。
這裡提醒一下,大家不要輕易拿豨薟草單獨泡水來降血壓,一來豨薟草味道不太好聞,二來臨床高血壓是一個整體的調理過程,不經辨證論治,自己亂用藥,可能不會起到什麼作用。一般是大夫在方劑裡其他藥中,加一味這個藥,與其他藥共同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調理高血壓的效果。
另外,豨薟草因能祛風溼,舒經活絡,清熱解毒,還常用於黃疸、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前列腺炎、瘧疾等疾病。鮮豨薟草搗爛外敷,還可用於毒蟲叮咬,惡瘡,面板破傷感染。
二、使用注意
豨薟草生用或者使用劑量過大,易導致嘔吐。因為用時更應審慎,以免導致副作用。(中藥也是有副作用的)
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請註明來自頭條號黃藥師手記。
文中涉及處方、用法,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用,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