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每當電臺呼叫各解放區首長,總會出現“101呼叫101”或者“502呼叫502”的聲音。在這些奇怪的數字背後,他們到底在呼叫誰呢?
原來“101”正是東北野戰軍林彪的代號,而“502”則是華東野戰軍粟裕的代號,每當電臺要和解放區首長聯絡時,都是隻呼叫其代號,從不呼叫姓名。這是為何呢?那麼毛主席的代號又是什麼呢?
這一切,都還得從一場看不見的戰爭講起,這正是攸關兩軍生死的情報戰。
千里眼和順風耳
我軍最早的一部無線電收信機,是1930年殲滅國民黨18師後繳獲的,一臺15瓦的電臺。而領導我軍無線電工作的王諍,他是投誠我軍的國民黨中尉,黃埔六期的無線電高材生。
之後,紅軍依靠電臺多次捕獲國民黨重要情報,為紅軍的作戰勝利提供了情報支援。在紅軍四渡赤水時期,毛主席派一個團,帶上電臺,偽裝成我軍主力引開國民黨。紅軍的主力則保持無線電靜默,順利的渡過赤水,甩開國民黨追兵。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無線電臺也多有建樹,毛主席更稱讚通訊部,是科學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對於電臺技術人員待遇也非常好,不僅能有津貼,還能獲得行軍騎馬的待遇。可見當時的無線電通訊和技術人員對戰爭多麼不可或缺。
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方便的中央統一指揮,從中央軍委到旅以上的部隊,都設有無線電臺。這保證了中央順暢指揮,但無線電通訊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電波很容易被敵人偵測到,一旦破譯,我軍的情報就盡數被敵人掌握,也就沒有秘密可言,解放戰爭中,我軍就在這方面吃過大虧。
受到阻擊
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一開始就大兵團作戰,對各地的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妄圖在3到6個月內將解放軍擊敗,並結束戰爭。由於武器裝備和人數上差距太大,解放軍正面肯定敵不過,因此只能邊打邊轉移,利用地形優勢和國軍纏鬥。
經過數次失利後,國民黨軍隊漸漸冷靜下來,沒有了一開始的急功近利。國民黨高層也對失利原因進行檢討,普遍觀點認為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對我軍的戰略不夠清楚。更具體的說就是兩點,一個是不能夠明確瞭解我軍動向,再就是找不到我軍主力到底在哪裡。
經過商討後,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改變一開始的大兵團作戰。依靠情報人員偵察解放軍的電臺訊號,以此來獲知對方位置,同時集中技術員破譯解放軍情報。一旦偵測到解放軍位置,就可以實施精準打擊,而破譯解放軍情報,也可以獲知其動向。這是一種掌握戰爭主動權的好方法,被國民黨高層一致透過。
並且國民黨軍隊馬上實施起來,減少主動出擊頻次,改為靠偵測解放軍電臺資訊,實行精準打擊。這一次調整,馬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幫助國民黨取得不少戰果。而此時的我軍卻還沒有注意到,敵人黑手早已伸了過來。
同樣在陝北戰場上,胡宗南已經揮兵佔據延安,但西北野戰軍主力卻早已隱藏起來,而中共中央的位置更是毫無訊息。茫茫陝北,一望無際,可能哪裡都有解放軍,也可能哪裡都沒有。胡宗南雖然是個草包,這時也知道執行國民黨的新方案。他在一邊派出部隊搜尋解放軍,一邊設立測向工作隊,偵察西北野戰的電臺訊號。
在1947年10月,敵人的飛機出現在馬蹄溝上空,肆意對村子進行轟炸。彭德懷司令員住處,以及無電線電臺大院都被扔了炸彈,並將電臺天線炸斷。一番轟炸後,狼煙四起,敵人飛機則揚長而去。
此時我軍尚未搞清楚狀況,對敵人的行為摸不著頭腦,敵人是如何掌握了我方位置資訊,還是瞎貓撞見死耗子,在隨機轟炸呢?直到我軍攻破清澗後,才發現了敵人的測向電臺,並從俘虜口中獲知,當時測向臺發現馬蹄溝附近有頻繁的電臺訊號活動,因此判斷是西北野戰軍的指揮機關,胡宗南就派出飛機轟炸。
而此同時華東野戰軍總部也常被敵人偵測到,屢次遭受敵人轟炸,甚至位於北平的一個地下情報電臺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破獲。至此,一切真相大白。俘虜口中情報事關重大,西北野戰軍立即上報給了中央,周恩來當即著手處理。
調整對策
在周恩來的組織下,先後在小河村和楊家溝召開兩次重要會議,會上召集了軍委作戰部、中央機要局等重要領導人,集中提出並解決了我軍在情報方面遇到的問題,並提出了相對應解決方案。
小河村會議上,周恩來主要負責提出問題,由其他人及時發現問題,當時我方一些工作人員缺乏保密意識,甚至利用電臺隨意談話,導致我軍位置和密碼大量洩露。這些問題要求下屬情報機構重申紀律,進行整頓。
楊家溝會議則更加直接具體,就是針對敵人的測向電臺和情報破譯提出解決方案。毛主席親臨現場說道,保密工作很重要,有什麼問題你們好好研究研究。周總理則開門見山道,這次會議主要讓同志們想出辦法,如何擺脫敵人的測向臺。
經過眾人商議後,提出了許多方案,周恩來總理做了總結,概括為“四句八言”,分別是“劃清系統、調整人員、改裝機器、變換手法、多種呼波、嚴守紀律、強調保密和模仿敵人”。之後會議綱領就迅速印發並下達各野戰區,我軍部隊也迅速實施起來。
針對敵人的“測向電臺”屢屢發現野戰軍機關位置,也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法,一種將計就計設圈套,另一種方法是混淆敵人視線。第一種方法比較經典的是用於“瓦子街”戰役中。
在瓦子街戰役中,我軍成功地伏擊了國民黨29軍。針對敵人依賴“測向偵察”的特點,特意設下圈套,先是佯攻國軍重鎮宜川,然後佈置重兵設伏在瓦子街,伏擊國民黨的救援部隊。由於這次我軍是保持無線電靜默,採取當面佈置作戰任務方式,因此胡宗南不能掌握我軍具體動向,他也就失去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這時胡宗南在打仗的上短板也被徹底暴露出來。
當時的宜川是陝北咽喉之地,一旦被我軍攻陷,胡宗南的部隊將進退維谷。因此胡宗南不敢耽誤,一面通知宜川堅持,一面派劉戡率領29軍前去救援。然而剛到瓦子街就遭遇到我軍的猛烈伏擊。
一開始,29軍遭遇阻擊後,胡宗南堅持認為,解放軍主力在攻打宜川,阻敵的只是對方小股部隊,因此要求29軍繼續前進。這一決定徹底葬送了29軍,等29軍進入我軍包圍圈後,我軍一邊猛烈攻擊,一邊開啟無線電臺彙報戰況,也就在這時,胡宗南才知道被我軍埋伏了。
然而為時已晚,29軍已經插翅難逃,面對我軍主力的猛烈打擊,29軍很快支援不住,經過30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敵人遭解放軍全殲,一共2.9萬餘人。軍長劉戡見大勢已去,就引燃一顆手榴彈自殺身亡了。
多重應對
這次戰役是典型的運用了敵人對“測向電臺”的依賴,以至於決策上判斷失誤。不僅使敵人損兵折將,而且還丟城失地。“瓦子街戰役”讓解放軍在陝北戰場取得了決定的性優勢。
我軍另外一種躲避敵人測向電臺的方法是迷惑敵人,先在隱秘的位置設立一處電臺,然後發一些亂七八糟的報文,有新的也有舊的,有些是有用資訊,有的則沒用,讓敵人完全摸不著頭腦。而此時主力的電臺,則隱蔽起來,基本不發報或者很少發報,以收聽為主。雖然會給指揮帶來很多不便,但卻可以避免總部指揮機關遭受敵人打擊,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案。
而防止敵人破譯我軍情報上,實行“嚴守紀律”和“強調保密”的方式,經過一系列整頓,卓有成效。我軍也是透過這一輪的保密調整,令國民黨情報機關之前破譯的“秘鑰”都失效了,很難再次破譯我方電臺訊號。
有一次,華東野戰軍的粟裕將軍聽到有人稱呼他總司令,他很不高興,他強調,我是副司令,總司令另有其人。因此就沒人再這麼喊,後來在私下大家稱呼他為2號首長,粟裕知道後很開心。
不僅如此,這個稱呼也很快在各大野戰軍推廣開來,因為這個稱呼不僅簡單明瞭,而且保密措施非常好。在各大野戰區裡,軍事主官一般定為1號首長,政委一般則是2號,參謀長為3號,這基本上都是根據職位的高低來排序。
而這樣一來,林彪就是東北野戰區1號首長,因此代號是“101”,粟裕強調自己是2號首長,因此代號是“502”,“501”則是陳毅老總。在劉鄧野戰軍裡,劉伯承是1號首長,而鄧小平是2號首長。
到了毛主席這裡,保密資訊就更加重要了,當時毛主席化名“李德勝”,意思是“中國人民理應得勝”。但由於不直接參與前線指揮,沒有一個類似野戰區首長的代號。不過卻有很多讓人不知其意為何的代號。
在北京時,毛主席有一個代號叫“北京新六所”,到了南昌就是“八二八”了,在長沙則是“九所”,去韶山變成“二零三”,居住上海時“四一四”,金華的叫作“六零一”,更有一個B52的代號。這些代號聽完,別說敵人,任誰都覺得摸不著頭腦。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在和敵人的較量中,我軍情報人員同時也不斷破譯對方情報,並且屢次立下大功。在陝北戰場發動“蟠龍戰役”前,我軍情報單位軍委二局,在3天時間裡破譯了胡宗南的所有密碼,並掌握國民黨軍隊所有動向。
當時我軍攻打蟠龍是很冒險的,由於我軍的補給線已經被國軍切斷,打蟠龍主要是為了解決補給問題。而恰巧胡宗南當時誤判我軍主力在北方,因此率領主力部隊集中北上,在蟠龍只有一個旅的守備力量,這些動向資訊全被我軍的情報機構所破譯。
正是依靠這些資訊,彭德懷司令員才敢冒險打蟠龍。因為如果情報稍有失誤,可能會造成攻堅失利,敵人主力則會聞訊快速回援,屆時西北野戰軍將會被前後包抄。然而我軍技術人員果然厲害,情報竟然準確無誤。
我軍共殲敵6700多人,繳獲物資無數,麵粉就有1.2萬袋,服裝4萬多套,還有大量的武器彈藥,順利地解決了我軍的補給問題。可以說西北野戰軍的這次勝利,對整個陝北戰場的局勢,都是極為重要的。
後來的“沙家店戰役”中,國民黨軍隊又使用了新密碼,本來需要一個月才能破譯的密碼,被我軍情報人員只用一星期就破譯了。對敵人的行動西北野戰軍瞭如指掌,“沙家店戰役”,我軍共殲敵6000多人。敵人被俘的將領說道:“我們只要有行動,你們立馬會知道,你們的行動,我怎麼都掌握不了,這仗怎麼打?”
後記
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解放軍正是依靠情報人員的突出貢獻,從而屢次獲得重大勝利,正如毛主席所稱讚的那樣,無線情報人員就是我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對於情報人員在戰場後面默默作出的貢獻,歷史會永遠銘記,他們功績也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