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一生沒有宴飲,就像一條長路沒有旅店一樣。”
從古代到中世紀,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都陸續出現過關於宴飲場景的少量描繪,直到16世紀中後期,宴飲逐漸成為一個熱門題材。對食物的描繪不僅象徵著人們食慾的滿足,同時也反映了所在時代及社會的文化和禮儀。
最早的宴會承載著宗教的使命,隨著貴族和資產階級的興起,宴會變成了榮耀與炫富的的場所,在現代,宴飲只是一種社交形式,最終目的是朋友相聚與情感交換。
對於像小編這樣的打工人來說,午餐只是工作餐,聚會總是在晚上進行,而在古代西方,作為一天中的第一頓正餐,具有很強的儀式感,根據《聖經》的解釋,正午時分的午餐象徵活著的當下,黃昏時的晚餐則象徵著生命的終結,尤其節日期間,人們會利用午餐進行社交和慶典。
本次線上展覽根據內容、風格和主題分為以下六個模組:華麗宴會、鄉村婚宴、榮譽之宴、諸神盛宴、悠閒午宴、聖經之宴。
▷▷NO.1◁◁
華麗宴會
讓·弗朗索瓦·德·特魯瓦 牡蠣宴 1735 Le Déjeuner d’huîtres 布面油畫 180cmx126cm 尚蒂依孔代美術博物館藏
《牡蠣宴》是洛可可時期畫家特魯瓦所作的一幅展現法國皇家的財富與糜爛生活的畫作。這裡畫的是酒宴已過半酣,牡蠣殼狼藉滿地,有人仍握住酒瓶不肯罷休,有人爭強好勝地在對酌,更有人已酩酊大醉。左邊一個貴族在讓僕人擦去衣服上濺著的油跡。桌前的酒箱上露出兩隻酒瓶頸,遠處的僕人又端上來一大盤牡蠣。此情此景令觀者一看便知是某富有貴族或王公家的日常生活一瞥。畫家記在心中,並以生動的形象再現了這幕場景。
蓋拉爾德·德·萊伊雷塞 埃及豔后的宴會 1675-1680 Cleopatra’s Banquet 布面油畫 74cmx95.5cm 阿姆斯特丹美術館藏
這幅畫中,克利奧帕特拉和馬克·安東尼打賭誰能提供最奢華的宴會。她將一顆無價的珍珠溶解在醋中,然後喝下混合物,從而獲勝。畫家將這個故事描繪成一個劇本中的場景,將穿著古董習俗的人物放置在古典建築和傢俱的裝飾中。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埃德曼·馮·門採爾 舞會上的晚餐 1878 Das Ballsouper 布面油畫 71cmx90cm 柏林老國家美術館藏
阿道夫·門採爾(Adolph Menzel)是柏林市皇宮大型宮廷舞會的常客。這些熱鬧又充滿活力的人群向他提供了為以後的繪畫準備素描畫稿的機會,有時可以看到門澤爾坐在桌子上,手裡拿著便籤本和鉛筆,或者忙著在請柬背面畫素描。然後,他在畫室將素描變成完美的畫作。舞會上的晚宴是此類場景中最複雜的。在人們跳舞的間歇中,向我們呈現的是一大群人吃飯,喝酒,閒聊,玩樂的畫面。我們彷彿能夠聽到現場的聲音和聞到氣味。人群似乎沒有焦點和細節沒有細節,更像是一個大氣的整體。
朱勒·亞歷山大·格倫 晚宴的結尾 1913 The End of Dinner 布面油畫 私人收藏 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時期
這幅《晚宴的結尾》描繪了高層人物如何進餐的場景。畫中女士身著豔麗的服飾是當時法國宴會文化的一大特色。這幅畫中的食物豐盛卻不奢華。雖然並不正式,卻充滿著高貴之氣。畫家生動描繪出咖啡快要喝完,人們已經戴上手套,陸續離開餐桌的情景。他們並不像退出教堂那樣一起退場,而是陸續離開,或是成雙結對地離開。畫家選的這個時候正是人們感到充實、滿足的時刻,這時人們正消化著食物,感受著進餐後幸福的疲勞。畫上氣氛非常隨意,人們有的用胳膊肘撐著斜倚在桌子上,有的在整理著頭髮,有的閒散地坐在椅子上,左邊的女士將餐巾鋪在腿上,這是從文藝復興時期延續下來的餐桌禮儀,珍貴的蕾絲桌布襯托出環境的優雅。宴會即將結束,沒有人再遵守那些嚴格的進餐禮儀了,畫家所選的觀察角度也很隨意:從桌子的一角入手,室內情形一覽無餘。桌上盛咖啡的銀器閃閃發光,檯燈上面圍著鮮花,還裝飾著裸體的女子雕像。這些都不是對稱擺著,而是精心地分散安排,就像畫中人物的位置一樣。
▷▷NO.2◁◁
鄉村婚宴
文藝復興盛期的畫家通常會用眾神與貴族來表現宴飲場景,而十七世紀的畫家則更關注普通市民的生活場景。
老揚·勃魯蓋爾 鄉村婚禮 1612 Country Wedding 布面油畫 巴洛克時期
彼得·勃魯蓋爾 婚禮舞會 1566 The Dance of the Bride 板面油畫 119.4cmx157.5cm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藏
這是勃魯蓋爾描繪農夫婚禮的第一幅已知的作品。畫面中充斥著眾多人物,至少描繪了125人,但仍然給人精心構圖過的感覺。背景中可以看到婚宴,佈置在一塊釘著新娘花環的幕布前。新娘離開了餐桌,她可能是畫面正中央跳舞的那位唯一沒有蓋頭的女子。有兩人擁抱親吻,推動了整體場景氛圍。
小彼得·勃魯蓋爾 農民的婚禮舞蹈 1610 Peasant Wedding Dance 板面油畫 39cmx57cm 盧浮宮藏 16世紀北歐與西班牙藝術
小彼得·勃魯蓋爾 婚宴 1623 西文名稱:Banquete de bodas 布面油畫 132cmx269cm 普拉多美術館藏 文藝復興時期
揚·哈維克斯·斯蒂恩 鄉村婚禮 Village Wedding 板面油畫 59.5cmx83.5cm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藏 巴洛克時期
揚·哈維克斯·斯蒂恩 農民的婚禮 1672 Peasant wedding 板面油畫 38.5cmx50cm 阿姆斯特丹美術館藏 巴洛克時期
17世紀的荷蘭畫家有時會帶有一些說教意味,揚·斯蒂恩這位荷蘭黃金時代的風俗畫家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這幅畫中描繪了一次荷蘭市民的家庭聚會:畫面中女主人舉著酒杯讓女僕倒酒,太過沉醉於酒精的刺激以至於連腳踩著聖經無意中踐踏了信仰也不自知。男主人與女僕的手在女主人背後牽在一起,暗示著兩人關係的曖昧。本來作為宴會主菜的火腿被隨意丟在地上,旁邊的家貓正虎視眈眈的盯著,露出貪婪的眼神。與宴會場景格格不入的是遠處門邊的一個乞丐,他似乎正伸出手想討要些食物果腹,而藍衣的少年卻毫不留情的轟走了飢餓的乞丐。眾人頭頂上吊著一個籃子,似乎預示著這個充滿罪孽的放蕩之家將要受到命運的審判。籃子裡的劍與鞭子代表著正義與懲罰,柺杖和罐頭則預示著這個家庭將要承受貧窮,麻風病人和瘟疫感染者必須用的響板則暗示著疾病的襲來。這幅作品中的男主人形象取自斯蒂恩自己,女主人為他的妻子瑪格麗特·凡·戈伊恩,藍衣少年和灰衣小孩的形象則按其子賽迪斯與康納利斯所畫。可見斯蒂恩也想以此畫警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要秉承荷蘭樸素堅強的生活方式,而不要貪圖享樂。
大衛·騰尼爾斯 鄉村盛宴 1647 Country Feast 布面油畫 75cmx112cm 普拉多美術館藏 巴洛克時期
這幅畫描繪了一群當地人在風笛聲和歡快的風琴聲中翩翩起舞,以紀念一位新娘的場景。新娘坐在後臺的桌子旁,周圍似乎是年長的親戚或客人。遠處的背景是一座高高的尖頂教堂,居住著一群傑出人士,其中一位可能是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威廉,18世紀代表菲利普四世擔任西班牙荷蘭總督。明亮的藍色和白色構成了明亮的配色,突出了前景色中強烈的紅色,栗色的色調在背景中占主導地位。對樹木的葉子和點綴著淡雲的蔚藍天空的出色、飄逸的描繪巧妙地增強了瀰漫在場景中的歡樂氣氛。
▷▷NO.3◁◁
榮譽之宴
卡納萊託 總督在宴會上招待外國大使 1763-1766 版畫 45.6cmx58cm 美國國家美術館藏
弗蘭斯·哈爾斯 哈勒姆公民衛隊的宴會 1626 布面油畫 182.9cmx266.7cm
在荷蘭,畫群像的風氣一直延續到17世紀。弗蘭斯•哈爾斯創作這幅畫時,一反將所有人物呆板地安排在桌子四周的做法,而讓他們共同環繞一箇中心事件,即炫耀軍旗。這個本來就很生動的畫面,被軍旗加上一抹彩色,再加上一道上揚的斜線,顯得更為生動。畫中沒有人被過分突出或特別引人注目,但每一個人都被獨特的處理,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那種肖像畫,它達到了準確表現每一個人的特徵的要求。此畫突破了傳統的荷蘭團體肖像畫的程式,畫中人不再顯得呆板,而富有性格特徵,畫面氣氛熱烈,洋溢著荷蘭人的樂觀主義。而且我們可以看出畫面上的人物,皆按照他們社會地位的高低排列。衛隊等級中地位最高的軍官坐在椅子上,地位最低的旗手站立著。人物的手勢和動作使油畫栩栩如生,桌子頂端,左邊那位上校舉起酒杯對來賓表示歡迎,正中央的上尉拿著刀準備切烤肉,鄰座的人正幫他出主意。
皮埃爾·丹尼斯·馬丁 漢斯路易斯在蘭斯的加冕宴會 1722 布面油畫 46cmx70cm 巴黎凡爾賽宮藏
米哈里·扎奇 特使的加冕宴會 1856 Coronation Banquet for the Envoys 水彩 私人收藏 浪漫主義時期
▷▷NO.4◁◁
諸神盛宴
諸神的盛宴這一題材在十六世紀的義大利盛行,當時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甚至會穿上諸神的服裝一起享受豪華的盛宴。
提香 喬凡尼·貝利尼 多索·多西 諸神之宴 1514-1529 The Feast of the Gods 布面油畫 170.2cmx188cm 美國國家美術館藏
這幅畫創作於1514年,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喬凡尼·貝利尼在他的學生提香的幫助下完成,也是他一生所畫的最後一幅作品。這幅作品描繪了奧林匹斯山的眾神在夏日的午後參加了一個慵懶的聚會。畫面中的最右邊女神洛提絲斜倚在樹上小憩,身著綠袍的男神正想揭起她的裙角,而一隻獻祭用的驢大叫起來,讓男神當眾出醜,而諸神也因此笑的歡天喜地。這群神明沐浴著午後的陽光,收起了武器,拿著酒杯與水果,沒有盛氣凌人的神性,這群天下的統治者在聚會中放鬆了身心,享受著這一刻的寧靜與恬淡,如普通的農家聚會一般溫馨隨意。畫面中點綴著青花瓷器,似乎是受到了明代青花瓷出口歐洲的影響。
老揚·勃魯蓋爾 眾神盛宴 1608 Feast of the Gods 布面油畫 50.5cmx78cm 盧浮宮藏 巴洛克時期
迭戈·委拉斯凱茲 酒神節 1628-1629 The Feast of Bacchus 布面油畫 165cmx225cm 普拉多美術館藏 巴洛克時期
這幅作品是西班牙巴洛克畫家委拉斯貴支的名作,取自羅馬神話題材,巴庫斯即希臘神話中的狄俄尼索斯。相傳他首創用葡萄釀酒,並把種植葡萄和採集蜂蜜的方法傳播到各地。委拉斯貴支取材於西班牙的農民形象及其生活方式,描繪了一群頭戴氈帽、身穿粗外套的人,正興致勃勃舉杯慶賀的場景。酒神裸著上身,圍著一件紅色聖袍,正給一個背向觀眾的人戴上花冠。似乎酒神無意中來到了一個西班牙農民的家中,這裡正在舉辦熱熱鬧鬧的聚會,反映了西班牙人民在經過了一天的勞作之後的休閒生活場景。
愛德華·伯恩·瓊斯 珀琉斯的盛宴 1872-1881 The Feast of Peleus 布面油畫 109cmx36.9cm 伯明翰美術館藏 浪漫主義時期
皮埃爾·保羅·魯本斯 艾克羅盛宴 1615 The Feast of Achelo 版面油畫 108cmx163.8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巴洛克時期
▷▷NO.5◁◁
悠閒午宴
古斯塔夫·庫爾貝 獵人們的野餐 1858 The Huntsman's Picnic 布面油畫 現實主義時期
愛德華·馬奈 草地上的午餐 1863 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 布面油畫 208cmx265.6cm 奧賽博物館藏
馬奈的這幅作品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描繪的是巴黎新興中產階級悠閒的生活場景。這幅作品代表了繪畫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可以說是現代繪畫的伊始。馬奈將場景放在一個森林中的午後,在前方的畫面中描繪了兩位衣冠楚楚的男子正在交談,在他們旁邊的裸體女子一點也沒有以往繪畫中的嬌羞或刻意的性感之態,她大膽的直視著畫面外的觀者,自此女性從被凝視的慾望物件變成了主導凝視的主體。後方的畫面中有一個似乎正在沐浴的女子,前方與後方的畫面處於兩個不同的空間之中。馬奈將傳統繪畫中的透視、構圖、筆觸、光影、色彩等等全部規則一一打破,將繪畫引入了現代主義階段。這一看似充滿悠閒與閒適之感的田園牧歌式的午餐圖似乎重點並不在午餐上,左下角的畫面中除了散落的女子衣物,從籃子中掉落一地的水果之外並沒有真正算得上午餐的食物。重點其實正是馬奈在畫中拋棄一切傳統束縛後得到的新意,沒有神話故事,沒有道德說教,只有現代生活中的真實。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船上的午宴 1880-1881 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 布面油畫 130cmx173cm 菲利普斯收藏館藏
畫面中描繪的是雷諾阿的朋友們在分享食物和酒的同時,邊吃邊談話的悠閒場景。在創作這幅畫期間,雷諾阿時常逗留在這間餐館裡。畫面中,在欄杆旁手託下巴的女子是餐館老闆的女兒。與小狗玩耍的女士是畫家的未婚妻阿麗娜。畫家和藝術贊助人卡耶博特坐在畫面的右下角。雷諾阿在此畫中捕捉住了大量的光線。主要的光線來自陽臺的出口處,旁邊有一個戴帽子的男人。光線透過前景中的人物和桌布鋪展到整個畫面。此畫也反映了19世紀中期到末期法國社會發生的質的變化。餐廳不再只是接待中上層人士的地方,而是歡迎來自各個階層的人士,包括商界、社交界、婦女、藝術家、演員、作家、評論家和普通市民。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群體構成了巴黎人一個新的現代社會。
喬瓦尼·博爾迪尼 宴會 1889 banquet 布面油畫 96cmx104cm 奧賽博物館藏 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時期
博爾迪尼從1871年起在巴黎很快成為一名時尚的肖像畫家,併成為這座快速擴張的現代城市瘋狂生活的重要見證人,這裡有街道、咖啡館和舞會。在這幅畫中,博爾迪尼描繪的是1889年開業不久的紅磨坊。該地很快成為巴黎夜生活的熱點之一。生動活潑的筆觸和紅色重現了樂趣和自由的感覺,精彩的構圖席捲著食客和舞者。
▷▷NO.6◁◁
聖經之宴
列奧納多·達·芬奇 最後的晚餐 1498 the last supper before restoration 壁畫 880cmx460cm 聖瑪利亞教堂藏
這幅巨幅作品現存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餐廳的後牆上。達•芬奇大概從1495年開始創作這幅《最後的晚餐》,1498年完成,畫面以耶穌為中心,由左右兩組人物構成畫面。畫家力圖用人物的不同行為和手勢展現他們各自的性格。所有人物都面對觀眾,使他們具有充分的表現機會,同時使整個畫面不顯得凌亂和分散,並體現了畫家明確的善惡觀。達•芬奇擅長捕捉人物心理的變化,在這幅作品中,他將耶穌等十三個人的心態、 表情都在畫面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在以往的畫壇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幅畫描繪的是在慶祝逾越節的前夜,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晚餐。耶穌坐在桌子的正中間, 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在左邊的猶大面板稍黑,吃驚的身體往後縮,手正伸向一塊麵包。時間似乎凝固在了這一刻,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在聽到這個訊息後的一瞬間或憤怒、或懷疑、或驚恐等等。達·芬奇將畫中的門徒分為了四組,經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他將十二門徒在聽到這一訊息時的動作、姿態、表情刻畫的淋漓盡致。餐桌上分佈著大大小小很多面包,而逾越節的主餐羔羊在這裡卻沒有出現。構圖時,他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約翰·馬丁 伯沙撒的盛宴 1820 Belshazzar's Feast 布面油畫 90.2cmx130.2cm 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藏 浪漫主義時期
約翰·馬丁是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畫家,他善於描繪巨大的場景,以豐富的想象力創造氣勢恢宏之感。這幅畫取材於《聖經·舊約·但以理書》中伯沙撒王的故事。據記載,伯沙撒是尼布甲尼撒之子,迦勒底國王,即新巴比倫的亡國君主。他以奢侈鋪張的生活與崇拜邪教而著稱。這位有名無實的君主曾為一千名大臣大擺盛宴,取出父親在耶路撒冷聖殿中搶掠來的金銀聖器,用其與大臣、皇后與妃嬪飲酒作樂。忽然,在宮殿的牆上出現了金色的大字,預言伯沙撒將會接受命運的審判,新巴比倫將要亡國。果不其然 ,不久之後波斯來襲,至此再無新巴比倫之國。約翰·馬丁在這幅畫中將預言出現,眾人大亂的那一刻凝固了下來,左邊的牆上金色的箴言閃耀著聖光,巨大的廣場上滿是參加盛宴的人,高臺上有一堆大臣嬪妃圍著但以尋求救贖,伯沙撒王看到聖字後釀蹌著向後退,甚至有嬪妃驚愕的暈厥倒地。而這幅畫中眾多的人物卻只是巨大精美的巴比倫建築的陪襯,建築裡的柱廊無限延伸到遠方。上方的天空中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裹挾著厄運即將到來。
委羅內塞 迦拿的婚禮 1563 The Wedding at Cana 布面油畫 666cmx999cm 盧浮宮藏 盛期文藝復興與樣式主義
這幅作品現藏於盧浮宮內,掛在《蒙娜麗莎》對面,是盧浮宮現藏最大的繪畫作品,面積約為70多平米,總共有130多個人物。這幅鉅作當初是受本篤會的委託為聖喬治馬焦雷修道院的飯堂而作的,用時一年多。這幅作品描繪的是新約《約翰福音》耶穌去迦拿參加一個猶太婚禮,在婚禮中將水變成了酒的故事,人物眾多,氣勢恢宏。畫中的人物都是本篤會與畫家合同中要求的,大多都有原型,包括英國女王、畫家的老師提香、畫家丁託列託和畫家自己(威尼斯三傑)。其中還有修道院的很多僧侶,有意思的是當時修道院院長不在,回來後特地找委羅內塞給他補畫了一次。坐在中間的基督耶穌,頭上還閃著光芒,坐在他右手邊的是聖母瑪利亞。
▷▷ 結 語 ◁◁
歷史上有無數的藝術家以聚會為主題創作了許多藝術作品,透過宴會,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宴會是飲食活動的高階形式,不僅是精美食物和精湛廚藝的集中展示,也是調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有效手段。宴會的功能,實際上遠遠超出了飲食本身,而具有了娛樂、藝術審美、聯絡情感、維繫社會關係的功能。西方繪畫中很多宴會場景出自宗教和神話故事,也不乏寫生之作。
古代人們的宴會中餐桌的擺設、飲食的習俗和餐飲禮儀都是非常講究的,從洋薊到起泡酒,從辣椒到苦艾酒,揭示了屬於那個時代的藝術家的語言內涵。透過對作品背後故事的解讀,我們更能體會畫家作宴會場景時的心路歷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