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研究實在是語言學家最引人入勝的事業之一。北京的地名很有意思,值得大做文章。因為衚衕數不清,有古老歷史的沿革,有風俗習慣的形容,有厚古薄今的,也有厚今薄古的,有更改名稱的,也有牽強附會的,無所不包……
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域的文化,最初大都是互相隔離各具特色的,這些特色包括語言或方言的差異,也體現在作為語言的的特殊成分的地名上。
如出北海公園前門,西行渡過金鰲玉蛺橋,踏上一條街,就是文津街。這條街原是西安門內的“御馬圈”舊址。1913年,北京圖書館新樓建成,收入原來藏在承德文津閣裡的一部《四庫全書》,街道也就由此得名。《四庫全書》是清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九年(1772年至1784年)由皇家修寫的一部大叢書。
東四北邊路西有條衚衕,路名叫什錦花園,原來衚衕東頭在明代是一個有山有水,亭臺樓榭,奇花異樹的大花園。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說,東城有明代成國公“適園”,都人呼為“十景園”。乾隆初年的地圖上這裡標作“石景花園”。到光緒年間的《京師坊巷志稿》說,十景園久廢,其他猶沿舊稱。
琉璃廠又稱北京的書市。明代以前,琉璃廠一帶是一個曠野人稀的村落。遼代叫海王村,金代改稱海王莊。明代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以前,這裡設立了官辦的琉璃廠,為修建皇宮和王府燒製五色琉璃瓦和其它琉璃製品。琉璃廠的名字起源於此。清代初期,這裡設有琉璃窯。到了康熙年間,一方面由於燒製琉璃瓦件的需要減少,一方面也因為地處城區之內,臨近宮闕,煙霧迷漫,很不相宜,於是就把官辦的琉璃窯改為窯戶自辦,並遷至京西三家村附近。但是,其地名一直保留下來。
北京西邊有個公主墳。她是哪位公主呢?是獨一無二的女王孔四真。她父親孔有德本來是明朝將領,投降清王朝後,在南征中,屢建奇功,被封為定南王。後來,明朝將領李愛國攻下桂林,孔有德及其兩位夫人自殺身亡,孔四真逃回北京,順治皇帝的母親認她為義女,封她為和碩公主。
不久,孔四真嫁給內大臣延齡為妻。順治十年,皇帝特令孔四真世襲她父親的王位,並節制廣西軍務。同時,還命她丈夫掛定南將軍印。當吳三桂在雲南自稱皇帝后,延齡投降吳三桂,孔四真堅決反對,並率兵討伐。雲南叛亂平息,康熙皇帝召孔四真回京。在康照五十二年,孔四真死亡,葬在公主墳。
八里橋,因距通縣西八里得名
在朝陽區和通縣通惠河的交界處的地方叫八里橋。因八里橋跨越通惠河上,原名永定橋,又因距通縣西八里,故名八里橋。這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橋,橋長四十餘丈,三丈來寬,中間最高處距水面三丈許。1958年又在八里橋臨近的上游修建了一座公路橋。公路橋和八里橋並肩橫跨在通惠河上。早在1860年9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用大炮轟開了天津大門之後就向八里橋攻擊。很快,通州陷敵。9月21日,侵略軍乘機猛撲八里橋妄圖一舉開啟人京的“東大門”。負責防務的僧格林泌、勝保等清軍將領被侵略軍的洋槍洋炮嚇破了膽,他們貪生怕死,爭相逃命去了。由於清朝政府腐朽無能,結果清軍大敗。侵略軍乘勢進逼北京,嚇得咸豐皇帝逃到熱河“避難”。訊息傳到國外,英法政府歡喜若狂,拿破崙第三立即授予指揮戰鬥的侵略軍頭目蒙格斑“八里橋伯爵”的封號,以示嘉獎。
在繁華的西單北大街西側有條長巷叫闢才衚衕,誰知這是三易其名的最後結果呢!最早叫小石佛寺,因為這裡有一座元朝的遺剎。明朝時,有老僧在此挖出過一個石佛,故稱此名。清朝時,這裡靠近大木倉,並有劈柴出售,所以改名為劈柴胡同。清末民初,北京的教育事業很落後。光緒末年有位叫臧佑宸的天津人,在劈柴胡同中間創辦了一所“兩等小學”,附設音樂、圖畫、手工、體育等科。學校辦得生動活潑,不但對外展覽教學成績,還常常舉辦各種演講會。為了擴大影響,臧佑宸編了一首歌:闢才!闢才!
闢才衚衕中,蒼蒼菁菁槐樹兼柏松,是何處?京師私立第一兩等。開闢人材,人材開闢,衚衕著其名。於是就第三次改名,將劈柴胡同改為闢才衚衕。
有些地名隨著歷史的變革而更改。如東交民巷,早年叫“東江米巷”,因為北京把精米叫做“江米”,名稱故此而來。直到清朝光緒初年建立了外國使館之後,才叫“東交民巷”。因為這裡集中了一些外國使館,也開了一些洋行、餐館等外國商店,但還同清政府各衙門混在一起,如翰林院便只與英國使館一牆之隔。
大柵欄,真的有過柵欄
遊人逛北京,都喜歡到大柵欄購物、遊覽,因為這是一條很有名氣的古老鬧市,繁華的商業中心。這條街明朝叫廊房四條,到了清朝中葉就改名為大柵欄了。為什麼改名呢?因為那時北京多賊盜,活動時間多在深夜。為了防盜,明代弘治元年,有個叫王敏的官員向皇帝遞了一份奏摺,說要“於京城內外小巷路口置立柵欄,夜間關閉”。理由是“京城之內,大街小巷不止一處,巡捕官兵,只有七百餘名,未免巡歷不周,一聞有盜,昏夜追趕小街曲巷輒被藏”。這項奏議,得到批准。於是北京內外城許多小街曲巷便分別置立了柵欄,有的還派官員看守。
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北京內外城就有了一千七百多座柵欄,光緒十五年經五域御史奏準,又對京師柵欄進行重修。前門外大柵欄就是這些柵欄當中的一個。因為這裡是商業鬧市,所修的柵欄較之別處為大,故稱大柵欄。這條街的街名就是由此而來。
有的衚衕名稱,原本實在太俗不能不改。諸如“小啞吧”改成“小雅寶”,“狗尾巴”改成“高義柏”,“豬尾巴”改成“智義柏”等等。這些更改的名稱,雖並不理想,但總算脫俗了。
有些地方的名稱,常用一些生活中習見之物命名,所以往往被編成迷語,可供遊嬉。如集中在東城的四條衚衕,分別是最重、最輕、最黑、最白,頗可一猜。“鐵獅子”夠重了吧,“燈草”還不輕嗎?“煤渣”夠黑了吧?“乾麵”還不白嗎?
有些地名又緊緊同北京市的風俗習慣相連。有的地名名副其實,也有的話不貼題。崇文門外有條花市大街。在百年之前,這裡的制花作坊,鱗次相比,民間手工,藝人云集,用絹、綢、紗、絨製做各種各樣“頭花”。在《燕京歲時記》中有這樣記載:崇文門外迤東,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謂花市者,乃婦女插戴紙花,非時花也。花有通草、綾絹、綽枝、摔頭之類,頗能混真,花市也就由此得名。
前門外的天橋過去是民間藝人薈萃的地方。凡聽書喝茶的人都到這裡來,這是北京曲藝觀眾的傳統習慣。解放前,這裡有拉洋片的,唱大鼓的說評書的,演小戲的,變魔術的,摔跤的,比比皆是,可藝人們流盡了辛酸的眼淚。
提起廠甸來,老北京人都有深刻印象,至今不忘。清初,北京內城有個燈市口,每年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是燈市,出售五光十色的宮燈、紙燈的商販,賣藝演拳的藝人,還有販賣雜貨的,紛紛來這裡設攤,成為一個臨時集市。入夜,一連放燈十幾天,共慶佳節。市民觀燈為樂,火樹銀花,十分熱鬧。
地名是文化的鏡象,北京的衚衕名稱也有極雅的,象“百花深處”,其名叫人油然神往。其實,這條小而曲折,並不出奇。相傳明萬曆年間,有張氏夫婦,在這一帶種菜為業,漸有積蓄,遂養花壘石,終成一處風景點。現在美名還在,菜地早沒有了。
以“數”排列的衚衕街巷很多
北京的地名,也有許多查無根據、由來無著,令人費解的。以“數”排列的衚衕街巷很多。如東四和西四都有頭條衚衕、二條衚衕、三條衚衕、四條衚衕、五條衚衕、六條衚衕……還有一些在稱呼路名之後再加上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以“數”字作路名全稱字頭的,從“二”可以排到“十”。如二里莊、二道溝、二龍路、二里溝、二拔子;“三”字最多,可居首位。如三廟街、三里河、三里屯、三虎橋、三不老、三座橋、三間房、三轉橋、三家店、三路居、三營門、三源裡、三塔寺、三槐堂等。其它如四道口、四拔子;五里屯、五里溝、五棵松、五里店、五間樓;六里橋、六營門、六鋪炕;七孔橋;八寶甸、八王村、八棵楊、八里莊、八寶山、八角村;九王墳、九龍山;十字坡、十里堡。雖難查出以“一”字為路名的字頭,但以“小”字為字頭的路名卻不少。如小瓦窯、小屯、小沙土園、小井、小莊、小西天、小關、小紅門、小經廠、小乘巷、小院衚衕、小力衚衕、小水車衚衕、小醬坊衚衕、小雅寶衚衕、小牌坊衚衕、小後倉衚衕等。
除了以“數”為字頭的路名外,還有以“方向”為字頭也是不少。如東管頭、東板橋、東富藏、東八寶、東壩;西峰山、西馬尾帽、西樓巷、西德豐、西營房、西紅門、西夾道、西椅子、西平莊、西營子衚衕、西大衚衕;南橫街、南四眼井、南錢串、南火扇、南吉祥、南溝沿、南堂子、南馬道、南菜園、南線裡、南運巷、南池子、南門倉、南辛莊;北窪路、北池子、北月牙、北玉帶衚衕……
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
文章作者:祁建
文章來源:《中關村》2021年第9期
選稿:耿曈
編輯:劉優華
校對:羅舒平
審定:劉家瑤
責任編輯:汪晨雲
(由於版面有限,文章註釋內容請參考原文)
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